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汝 蔡蕙
摘要:近年来,乐清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温州市委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相关部署,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不断提高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质量优先,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金融领域改革工作,优化乐清营商环境。2020年谋划了产业集群集成式改革、无抵押融资模式创新等经济领域改革项目,在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的背景下,助力乐清经济快速高质量提升。
关键词:乐清市;营商环境建设;经济金融领域;改革
一、乐清市营商环境建设主要成效
(一)围绕市场化,加快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是健全公开公平的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公开相关事项信息,依法清理废除有违市场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和做法,做好企业准入的平等市场环境准备。深化推进PPP项目的申报公开,鼓励民间资本公平参与建设。二是搭建公平有力的监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检查监督机制,设立23家知名企业和7个行业协会市场监督护密维权指导站,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出台中介机构改革规范实施方案,破解中介服务乱象,有效压缩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围绕便利化,加快营造便捷高效的行政审批环境
一是创新实施审批流程,不断压缩精简事项、环节、材料、时间、费用等工作项目,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70余项事项实现“跨部门联办”“一窗通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审核合一”;推行企业开办“一件事”涉及的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企业参保登记等五个联办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做好企业退出注销便利化改革。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90天”,设置立项和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综合窗口,实行分阶段统一表单、统一申报、牵头部门综合预审、各部门并联审批。二是实施就近办理,全市设置160台便民服务终端机、3个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提升“网上办”“掌上办”比率。实现网办率98.38%,掌办率97.57%。三是实施无偿代办,实行商事登记、投资项目免费代办,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预计为企业减负开办费用943多万元,设置项目报批代办员和营商环境监督专员,实行“一个投资项目、一张审批进度表、一本代办日志、一名专人负责”的点对点服务模式。
(三)围绕法治化,加快营造依法保护产权的司法环境
一是深化刑事诉讼的制度改革,市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达90%以上,网上立案率达50%以上,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实现当事人“零次跑”解决纠纷,大力提升司法保护力度。二是搭建宽严相济的司法机制,实施涉罪企业人员从轻处理联合社会调查工作办法,充分发挥工商联和检察职能作用,通过帮扶打击并举,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纠正执法不公、执法扰民、执法随意问题。三是强化财产权益兑现,审慎适用“查冻扣”等强制措施,密切关注和防止厂房、机器等生产性经营财产因不慎不当查封、冻结压垮企业的现象发生。
(四)围绕精准化,加快营造亲商安商的亲清政商关系
一是强化企业家的干事创业精神与社会氛围,打造集乐商交流合作、乐商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企业家健康平台—“乐商家园”。二是完善落实好与企业家参政议政相关的各项制度,制定和健全企业家对参与涉及企业相关的政策机制,建立“有求必应”的营商专员制。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的政治引领,创建“健康企业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党建元素等与非公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健康发展的要素和框架的融合发展,让更多企业家投身乐清“亲清政商专员”活动中。
二、乐清市经济金融领域改革主要成效
(一)推动智能电气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机制建设
针对乐清智能电气产业的集群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愈发趋于同质化、产品的技术储备不够、产品的品牌集群辨识度低等问题,整合产业链和创新链资源,挖掘地方创新发展潜力,促使智能电气产业走向“高端化、科技化、规模化、链条化、集聚化、智能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的“九化”机制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目前乐清电气产业集群入选20个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榜单。
(二)实施智能化技改新政
出台支持智能化技改十条意见,技改贴息比例、财政补助金额、政策普惠力度全省最大;创新“技改+金融”方式,滚动式提供技改企业清单,配套实施财政性竞争存款的措施,使得各大银行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加长贷款周期;集成打造浙江省智能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的综合体、工业设计基地等一批高等级科创平台。
(三)优化强化产业链集成式改革
支持关键基础零部件配套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改,提升基础件的产品质量和生產效率;为了解决产业端、创新端、供应端所存在的问题,使得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能够在产业和技术方面实现协同合作攻关,将一整批重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落地开工,增强产业链韧性和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强化核心供应商管理培育机制,培育产业链供应商增强稳定的研发与供应能力。
(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
去年乐清亩均税收55.4万/亩,位列全省县市排名第一。2020年新制定出台“1+13”的实施意见,以“1+X”形式对工业企业在财政、税收、人才、用地、用电、用水、用能、排污、用气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全优化配置方面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对1.73万家企业全覆盖评价,并实现网上操作全数字化评价。
(五)推进温州自创区“一区五园”当中乐清园的建设
打造乐清市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入选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乐清分中心、乐清市工业设计基地(入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六)建设乐清工程师创新服务中心
首批集聚10名来自清华大学的高级专家,已有7名全职工程师入驻中心开展研发,已征集到创新成果67个,已确定5个入驻中心研发,其中由中心打造的全球专项招才活动中国·乐清“乐音清扬 凤栖雁山”采用了如今最流行的网络直播的方式,推出全球智能电气工程师招募等3个重磅项目,吸引750余万人在线观看。
(七)深化人才科创体制改革
让“环乐清湾科创走廊”走进现实、10个重要高能级科创平台,实现30个科技前沿项目逐步落地实施,力求攻克50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推行“人才住房租售并举”配套细则,上线“人才住房信息服务平台”。
(八)推进省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
