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朋友圈里的小细节

2020-10-12 14:13王运宝
决策 2020年9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座谈会长三角

王运宝

“墙”,拆了。

在南京江宁区与马鞍山博望区毗邻的地方,不知何时在公路上树起了多个限高限宽架,让两边的企业因无法通行货车而成倍增加物流成本,饱受当地群众和企业的诟病。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虽多次沟通协调,却均是无果而终。一方面是推进一体化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又被一堵有形的“墙”挡住了。

改变发生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之后。8月底,往来博望与江宁的司机发现,限高架拆掉了,重新铺上柏油路,连接苏皖两省的路也通畅了。

“拆墙”的背后,是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安徽合肥召開,中央领导、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党政主要领导出席座谈会。从新华社报道、长三角各省市的落实行动和各种权威解读中,一系列重磅信息持续传递出来,开启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又一个“加速度”。

但相比国家战略的宏观叙事和一体化发展规划的愿景描述来说,那些发生在一市三省间的小细节,更能品咂出一体化的味道,这个“拆墙”也更有价值。

从一个限高架的拆掉扩大到沪苏浙皖全域来说,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重在“实”上,而这个“实”恰恰落在一个个推进高质量一体化的意识和行动中。

首先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只有长三角一体化真正融入发展的血液里,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管是断头路还是要素流通不畅,一体化有形阻隔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一体化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安徽来说,一体化的意识尤其重要。回顾长三角一体化的30年进程,安徽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转换,因此更要实现思想观念的同步转变,安徽必须认识到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安徽只能坚定向东,不能有任何的摇摆。

其次,沪苏浙要有担当。随着长三角区域范围的扩展,沪苏浙也需要转变观念。安徽融入长三角的过程,是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相互交流、合作共赢的过程,沪苏浙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安徽的资源禀赋和积极融入。从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到防疫常态化,再到复工复产复市的实践证明,长三角地区不仅是经济共同体,也是生态共同体、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先发地区的沪苏浙,有责任“拉安徽一把”。在座谈会刚结束不久,上海市领导赴安徽宣城市考察“一岭六县”,杭州与黄山市共同谋划杭黄绿色产业带,南京主动对接跨界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都是扎实推进一体化的实际行动,也正是这一系列的行动,叠加成长三角一体化的澎湃力量。

最后,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各扬所长才能共同走远。在区域经济竞争中,拉长优势更能凸显竞争力。沪苏浙皖在发展中形成各不相同的发展路径,让长三角一体化因多彩而更富魅力。未来推进高质量一体化的进程中,不管是构建发展新格局、担当开路先锋,还是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都是建设有特色的高质量,是在错位发展中齐头并进,而不是把整个区域经济拉平。

实际上,这才是高质量一体化蕴涵的深意,更是一体化细节背后的实质。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座谈会长三角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