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琪
中国历年一号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智慧农业相关概念多次被提出。然而,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列的问题,经研究发现,智慧农业存在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以及智慧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平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一、智慧农业发展背景
1.国家政策持续扶持。2012年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加快推荐前沿技术研究,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見》,提出应建设以农业物联网、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应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2.经济环境推动“物联网+智慧农业”高速发展。根据农业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其中,生产智能化水平要大幅提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已达137.42亿元,到了2017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增长至175.73亿元,截止至2018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达到了203.06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67.61亿元,2015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14.3%。
3.社会因素倒逼传统农业转型。传统农业人口持续减少,倒逼传统“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转型。伴随着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持续减少,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更需要对生产力做出改进和提升。因此,以数字化方式提升产业生产效率、推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是势之所趋。
4.新兴技术为智慧农场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新兴技术不断进步,应用成本下降。一是技术成熟度提升带来部署成本不断下降。相比10年前,全球物联网处理器价格下降98%,传感器价格下降 54%,带宽价格下降97%,成本的降低为农业物联网大规模部署提供了基础。二是联网技术不断突破。联网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兴起的重要条件,在全球范围内低功率广域网(LPWAN)技术快速兴起并逐步商用,面向物联网广覆盖、低时延场景的 5G 技术标准化进程加速,同时工业以太网、LTE-V、短距离通信技术等相关通信技术也取得显著进展。三是数据处理技术与能力有明显提升。随着大数据整体技术体系的基本形成,信息提取、知识表现、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数字农业升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释放农业产业庞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四是产业生态构建所需的关键能力加速成熟。云计算的成熟、开源软件等有效降低了企业构建生态的门槛,推动全球范围内农业数字化的兴起和农业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进步。
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者受教育水平较低。智慧农业具有农业科学化生产知识、互联网信息化应用技术、数据化分析技术以及农机设备智能化运行技能等多种高层次要求,迫切需要既掌握农业知识又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据统计,荷兰已有90%以上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的农民毕业于高等院校;法国50%以上的农民受过2年以上的职业培训。然而我国由于二元结构的存在,留守在农村的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而智慧农业人才本地培养方式也是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农民基数大、知识技能底子薄、农业理论不够、思想重视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思想观念保守、信息技术落后,对待机械化、互联网等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与消化能力有限,同样不利于我国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发展。
2.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成本高昂。由于我国当前土地政策是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大多沿袭数千年的传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规模小、效率低、盈利十分有限。而农村经济活力较低,农业设备价格昂贵,农民既不愿意也无力承受智能化生产设备的购置成本,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从农村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农民的实际收入难以购买开展智慧农业所必须的机械设备。比如,用于植保的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可达40 —60亩每小时,是人工操作的60倍。但其售价达到5万元,远远超过农民的经济水平,高价格限制了高科技机械农具进入农业生产,不利于智慧农业发展。此外,我国农耕地规模较小,无法通过智能设备投入生产带来的规模化经济效益实现盈利,也极大限制了智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偏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有限,体现在农业领域就表现为农业科研体系仍然未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能力都较为欠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政府部门对第一产业的培育力度十分有限;农业科研机构规模较小, 且分布分散,全国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对农业科研项目进行系统化指导和协调;农业科研大多是缺乏农业实践经验的学者进行,由于理论与实践脱离,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
4.智慧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平台管理不规范。智慧农业需要“3S”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获取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来指导农业精细化生产管理,但我国当前许多农业地区还未建立信息收集、传输、整合、分析以及利用体系,成为严重限制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瓶颈。首先,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空白阶段,农村宽带、光纤设施覆盖率,远远不能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导致我国当前一些地区城乡之间的“信息化鸿沟”依然存在,农业产业链信息仍无法衔接利用,打通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仍任重道远。其次,我国农业信息平台较少,企业针对农业生产建立的信息应用网站、数据分析平台都规模较小、内容复杂且信息准确度未经政府确认,使许多农业类信息平台的数据分析的精准性、时效性减弱,导致我国农业信息数据对我国智慧农业生产的指导功能降低,智慧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大。
三、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1.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高素质人才。智慧农业对于民众来说,是较为陌生和抽象的名词。为吸引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加入农业产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切入点,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體渠道对智慧农业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并通过对智慧农业的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剖析介绍智慧农业的价值和创业机遇,鼓励更多的营销人才、金融人才、物流人才、管理人才加入到智慧农业的建设中。
2.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设备优化升级。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通过扶持政策、专项资金等手段不断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现代化农田水利建设、牲畜禽类养殖设施建设等,并通过资金补贴等形式降低设备购置成本,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也应加速成长,不断提升资本运作水平,通过加快引进现代化农机设备提升自身的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劳动生产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
3.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强化农业企业的科研主体地位,加强农业企业和其他农业科研机构合作研究,促进农业企业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农机设备并进入智慧农业建设系统,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提供合适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加快农业生产问题的解决。另外充分发挥运营成功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农民定期实际参与管理智慧农业生产系统,深入学习如何建设管理智慧农业。
4.建立智慧农业行动方案,降低智慧农业发展成本。第一,制定智慧农业发展战略,营造有利于智慧农业发展的环境。从宏观国家层面,需要尽快出台智慧农业发展指导意见与行业规划,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起到推动智慧农业发展作用。继续出台有利于智慧农业发展政策,尤其是在智慧农业机器设备购买环节方面,政府应当加大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第二,秉持经济效益最优原则,落实推动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建议各省市政府借助国家“宽带中国”发展策略建设农村信息网络,着重解决互联网网络村村通难题。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要不同于城市信息化建设,根据农村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尽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村信息发展的低成本终端技术,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各地科研部门与技术部门需要相互协助,加强有关智慧农业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开发,完善农村信息服务,提升农村信息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