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

2020-10-12 14:12傅文怡曹羿高程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傅文怡 曹羿 高程

[摘要]“颜值”一词最先兴起于网络,多用于评价人物相貌。随着消费升级与科技发展,因“颜”而催生了一系列消费行为,并带动形成了新兴经济形态——颜值经济。相关产业保持高速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未呈饱和状态。结合实际商业案例,且基于发展现状预判未来产业增长趋势。

[关键词]颜值经济;产业现状分析;未来前景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1  颜值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现状

目前未有对颜值经济的精准定义,从狭义上来看,由个人颜值而引发的消费及相关产业都包含在内,如美妆、医疗美容、健身等。从广义上来看,消费者具有对高颜值商品的倾向,并以此激发出的商业价值,也可以被称之为颜值经济。毋庸置疑,几乎所有人在挑选产品时都会将其外观作为考量因素之一,网络爆款甜品的共同特点是卖相佳,众多品牌的新款汽车外形设计更具时尚感,手机流行炫彩色,不计其数的事例可以印证这一共识,相关研究较多故不将其加入讨论范围。

医美业是颜值经济的典型代表,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会在3000亿以上,新氧科技、医美国际(鹏爱)两家龙头企业于2019年在美股上市,新氧在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已达3亿元以上,乐观估计鹏爱整年的活跃客户数量可超过20万。随着行业竞争逐步激烈,医美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在行业兴起之初的高价格、高利润的情况不复存在。依靠相关技术完善升级满足不同客户群体要求,实现定制化服务。年轻客户群体倾向于选择美白、外科整形等服务,而中年人多在抗衰老、植发领域消费,各行业用户年龄特征明显。

拍摄美化市场用户规模接近3亿,美图秀秀、无他相机此类应用在下载量排行榜中长期占据一席之地,其中七成左右使用者是女性。先修图后分享的模式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几乎所有手机中都有类似应用。但反观行业发展情况,根据美图的公开报告分析得出,连续亏损超60亿元,难以找到合适且清晰的盈利模式,要知道美图系在整个行业的占有率维持在一半上下,其他公司的运营情况必定也与美图差不多甚至更糟糕。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拍摄美化应用,少说也有十几款,但要具体的说出他们的区别似乎很难。

健身是许多消费者的首选,减脂瘦身、增肌等成为城市白领的生活目标,不单包括线下的健身会所,健身应用使用量亦在成倍增长。目前线下健身行业的主要收益来自于会员费和私教费,支出包括器材维护、场地使用费及水电暖费、教练与工作人员薪资。虽然收益稳定但盈利点过于单一,大部分的增长点来自于“沉睡会员”,即冲动消费办卡后极少使用的会员,此类会员一般占总数的90%以上。成本居高不下,一般健身会所都位于住宅区、商业区等繁华地段,房租和水电费用十分高昂,随着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薪酬水涨船高,加之无技术限制导致竞争激烈。

服饰与化妆品属于传统消费品,本身就具备完善的产业链,且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市场规模较大但不会出现高增长趋势。潮牌、快时尚成为行业新风口,一双潮牌球鞋动辄上千元,相关产业注重文化沉淀,吸引年轻消费者先对品牌产生认同感,再诱导消费。此外奢侈品行业发展迅速,一些国际品牌纷纷入驻中国市场,不论是服饰还是化妆品,都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服饰与化妆品作为颜值经济的基础产业,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形成新的突破口。

2  部分推动因素分析

不论是医疗美容依托的生物科技,还是拍摄美化应用依托的计算机技术,行业发展与更新多受技术推动。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简单的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很多人认为颜值经济的核心在于对外在美的推崇,但其实更多的是对自我提升意识的增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相关产业的发展不等同于消费者个人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

3  颜值经济未来趋势探析

医美连锁服务机构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初步完成,市场接近饱和化,但众多三四线城市医美行业中多以本土小型企业为主,服务标准不统一且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抢占下沉市场是主要趋势,发展空间大且有稳定的用户群体。部分技术允许的可扩展男性医美业务,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行业主要客户不会只来自于女性,对于植发、美肤等服务,男性群体也具备需求。逐步形成良性竞争,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研发新型技术等手段扩展市场才能维持长期发展。加大从业人员管理力度和培训力度,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引进高水平人才,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

拍摄美化应用目前同质化较为严重,可扩展高端定制的私人服务业务,部分用户对于图片质量的要求高,但自己不具备相关图片处理能力,可通过应用的人工服务解决这一问题。视频美化作为图片美化的衍生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用户原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多是一些图片,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的兴起,视频式的传播成为新风尚,拍摄美化应用具备升级为视频美化的技术,也拥有稳定的客户流量,可依托原有产品更新并细化服务或发布新产品。一些应用的修图道具大多可免费使用,参考视频应用或社交应用的会员模式,设计一批会员专享的道具或贴纸,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在推动技术的升级。

与医美行业不同,健身行业的下沉市场布局初现雏形,而基于传统线下经营存在的发展桎梏,线上途径将成为行业竞争下一阶段的爆發点,一些健身应用,还有在社交媒体上运营的健身线上平台,以及营养品和能量饮品在电商平台出现爆款,种种迹象表明行业的衍生市场将初步形成。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众多健身品牌发布紧急公告,宣称现金流即将断裂,但部分深耕于线上的品牌未受冲击,疫情反而成为了推动产业转型的催化剂,消费者更加注重居家日常锻炼。

养生保健或成主流,燕窝、枸杞成为近些年天猫的爆款产品,对于美容养颜,医美不是唯一途径,内服补品同样可达到效果,医美致命的弱点就是耗时长、周期长,一些工作繁忙的用户难以选择合适的时间接受医美服务,进而会更倾向于内服保健产品。此外,养生保健品对于各年龄段都适用,一些不具备经济实力的年轻人也更倾向于食补以达到改善外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轩宇,张钧宁,赵爽.大学生养生消费行为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125-126.

[2]黄磊.“颜值经济”下的医美窘境[J].检察风云,2019(11):11-13.

[3]康希荣.“颜值”背后的经济效应及其可持续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6(24):358-359.

[作者简介]傅文怡(1999-),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就读于哈尔滨金融学院金融系,研究方向:农村金融、金融监管;曹羿(1999-),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就读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整合营销、品牌管理;高程(1999-),男,汉族,北京人,就读于北京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部,研究方向:证券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