重点推进深化制造业服务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帮助电气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谋得一席之地,让乐清电气企业在同行业中更加具备竞争力。
(九)探索无抵押信用贷款新模式
深入挖掘推广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创新产品,提高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让小微企业在金融贷款方面获得更多帮助,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添加动力。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省级试点工作;推动建立科技金融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科技贷”运行模式,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在“技改贷”的基础上,推出小微企业“技改云电贷”,通过电力数据模型与技改企业清单匹配,建立“技改电力白名单”,无抵押小微技改企业能在大开方便贷款之门中获利,提高授信额度,构建成“政电银企”责任联盟;推进“制造业资金合作计划”,同国开行合作,寻求制造业企业所适合的贷款新路径,让企业不再为资金所牵累,7月与国开行签约高质量发展专项信用贷50亿元;强化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为本地设计的无抵押信贷创新产品。
(十)深入实施“凤凰行动”
通过积极打造梯队、实施精准帮扶、全面构筑洼地,建立了层次分明的上市挂牌企业梯队库,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县级上交所企业服务站,全力打造上市“乐清板块”,加速资本市场崛起。截至目前,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8 家,在证监会待审企业3家,浙江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20家,在数量上温州地区无出其右。2020年4月后,乐清上市工作获省政府 “凤凰行动”计划专项督查激励。
三、存在问题
(一)针对营商环境建设
1.政务服务“信息孤岛”仍有待打破
数据共享是提升乐清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目前进驻乐清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中,有公安、市场监管、税务、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卫健、运管、气象、消防等十余个部门的审批系统,系统之间互不干涉。尤其是有逻辑顺序关联、且需多部门联动的事项,数据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流通阻力较大,部门间的数据未能完全实现无障碍流通共享,这是造成群众和企业多次跑腿、重复提交资料证明、影响办事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市场要素环境尚未完善
没有真正体验到减税降费红利,在减税降费的大趋势之下,虽然企业平均税赋成本有所降低,但中小企业普遍觉得增值税降税红利不明显。如部分企业反映,受抵扣项不足、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压价等影响,企业成本没有明显下降,个别企业反而有所提升。用地成本较高,能源需求无法得到保障,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受限、项目落地受阻。市场化配置机制的不完备阻碍了要素间的自由交易,用能权、排污权、土地、知识产权、专利权等自由交易的二级市场有待完善。
(二)针对经济金融领域改革
1.改革项目谋划难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县域集成改革基本是跨部门跨层级的,部门的畏难情绪浓,不愿自主谋划。而设计改革项目的谋划单位,又对各部门的业务不是很熟悉,所以项目谋划不一定精准,部分谋划项目的可行性不高。
2.改革项目推进难
县级部门多数重视考核考绩工作,对改革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项目在推进中存在“合力不足”现象。部分牵头单位只考虑本部门涉及到的事项是否已经完成,没有起牵头总领作用,导致部分配合部门不主动积极通报工作进展和提出工作难点,由于缺乏联动交流,使得一些老难点、旧难点到现在依旧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3.省、市两级对县级的改革工作指导不够
我国的行政体制是以成绩和考核为“指挥棒”的分层级的“压力型体制”,这种体制执行效率高、动员能力强,可在实践过程中,每一级为了工作成绩更好,往往會提高标准和预期值而没能充分考虑当地发展条件和人力资源基础,也会重视能出亮点、出成绩的工作,没有将目光过多地投入一些长期工作中,同时改革又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出成效,因此,省、市两级对该项工作的指导较少,使得工作推进难度加大。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机制
坚持部门协同,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理顺市委改革办和发展改革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牵头作用,会同经信、科技、财政、人力社保、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统计、大数据、法院、税务、人行、电力公司等相关部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机制。
(二)聚焦重点领域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开放便利的投资环境。聚焦乐清民营经济新优势,借势借力温州“两个健康”示范区建设,让“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早日走上市场舞台,疏通政企沟通互动的最后一段淤塞,将领导干部同企业家进行绑定、使得企业家掌握涉企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同时做好及时准确的企业有关政策和信息公开,强化涉企政策“刚性兑现”,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打造成本适宜的要素环境。有效降低企业用地、融资、税费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实施“凤凰行动”,助推企业上市,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强化政银企联动,精准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坚持以“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为核心、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导向和差别化措施为手段相结合,促进优胜劣汰。将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变成现实,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政府部门下属单位涉企收费和中介机构收费。
(三)广泛征集群众意见,谋划更贴近实际需求的改革项目
对政府治理而言,科学发展观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政绩观来实现。因此,在制定决策时需要广泛地征集群众的意见,开展实地调研,科学制定目标任务。积极推动乐清建立“改革观察员”制度,邀请全市各领域、各层级的不同人员,深入实地,切实体验“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找出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协助制定科学的目标任务,有助于乐清改革工作切实、扎实的完成。
(四)压实责任,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
责任落实不放松,紧抓牵头单位,倒排责任落实推进工作计划,依照设定的各时间节点逐个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反馈、追查问责,在协调联动机制下,确保各工作任务按计划有效运行。在协调联动中表现优异的部门,酌情在考核中予以倾斜,相反对于协调联动中的后进部门,进行不同程度的通报督办。除此之外,在事项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与难题,交由牵头部门按照具体情况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集中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