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分析

2020-10-12 14:12黎校园王茹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梵净山可持续发展

黎校园 王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区提升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为切实保证梵净山拥有的丰富又独特、朴素又自然的旅游资源作为主要经济推手来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文章基于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梵净山生态旅游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四大方面具体分析,为推动梵净山旅游业走上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提供帮助。

[关键词]梵净山;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梵净山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优美的景色、丰富的动植、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梵净山“金三角”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圈,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梵净山旅游业自此形成 “井喷式”增长。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拉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要战略。梵净山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对加快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具有深远意义,目前景区生态旅游开发已取得一定绩效,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与弊端。

1 梵净山生态旅游业现状

梵净山集自然风光、宗教文化、民俗风情于一体,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成公路123km,停车场30000m2,索道3500m。景区售票大厅共有11个人工售票点和7台自助门票购买机。游客中心配有共享充电宝、食物贩卖机、医务室等服务硬件。网上收集的数据显示,自申遗成功后,梵净山的日游客量达6万人左右。据梵净山旅游局统计,若以1995-2000年的游客总数分析,预计到2020年的游客总数将达到840万人次。[1]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每到旅游高峰期,不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庞大的游客需求间的矛盾。尤其是暑期7、8月,景点滞留大量游客,加上部分著名景点并不对外开放,游客的体验感被大大削弱。由于梵净山的接客承载量有限,大量游客涌入景区,造成了近几年来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破坏。

2 梵净山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梵净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景点地位的变化使得游客数量猛增,经济效应逐年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省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与当地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成为改善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地区就业的有效方式。[2]

然而要保证梵净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其发展实情制定出可行的发展方案。必须全面客观的分析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合理评估梵净山景区的承载量与客流量,利用好自然资源,科学开发,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制定有效的发展方案,全方位保证梵净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梵净山旅游和生态保护的共赢。[3]

3 基于态势分析的梵净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态势分析法又称SWOT分析法,本文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方面对梵净山生态旅游圈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以期将其内部资源、外部环境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最佳途径。

3.1 优势分析(S)

3.1.1 生态景观优美

梵净山山脉巍峨雄奇,红云金顶矗立在狭窄的山脊上,山体的两个部分由一座天桥连接,走在桥上,若身在云间。梵净山的瀑布也别树一帜。山中深藏着一处观音瀑布,飞泻而下冲击的一块岩壁,特别像一尊立着的观音像,堪称梵净山一大奇迹。梵净山每两条山岭间就流经一条溪流,人称其为“九十九溪“。同时著名的景观十绝也吸引着不少游客。

3.1.2自然资源丰富

景区占地面积567平方公里,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据调查,区内有野生动物1004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91种另4亚种,两栖爬行类75种,鱼类48种,陆栖寡毛类21种,昆虫600种。[4]并存有大量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作为国家一、二级动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包含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物种资源,以黔金丝猴和珙桐为代表。

3.1.3宗教历史古朴

唐朝时川黔僧人相互往来传播佛教。元朝,佛教在贵州深入发展,兴建了不少佛寺。到了明代,梵净山佛教十分繁荣,万历年间一度呈现兴隆之象。梵净山现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山麓塑有燃灯古佛、释迦现在佛、弥勒未来佛三尊佛像,向众生传授佛法的大智大慧。

3.2 劣势分析(W)

3.2.1经济水平较低

梵净山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受到交通条件、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尽管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经济总量与全国相比,仍然需要极大的提升。当地大部分原始居民经济模式以农业为主,使得政府税收来源有限,导致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建设方面资金投入难以满足旅游人口增多带来的旅游需求。

3.2.2基础设施、服务软件乏力

囿于地理环境的制约,梵净山景区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最近的机场和铁路都位于市区,只有二级公路三级公路与外界相连,难以满足游客快进慢游的需求。游客花费三、四个小时坐观光车,攀登“万步云梯”,再到达山顶时已疲惫不堪,致使大部分人常发出“梵净山不可不游,不可再游的感慨。景区餐馆、酒店由当地居民依托景区建立,建筑档次低,服务水平差。

3.2.3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

景点里游客将垃圾直接丢在周边草场,出口区搭建的商摊边生产边排放污水。侧面影射出梵景区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薄弱,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环境管理对策,追求景区经济效益时淡化生态环境保护,对梵净山的环境资源和景区风貌造成消极影响。

3.3 机会分析(O)

3.3.1政府政策扶持

为响应“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当地银行纷纷加大对梵净山景区的贷款力度。农行铜仁分行放1亿元贷款打造梵净山旅游,农行江口支行放贷4000万元拯救梵净山佛教文化等,大量资金前后投入梵净山。2017年《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将梵净山打造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国内一流的休闲养生目的地和大健康产业示范园。2018年出台《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针对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相关规定。综上,政府不仅加大对梵净山旅游的经济投资,同时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切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2品牌度日渐提升

广为人知的旅行杂志《国家地理》發布2019全球最佳旅行地,贵州省成为国内唯一上榜旅游地。随着短视频的流行,梵净山一度成为抖音、快剪辑的爆红景点,点击量暴增。梵净山风光绮丽,稀有动植物多,一些摄影师常年驻扎当地捕捉镜头。除了获封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自然遗产”外,还有一颗以梵净山命名的小行星,这是全国第四颗以名山大川命名的行星。

3.4挑战分析(T)

3.4.1市场竞争大

消费升级带来消费者消费结构和需求的变化,使得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梵净山缺乏吸引客源、留住客源的产品特色。旅游产业链不长,旅游产品尚未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结合。难与泰山、黄山等规模与知名度早已闻名海内外的景区抗衡。

3.4.2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生态旅游的开发同环境保护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缺一不可。梵净山作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同时它也是铜仁旅游业的龙头。政府不可避免会对其进行资源开发,或多或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既能保证经济的发展,又能将生态破坏降到最低是梵净山旅游区面临的一大挑战。

4 结论

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下经济发展一直追求的目标,始终围绕“需求”和对需求的“限制”展开。开发梵净山,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居民的就业率与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资源危机是对立的存在。如何平衡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追求经济效益,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还能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不侵犯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是梵净山生态旅游业始终面临的问题。虽道阻且长,却值得永恒跋涉。

参考文献:

[1]徐莉莉,胡邦红.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0):166-167.

[2]薛培培.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5):91-93.

[3]张学士.青海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1):72-74.

[4]梵净山动物资源研究现状(综述)[EB/OL].[2014-03-30].https://wenku.baidu.com/view/aeeff74603d8ce2f006623af.html.

猜你喜欢
梵净山可持续发展
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
梵净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我与梵净山茶
看雪——铜仁梵净山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