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2020-10-12 14:12蒋家辉宋剑奇蒋睿
中国市场 2020年26期

蒋家辉 宋剑奇 蒋睿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各单位都为扶贫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作者2004年到贫困乡挂职扶贫以来从事扶贫工作实证的基础上,对边疆高校参与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边疆高校;弱质产业;扶贫公司;新上山下乡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6.

1  引言

L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滇缅交界的峡谷地带。县境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横距45公里,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昆明742公里,距州府122公里。全县辖7乡(含2个阿昌族乡)、3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傣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61323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650元、人均消费支出12640元。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8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53元。2018年末实有贫困人口31806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31806人[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规划制定了“精准扶贫”顶层设计。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调研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年,云南省制定了“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发动全省各级部门各单位整合各种资源开展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S大学开始结对帮扶L县。

2  边疆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路径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S大学在扶贫工作中,按照制定的帮扶工作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推进扶贫工作,派出10名驻村工作队员全职开展扶贫工作。扶贫围绕“一村一社、一戶一业”的“四个一”发展思路,整合各种资源,投入项目资金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S大学重点围绕扶贫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开展教育帮扶,做实智力扶贫;帮助L县中小学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升学教育等方面提升质量。同时加强对L县中小学的师资培养、教育干部素质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强化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理念的培训,探索通过小班诊断、同课异构、专家讲座等方式助推L县中小学持续发展。

3  边疆高校参与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S大学是公办边疆高校,参与精准扶贫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为主要形式;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等思想教育活动宣传各级支农惠农政策为抓手,以期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以投入有限的经费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为补充。但是,因公办边疆高校的经费和人员构成限制,在实际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资源制约,导致扶贫工作出现各种问题。

目前的扶贫方式中,驻村队员是各级单位的干部,对口帮扶主力资金主要是各级政府整合的财政专项资金。目前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扶贫思路问题,重要的是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脱贫。扶贫点农业产业薄弱零散,没有特色,且缺乏有效的市场支撑。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足,导致在某一地区或某一乡镇的集中型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清晰的发展路线。大部分帮扶干部的自身资源和非专业性导致找不到合适的帮扶项目,农户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生产中人云亦云,跟风生产,形成农业生产中价格上涨一哄而起、价格下跌一哄而散的不利局面。发展产业经验不足,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较少,农民致富手段欠缺。况且,农业是弱质产业,依靠农业发家致富只能靠土地规模集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减少农业劳动人口。目前在非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扶贫中的各种产业举措,是没有进行合理的市场调查和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没有稳定销路和稳定价格的情况下,只会使农业产品加剧价格竞争,降低利润和收益,陷入生产越多越亏损的窘境,背离了产业脱贫的初衷。

精准扶贫政策舆论宣传深入人心,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广大人民群众对“五个一批”政策有深入了解,但是,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懒人得到社会保障而不需要勤劳脱贫的情况存在。因此,在如此的现实情况下,部分群众出现主动致富内生动力不足现象。边疆高校在扶贫工作中,曾出现过给予农户补贴,农户也对种植养殖不闻不问的情况,表现为激励不相容的状态。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依然比较严重,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给帮扶工作带来较大的障碍和阻力。甚至,在脱贫攻坚的大环境中出现人人争当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的怪诞现象;无形中培育了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人;这些人态度积极地争取贫困户资格、态度消极的进行生产自救,导致的将是急速堕落的循环贫困。这是经典的贫困文化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只能说目前的政策实施偏差导致了扶贫工作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扶贫工作中,为了统计数据,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要面对各种扶贫文书和表格,形式繁多,实质雷同,过多过滥、重复繁琐的报表,表现为“为精准而精准”,让驻村工作队员难堪其扰。一方面,各种文书标准不同,各机构各自为政,不能共享数据,驻村工作队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耗在纸面上。另一方面,为核实数据要反复走访采集数据,扰民伤财,贫困户怨声时有发生,致使精准扶贫有报表脱贫之嫌。

