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视野下老城区设计与改造背景研究

2020-10-12 14:12马雪涵王万竹蒋旻君姚山季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

马雪涵 王万竹 蒋旻君 姚山季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的生活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和标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近年来大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关注极端天气下城市抗洪能力的基础上,选取镇江海绵化改造中的老城区为例,在对极端天气的形成机理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综合分析后,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改造方法进行讨论,并作出未来发展展望。与此同时,从应对极端天气下“海绵城市”面临的多重困难,包括协同管理、资金短缺等问题入手,研究了“海绵城市”理念在未来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希望可以为市政建设改造工作提供參考。

[关键词]极端天气;经济利益;“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与改造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内涝灾害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施背景:城市洪涝灾害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数据,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年均降水量的总量变化并不明显,例如发生特大洪水的1988年年均降水量713毫米,和近50年来降水总量最多的2016年730毫米相比相差不大。从空间上看,我国各大主要城市的年降水分布变化也较为平缓。但与此同时,我国极端降水的强度却一直在大幅增强。从观测点的暴雨天数来看1951-1960十年间,小于30天的站点个数是547个,2001-2010年只剩233个,无暴雨天数超过120天的城市,而仅十年后2001-2010有265个观测点的暴雨天数超过了120天。

暴雨天气的迅速增多导致近年来极端天气造成的洪涝灾害在我国各个城市频繁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是2012年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2016年我国持续的暴雨天气,波及城市达28个。

我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城市设计不合理和给排水管理问题,污水处理、水资源缺乏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严重阻碍。

极端天气形成原因

洪涝灾害近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日益频发,而在众多影响要素里,气候变化、城市化过快和雨水管理系统的落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一,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是洪涝灾害增加的驱动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降雨特别是高强度的短时间降水被观测到出现在我国各大城市,到2012年,极端降水量已经占据我国降水总量的三分之一。极端降水天气的增强提高了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一种改变。

第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掀起了城市化的热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1990到2015二十五年间,我国城市化人口占比增长率达到6.2%;同期,城市面积的增长率更是达到12%。而由于我国城市化初期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环境的变化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发达城市地貌的转变,事实上,不透水地面正以每年6.5%的增速覆盖我国的城市。同时,大量湖泊、湿地的消失,使城市的储存、渗透、滞留和净化雨水能力被大幅削弱。

第三,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排水网络的设计很难跟上城市扩建的步伐,许多的城市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仍在沿用过时的设计标准,面对极端天气的来袭,老旧的城市水管理系统显然不足以对抗城市的雨洪灾害。

“海绵城市”战略

“海绵城市”改造的提出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管理概念,是指通过设计和改造让城市拥有海绵的特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让城市变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只有做到将“绿色”水源设施,“灰色”工艺设施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处理效益。“绿色”水源设施指的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的海绵城市管理设施,如屋顶绿化、下沉绿地、重点区域的生态调节等。而“灰色”工艺设施主要指水泵站、道路管网和蓄水池等市政管网设施。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管理系统。

政策背景

自2012年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海绵城市”理念的改进意见在许多场合做出过多次重要论述。2013年建设“海绵城市”理念正式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美丽”一词列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目标。“美丽”一词的加入把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层面的同时,也对城市绿化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渗水砖、植草沟等“绿色”材料和设施的实质性应用,体现出了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现实意义和带来的实际价值

第一,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现阶段我国每天都有大量雨水资源被浪费,雨水利用率十分低下。在城市改造中合理运用“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能够在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是对经济效益的极大提高。“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减少城市的旱涝灾害,对积极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由于我国前一个发展阶段过于注重提升工业实力与经济实力,而忽视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很多难以逆转影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等的重要,和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现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城市仍在蓬勃发展,“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城市改造规划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对于城市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极端天气的影响得到控制。尽管我国目前的天气预测系统趋于完善,但极端天气带来的实际降水量是十分难以预测的,这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水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海绵城市”发展理念的实际运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这方面问题,有效降低每次应对极端天气和灾后修复带来的经济损失。

“海绵城市”战略发展展望

在我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下,面对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等问题,“海绵城市”战略的实施迫在眉睫,但如何精准地推进“海绵城市”战略实施无疑是一项充满困难与挑战的任务。因此给出以下建议。

(1)从技术角度,先设立试点城市,在试点城市进行新技术和新政策的实行能为最终的广泛实施提供许多先进经验。政府可以考虑搭建一种制度化平台,以帮助各个试点城市之间进行互相学习、数据共享和交流经验等的信息交流。

(2)在现行管理体制以下,必须监管和激励双管齐下。可以成立一个评估管理机构,专门针对“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的实施情况进行沟通和监督。同时,也要加紧财政约束,这样才能够激发公众对项目实施的监督热情。另外,还需要出台一些激励措施,例如最低保障收入和适当补助等,以激发私人组织参与投标的积极性。

(3)而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缺口,需要采用PPP、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政府还需要创新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高升.海绵城市管理战略下城市雨洪管理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7).

[2]邵秋虎,袁竞峰,郭霁月,等.海绵城市PPP项目社会影响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核心利益群体视角[J].中国房地产,2019(33).

[3]王长兴,秦经纬.浅谈既有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设计的技术运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2).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社区改造的后期维护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DC0636)。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理念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