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芷熠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显著冲击。目前为止,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彻底结束。在不少国家确诊病例人数仍处于上升趋势。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使得金融市场发生动荡。疫情的肆虐使得正常的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全球经济活动遇冷。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因中美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和英国“脱欧”形势明朗的利好局面,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疫情全球扩散两种情景
1.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在这一种情况下,各国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借鉴中国经验,各国政府防疫得当,民众配合。疫情国做好隔离控制措施,非疫情国做好防护措施。疫情全球大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但就目前国际形势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而言,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难度较大。
在这一种情景下,疫情在全球爆发后,各国都应明白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全球疫情想要得到彻底的控制就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目前疫情在中国已接近尾声,中国已成为第一个走出疫情危机的国家。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对世界经济而言影响重大。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体,是进出口大国。因疫情在中国爆发,中国人民因安全问题取消了旅游度假的计划,世界旅游业可能将遭受大约800亿美元的损失。尤其是中国的邻近地区,例如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奢侈品销售、酒店业务。疫情防控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结束,疫情防控战极有可能是一场持久战。疫情大爆发对世界经济短期而言,的确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就长期而言,疫情并没有改变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倘若后期疫情能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各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可以逐渐抵消由疫情所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
2.疫情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疫情大面积扩散,新冠病毒随时可能复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无法彻底根除新冠病毒。极有可能存在一些国家,因自身国情,比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对疫情的突然爆发准备不足,导致公共卫生系统瘫痪。如果疫情进一步严重,少数国家可能出现政治动荡等难以想象的后果。根据WHO的评估显示,全球有30多个国家为疫情高风险地区。
目前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传播能力极强,远超2003年的SARS病毒。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疫苗成功研发出来,并且还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不明感染源以及社区传播现象在美国出现。根据目前全球疫情蔓延态势,想要控制新冠疫情十分困难。
新冠病毒传播力极强是一方面。让人担忧是大部分国家防控物资和人员严重缺乏。防疫体系也有漏洞。例如大部分国家口罩存货不足以及其它防疫基础设施匮乏。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自给自足的生产。像一些欧美国家政府对疫情的控制力很弱,群众重视力度不够,拒绝带口罩等现象。如果疫情无法得到控制,世界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资本市场。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资本市场。美股在两周内的四次熔断让人震惊。不仅是美股,还有泰国、菲律宾、韩国、巴基斯坦、印尼、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斯里兰卡等10个国家的股市发生熔断。其中,巴西IBOVESPA股指大跌15%,触发二级熔断。加拿大股市股指跌幅达9.2%,触发一级熔断。一些没有熔断机制的国家的资本市场也遭遇了严重的跌幅。德国DAX指数、法国CAC40指数跌超10%,英国富时100指数跌近10%。比特币当天跌破5000美元/枚,24小时跌幅达37%。
疫情的爆发只是资本市场动荡的一个导火索,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成疲软态势,经济增长缓慢。资本市场价值虚高,回调是必然的。突发的疫情只是加速了资本市场回调的到来。
2.产业链和供应链。由于防疫控制的必要性,世界上大多数公司将会关闭、减产、推迟复工,这将增加全球供应链的风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中心,2019年约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30.9%。2020年2月,中国PMI大幅下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估计,中国制造业每损失100亿美元,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销售就会损失67亿美元。中国的出口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而韩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以上。因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疫情的重视,各国采取了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企业停工,学校停学等措施,这些措施严重影响世界工业的生产,使得日趋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的断裂。中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因其地理优势产业优势等成为世界产业链的重要枢纽。而这些国家基本都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都采取了严格的管制措施,大部分企业停(下转第90页)(上接第87页)工。这无疑会影响这些国家的生产,全球其他生产企业极有可能因为无法获取生产原料或生产配件等造成生产困难,即全球供应链的短缺。
3.进出口贸易。2000年以来,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表明世界贸易总额从6.7万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19.7万亿美元。但由于近年来,由于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贸摩擦较多,国际贸易壁垒增多,全球贸易的发展也受到阻碍。根据CPB全球货物贸易监测指数,去年全球贸易额与2018年相比该指数下跌了0.45%,是200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下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各国都采取了交通管制、人口流动限制等措施,这将使世界经济贸易环境更加严峻,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进一步显现。疫情的爆发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來了重大影响。消费者信心下降,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未来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遇冷可能带来失业风险,消费者很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已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严禁聚集活动。严禁购物中心、餐厅、酒店和电影院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经营。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的严重收缩将进一步降低人们的消费需求。国际贸易放缓对各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高度依赖贸易的国家的影响将更大。
三、对策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已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对疫情进行控制,国内疫情已接近尾声。企业也基本复工,一切逐渐归于正常。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但我国政府仍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要防止疫情的反扑,一方面要修复经济。面对全球疫情扩散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加强谋划,积极应对。
1.防止全球产业链冲击。目前来看,东亚一些国家疫情严重,而这些国家作为地区产业链的枢纽。我国因本身疫情的爆发产业链已受到一波冲击,而这些地区受疫情影响严重很可能对我国产业链形成二次“回波”冲击。由于疫情管控措施,各区域产业链中的国家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会逐步传导到产业链上的其他国家,形成恶性循环。长期而言,这可能推动全球产业链改善和升级,也可以及时检验出现有产业链的不足。
2.加强抗疫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共同的问题,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一旦发生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所以需要加强各国合作。WHO应倡导全球借鉴中国的防疫经验。2003年中国出现SARS,其传染力和致死率都不亚于新型冠状病毒。中国成功抵制了SARS的传播,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中國也是率先走出来的国家,有丰富的抗疫经验。中国的诊断标准、治疗水平、隔离等措施等都值得全球借鉴。另外,应推进疫苗的研发。中国分享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为疫苗的成功研发奠定了基础。
3.央行应该适度放松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展企业融资渠道,刺激居民消费,释放储蓄,鼓励投资。央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流动性增加。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增加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使经济更快发展,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贷就是宽松货币政策的表现。这种政策有利于个人和私营企业贷款和消费。
4.增加网络消费。因疫情影响,大部分线下活动受到制约。科技的发达使得线上购物已经普及。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线上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网购已经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20%以上,这为化解疫情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饿了么、美团、淘宝、京东等平台的繁荣为线上购物奠定了基础。但线上购物仍然需要工作人员的线下工作,例如加工、投递。为了弥补线下消费的不足,政府可以为这些新经济渠道提供防护、消毒器材,甚至经济补贴,通过刺激线上消费来降低疫情对消费带来的冲击。
5.继续推进企业复工。2020年初,因疫情的严重性。不少企业选择停产停工。我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大部分企业已经复工。我国应继续推进企业复工,企业生产是经济的原动力。此时,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倘若中国能率先走出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恢复而言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6.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救助扶持,比如税收减免政策,帮助它们渡过难关。中小企业在原本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他们的生存本就举步维艰,这次新冠肺炎,于他们而言更是灭顶之灾。特别是类似于餐饮、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就是他们。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可能因疫情面临着财务困难问题。政府应该考虑采取一些救助计划帮助这些企业度过困境,例如采取税收减免或提供救助金等措施。
7.加强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缓解疫情对经济带来冲击的主要方式之一。坚持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过剩的产能、资本寻找出口,推动市场的多元化战略。有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于中亚、东欧、西亚形成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体系。因此,要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优化、升级中国与沿线国家现有的贸易关系与经济合作。减少贸易壁垒可以促进产业链的完善,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快外商投资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有效为经济注入活力。给投资者增加信心,刺激消费和投资。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全球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加强对外开放力度,也会拉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有效降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