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变化的问题探究

2020-10-12 14:12王诗茜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

王诗茜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满足温饱走向追求质量,由单纯的物质消费变成享受服务的消费,由单一传统的消费方式升级为快捷多样的线上消费。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他们的消费需求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只有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会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因此掌握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信息对于拉动内需,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至关重要,文章将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文化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1  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的变化

1.1  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下,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连续几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增长9.6%。同时由于消费环境改善,刺激了农村居民消费热情,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也连续几年超过城镇居民。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比上年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比上年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速度比城镇居民快2.4%。增长态势喜人。

1.2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近些年,农村居民的消费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2017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31.2%,比1978年的67.7%下降了将近一半,农民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除食品以外的支出,生活水平明显上升。

在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于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9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53.9%,远超于工业和农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文化产业、餐饮业、旅游业消费增长迅速;人们在化妆品、电子产品、体育器材等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有明显提高。

生产对消费有决定作用,互联网经济为消费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基础,“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转型的突破口。网上购物成本低,物美价廉,高铁的普及使交通业越来越发达,人们即使身处农村也能享受快递服务,不需要进城或赶集就可购买到心仪的商品,这进一步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2  農村居民消费及结构变化的问题

2.1  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整体发展速度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农村居民只有1602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收入节节高,但每个人实际的可支配的收入并没有那么多,大部分人尤其是收入更低的农村居民难以承担日益攀升的房价。我国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作物仅能满足五个中国人一年的需要,生产效率低影响着农作物产量,产量低又影响着农民收入,收入限制了农村居民的购物能力。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帮扶农村,支持农村创业的政策,但大部分年轻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到机会更多、收入更高的城镇打工,因此城镇吸收精壮劳动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局面。

2.2  农村商品供给结构体系需要完善

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品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农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产品,然而大多数生产商和销售商为了追求更大利润将眼光对准了消费能力更强的城市购买者,忽略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针对农村消费者设计的商品相对较少,市场细分和定位不够完全,造成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居民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3  农村居民的文化建设亟待广泛进行

目前我国21岁左右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不足30%,过去大学的录取率更低,很多年龄大的人都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导致对新鲜事物例如先进技术的接受能力低下,这也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之一。很多老年人法律知识浅薄,不懂或没有能力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如今居住在农村的又大多是年纪较大的人,儿女很少在身边,他们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现在落后的思想依然广泛存在,错误的消费观念使某些乡村彩礼漫天要价,置办酒席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里有“用金钱捆绑婚姻” 的说法,为了结婚甚至不惜背上沉重的负债:这表现在彩礼一年比一年要的多,男方家里除了要给女方改口费、“打金子(买首饰)”钱,还要给女方亲属发红包。去年江西某村的一家人光订婚宴就给了女方30万元,这在他们村里只能算是中等略偏上的水平,更有甚者耗费百万。再算上买车买房以及给媒人的酬金,结婚成本就可谓是“天价”了;而北方结婚宴席流行“搭礼钱”,被宴请的客人与主人关系越亲密,给的搭礼钱就越多。为了“挣回”搭礼钱,很多办酒宴的东家会选择大排筵宴,邀请更多的客人来,这无疑为主宾都增加了经济负担,使不少生活不太宽裕的农民的生活状况雪上加霜。

3  农村居民消费及结构变化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继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量

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与过去相比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要。我们的目标是建设 “橄榄型”社会的国家,做到中等收入群体占大多数,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更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然而现在低收入群体还有很多,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城乡差距缩小,农民收入提高,需求也会增加,消费结构就会优化升级。

3.2  加强乡村民生建设,做到城乡一致

缩小城乡差距十分重要。国家政府可发挥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职能,加强农村民生建设,适当增加对农村民生方面的拨款,完善和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确定最低工资制度,时刻关注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民生并不是盲目地追求GDP,而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健康的情况下进行的,有些乡村为了提高各家各户的收入,不考虑环境问题,破环绿水青山,造成严重的后果是不可取的,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才是正路,例如在南方农村发展稻基、桑基鱼塘,经营“农家乐”的特色民宿,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又能够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村民生活。农村居民应当同城市居民享受一样的惠民政策,做到城乡民生工作一碗水端平。

3.3  对消费市场进行合理细分

针对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同,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相关商品定价各项进行细致合理的划分,对满足农村消费的生产厂家和消费平台进行政策补贴;同时鼓励生产者和销售商根据商品需要,实施合理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措施,在价格公道的前提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按照市场需求分配资源,尽量避免因市场分配不合理而造成的资源浪費,缩小城乡市场供应存在的差距。

3.4  加强农村居民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亲情的缺失就更需要注重心理健康辅导和各方面正确的引导。在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之后,再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首先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国家在保证农村医疗条件跟上发展步伐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农村居民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等需求后,追求的最高层次就是精神方面的需求。优秀的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广泛连接大众的心,使人们团结一致地完成目标;另外,法制建设依旧需要再接再厉,国家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用法,让他们将法律作为自己的“护身符”,谨慎陷入高利贷和传销组织的泥沼。

总之,我国若想实现消费结构彻底转型升级,那么一个方面都不能少,做好农村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就必不可少。近些年世界经济不太景气,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广阔的市场优势,因此扩大内需,便是刺激消费的绝佳办法。社会各界都应该多多关注农村的消费问题,为经济不断增长群策群力,只有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变得相差无几,大家才能真正做到“富起来”。

参考文献:

[1]董岫岩.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6):12-14.

[2]马延柏.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7):3-7.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