如何利用“让学引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020-10-12 14:42林学良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让学引思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林学良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引思”是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兴起的教育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当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要求逐渐提高的社会,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让学引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小组合作、学生主教、思维导图、拓展延伸连环问题、逆向引导六个方面就“让学”和“引思”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让学引思;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让学引思”分为“让学”与“引思”两部分。“让学”指的是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思”则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者的作用,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与“引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引思”能够保障“让学”的学习质量,“让学”能够提高“引思”的效用。因此,本文从“让学”和“引思”两个角度就初中语文利用“让学引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让学引思”,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升华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合理相让,锻炼学习能力

“让学”是指挖掘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全方位让学于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过客。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还并不成熟;因此教师在“让学”中要充分发挥领航作用,保障学生探究方向的正确性。基于此,我们从小组合作和学生主教两种方式探究了合理相让的策略。

(一)小组合作,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群力群策,还可以集思广益;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又可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开展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讨论过程与结果,也要重视个体学生思考的过程。

以《纪念白求恩》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布置探究任务和探究目标,促进小组学生有效探究。比如第一、二、三小组的学生可以思考并讨论文章中描述了白求恩哪些精神,从什么事件中可以看出;第四、五、六小组的学生探究本文中的“议”与“叙”,并分析“议”与“叙”结合的好处。在有了教师制定的探究目标之后,学生的探究方向会更加明确,在探究时也容易提高效率。在小组探究中,学生会因为意见不同进行争辩,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白求恩帮助中国不仅具有国际主义精神,还具有乐于助人的精神;有的学生则认为,这篇文章是从共产主义精神出发进行的描写,乐于助人这一词汇过于狭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自己的观点记下,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在小组辩论中会受到其他学生思想的影响或启发,也会尝试从其他同学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增强了学习能力,还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主教,教师从旁指导

在小组合作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小教师课堂,通过学生主教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为了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教师可以为小组学生制定探究目标;同样,在小教师课堂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导者的作用,通过查漏补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如上文所述,教师要求第一、二、三小组的学生探究文章描述白求恩的哪些精神,每个小组探究的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比如第一小组的学生从文章整体进行解读,认为白求恩的精神才是共产主义精神;第二小组的学生则是直接引用文章中的词汇,认为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第三小组的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解读文章,认为白求恩具有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学生表达叙述的方式不同,但本质相同,此时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和串联:从共产党的角度来说,共产主义精神可以包含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来说,共产主义精神可以包含敬业精神、钻研精神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会梳理和深化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提升思考能力。教师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引导学生整理总结,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升华。

二、适当激发,促进思维发展

“引思”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环境、见识以及习惯的影响,在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化、短浅化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我们从思维导图、拓展延伸、连环问题、逆向引导四个方面就“引思”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思维导图,发展思维广度

思维导图是基于人自然思想上进行拓展的一种培养发散思维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思考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广度,提升思维品质。以《小石潭记》为例。在本篇文章中需要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解读文章内容。如有的学生按照文章顺序设计思维导图:如鸣佩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在设计思维导图之后,学生开始探究作者从“心乐之”到“凄神寒骨”心态转变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受到环境影响,但当时同游者还有几人,不应该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是本身就有不开心的事情;因此学生追溯到作者创作文章的背景,了解了作者的情绪来源,同时对借景抒情进行了深入理解。也有的学生则是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了文章中每一句话的内涵,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体现了景物的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心情之好。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条理性发散思维,既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入解读,也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拓展延伸,积累丰富素材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进行拓展延伸。所谓“量变引起质变”,学生思维的发散是建立在拥有丰富知识基础之上;教师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增长见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就可以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给学生介绍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植物的生长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等。学生在了解了植物的生长条件之后,再阅读文章,就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提出问题:为什么北京地区农业季来得晚可以判断为低温原因,会不会是受到湿度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会不会对物候现象产生影响;根据进化论理念,某些农谚是否还可以发挥作用等。教师通过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

(三)连环问题,激发学生想象

许多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会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但一般只会“浅尝辄止”,不会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这使得学生的思考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发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设计连环问题穷追猛打,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山水画的意境》为例。教师在开展本篇文章教学时,可以摘取文章中的例子,设计连环问题,使学生感受“意境”。比如文章中提到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意境深刻,教师选择了“山,快马加鞭未下鞍”这首诗。教师首先提问:在阅读这首诗时产生了什么感受?学生根据“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回答,感受到高山巍峨。教师继续提问:还有什么感受?学生深度阅读古诗,并展开想象,在巍峨的高山上,一人快马加鞭,即便面对天空也不畏惧。此时学生理解到古诗中的英勇无畏。教师继续询问,还有别的感受吗?学生继续想象,也许这人本身就是为征服这座山而去,因此才能够英勇无畏,甚至还带有一往无前的气势。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毛主席创作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诗中的典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师通过连环问题穷追猛打,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逆向引導,打破思维常规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逆向引导的方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常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鱼我所欲也》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通过“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讲述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的道理,然后通过“人皆有之”验证了“舍生取义”的道理。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验证舍生取义的道理。比如文章中提到,“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乞人接受了呢?学生思考,这说明乞人没有自尊心,没有骨气,那么这个人就可以为了任何条件做任何坏事,因此乞人难以达到舍生取义的境界;但在乞人接受的时候,他就丧失了本心。有的学生会联想在影视剧中,有的人一旦打破底线,就会坏事做尽;也有的学生联想到,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己是否为什么事情妥协过,自己的本心是否还在。通过这种逆向思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会通过反证等方式凸显文章的主题。教师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模式,为学生开拓了更多的思路,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小组合作、学生主教、思维导图、拓展延伸、连环问题、逆向引导六个角度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让学引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了探索。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并养成习惯。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让学引思”扎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让学引思”的环境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黄少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分析[J].求知导刊,2019

[2]鄂枫洁.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

[3]王利.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

[4]屈会棋.古诗词课后习题与学生发散思维养成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陈佑祥.真“让”巧“引”,让学习真正发生——执教“可能性”的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

猜你喜欢
让学引思发散思维培养策略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