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试验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施用效果,本试验设计了3个处理观察试验田黑痣病防治效果。通过对产量结构、发病情况的调查表明,药剂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有一定田间药效。其中,阿米西达处理在防治效果及增产上效果表现最好,病害发生率较对照减少了42.87%,产量提高了10.16%,商品薯率提高了3.43%。在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中可以考虑通过药剂拌种来进行田间防治。另外,在生产中要积极引导种植户执行轮作制度、适度加大轮作年限,降低马铃薯土传病害发生率,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黑痣病;药剂拌种;马铃薯;阿米西达;抗病增产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915031
收稿日期:2020-08-13
作者简介:李倩(1987-),女,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马铃薯、玉米等大田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示范推广。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以带病种薯和土壤传播的病害,病菌以菌核在病薯表面和土壤中越冬,抗逆性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a,低温高湿有利于马铃薯发病[1,2]。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重茬和迎茬现象频现,造成马铃薯土传病害逐年加重,马铃薯黑痣病为近几年在当地发生比较严重的病害。黑痣病多发生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感病较重的植株顶部会出现萎蔫现象,甚至出现立枯、死亡,地下茎结小薯或是不结薯,发病严重时会造成马铃薯减产50%,黑痣病发生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3,4]。
结合试验研究结果与市场应用实际,发现关于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噻呋酰胺、嘧菌酯、戊唑醇等杀菌剂的马铃薯黑痣病病菌室内毒力较强[3-5],故选用健达(吡唑醚菌酯加氟唑菌酰胺)、适乐时(咯菌腈)、阿米西达(嘧菌酯)作为本试验供试药剂,试验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田间防治效果。
本试验将试验田设置在乌兰察布市的重茬地块,开展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田間试验,观察药剂拌种防治效果,为当地示范推广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技术提供田间试验研究基础。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地理位置为E41.4944,N111.7897,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采用无膜浅埋滴灌灌溉方式,栽培方式为机械化半高垄栽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常规市售药剂,分别为健达(吡唑醚菌酯加氟唑菌酰胺)、适乐时(咯菌腈)、阿米西达(嘧菌酯)。马铃薯种植品种为冀张薯12号。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3个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104m2。3个处理分别为健达(吡唑醚菌酯加氟唑菌酰胺),每30kg种薯用8mL健达进行拌种,晾干装袋;适乐时(咯菌氰),每30kg种薯用20mL适乐时进行拌种,晾干装袋;阿米西达(嘧菌酯),每30kg种薯用9mL阿米西达进行拌种,晾干装袋待用;对照,常规处理。
追施磷酸二铵10kg·667m-2加复合肥(12-18-15)30kg·667m-2作种肥;追施尿素5kg·667m-2加硝酸钾5kg·667m-2加追施液体肥(10-5-17+TE,黄腐酸10%)13.5kg·667m-2,追施5次。常规种植区,追施磷酸二铵10kg·667m-2加复合肥(12-18-15)30kg·667m-2作种肥;追施尿素5kg·667m-2加硝酸钾5kg·667m-2加追施液体肥(10-5-17+TE,黄腐酸10%)13.5kg·667m-2,追施5次。
2.3 试验田安排
播种时间为5月15日,株距30cm,大行距90cm,小行距40cm,保苗3000株·667m-2,测产时间为9月16日。
2.4 测定方法
测产时随机取3段,每段长5.13m,宽1.3m,面积为6.67。量株距、行距、穴数、数个、称重。大薯指重量≥150g,小薯指重量<150g。测产时每个处理选择4个点位,每个点位挖6株马铃薯,调查6株马铃薯块茎黑痣病发病情况。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黑痣病发病率情况
9月16日测产时对各处理进行黑痣病的调查,各处理黑痣病发生情况见表1。
根据试验田黑痣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1)可知,3种药剂均有显著的黑痣病防治效果。阿米西达对黑痣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施乐时次之。对照处理下马铃薯黑痣病发病率最高为47.49%,其它3个处理马铃薯黑痣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其中,阿米西达处理下马铃薯黑痣病发病率最低为27.13%,适乐时处理下黑痣病发病率为30.60%,健达处理下黑痣病发病率为34.68%。
3.2 马铃薯产量情况
各处理下马铃薯产量结果见表2。由产量结果可知,黑痣病发病率较低的处理产量相应较高,其中,阿米西达处理下产量最高,为3514kg·667m-2,且商品率最高,为93.5%;其次为适乐时处理,马铃薯产量为3384kg·667m-2,商品薯率为90%;健达处理下马铃薯产量为3258kg·667m-2,商品薯率为92.4%;对照处理下马铃薯产量最低,为3190kg·667m-2,商品薯率为90.4%。
4 结论
近年来马铃薯土传病害发生逐年加重,危害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本试验是在综合胡俊、曹春梅、赵晓雨、陈雯廷等人马铃薯黑痣病防治试验结果基础上,选择常规市售药剂试验马铃薯黑痣病田间防治效果。由马铃薯产量结构情况及黑痣病发病调查情况可知,阿米西达处理在防治效果及增产上效果表现最好,病害发生率较对照减少42.87%,产量提高10.16%,商品薯率提高3.43%;适乐时病害发生率较对照减少35.57%,产量提高6.08%,商品薯率降低0.44%;健达病害发生率较对照减少26.97%,产量提高2.13%,商品薯率提高2.21%。3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黑痣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治中可以考虑通过药剂拌种来进行田间防治。
在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技术示范推广中,除了药剂防治外,还要与其它农艺措施相结合对马铃薯黑痣病实行综合防控,降低马铃薯土传病害发生率,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要引导种植户执行轮作制度,与豆类、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适度加大轮作年限[4,7];要改进肥料施用种类、比例,适度增施磷钾肥[6],培育壮苗提高作物抗病性;可以采用小整薯播种,预防病菌侵染。
参考文献
[1] 曹春梅,李文刚,张建平,张庆平,郭景山.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马铃薯,2009,23(03):171-173.
[2]李晓妮,徐娜娜,于金凤.中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的融合群鉴定[J].菌物学报,2014,33(03):584-593.
[3]赵晓雨.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防治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4]陈雯廷.马铃薯黑痣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D].呼和浩特地图: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5]曹春梅,张智芳,李文刚,胡冰,张利辉.新型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效果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1,25(04):246-250.
[6]刘宝玉,胡俊,蒙美莲,石立航,何晓明,燕瑞斌,周建强.碳酸氢盐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毒力及田间防效[J].植物保护,2012,38(04):159-165.
[7]崔勇.马铃薯连作造成的影响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J].作物杂志,2018(02):87-92.
(责任编辑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