公办边疆高校资源有限,承担精准扶贫工作困难较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最主要的就是落实”。而扶贫工作落实得怎么样,参与扶贫的队伍是关键。S大学驻村扶贫队伍是由中青年教师组成的队伍,年富力强又有冲劲。但是,仅仅有热情是不能完成精准扶贫任务的,还需要扶贫资金和有市场的产业项目支撑。目前,在扶贫资金利用方面各自为政,较为分散。例如:上海市东西部协作项目向云南省投入帮扶资金和广东省向云南省投入帮扶资金,均由受帮扶的州、市及相关县的项目分享;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各有用处。这些资金各自投向自己相关项目,互相之间存在交叉,但又各自为政,公办边疆高校却出现资金问题。S大学没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在保障正常教学支出的同时,依靠压缩和节约自身公用经费投入进行扶贫;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空有热情和相关技术指导对扶贫工作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边疆高校开展的扶贫工作,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之外,还有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走基层听民声、思想动员等等,群众认为是形式主义,使得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边疆高校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认知停留在“无钱、无权、无项目”的“三无干部”上。

4  解决边疆高校参与扶贫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做实脱贫攻坚向乡村经济振兴过渡,建议首先解决农业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区域性产业为带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养殖种植连片化、规模化,扩大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集中话语权,最终实现增收致富。

组织构建专业公司和选派专业人员进行扶贫工作。由于边疆高校本身存在的教学科研压力和职称晋升压力,使得帮扶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扶贫工作主要是从事经济活动,其专业性要求应由专业人员来实施,专业的事由专业人士做,是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因此,建议在国有独资公司的平台上组织构建专业的扶贫公司承担扶贫和乡村经济振兴工作。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启动开展“新上山下乡”活动,吸引高等学校毕业生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派出懂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的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任实践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可以学习重庆市创新“大学生-村官-公务员-党政领导干部”的干部培养链的“重庆模式”,借助城市的人才资源,改变农村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与智力保障,既解决了农村引智需要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又能使得高等学校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从各种压力中脱身出来,专心从事本职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首次提出“五个一批”的脱贫措施是高瞻远瞩的政策主张,尤其是第五條“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脱贫的压力导致懒人不动,社会保障兜底。因此,要对此有甄别的进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增强劳动换取财富的观念。基层帮扶干部要加强与贫困户沟通和交流,注重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思想观念塑造,引导贫困户转变观念,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脱贫致富的意识,帮助贫困户提升“造血”功能。

扶贫工作牵动人心,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组织各有任务,也各行其是。“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不管什么事都要落实到村、落实到基层的扶贫干部身上。因此,各种报表、报告层出不穷,耗费基层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甚至为完成报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还难以完成,导致只有编造数据才能完成任务。鉴于此,扶贫报表的数据尽量共享、合并或精简,让基层干部能把时间和精力多花在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的实施上,实现真正的精准扶贫。

合理安排有效扶贫,实现多方共赢。现阶段,公办边疆高校从事的扶贫工作,其经费是从本单位公用经费中节省出来,人员是从本单位各学院、部门抽调出来;人员存在科研压力和晋升职称压力,经费存在办公经费不足压力;因此,扶贫工作压力非常大。“无钱、无权、无项目”的“三无”背景下,扶贫效果有限,有必要重新审视扶贫工作的安排。用合理分工,精准考评,盯住扶贫成效,引导精准施策,促进真抓实干,合理利用边疆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支持效率高、效果好的扶贫项目,才是建档立卡户、贫困县和帮扶单位三方共赢的模式。

参考文献:

梁河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9-07-03)[2020-2-28].http://www.dhlh.gov.cn/tjj/Web/_F0_0_28D04M9LPY3TQV0W4NHYCJ9FH2.htm.

[2]敖娟.基于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云南农村教育扶贫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2018.

[3]胡章平.习近平“三农”思想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4]刘美彤.兰西县精准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9.

[5]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EB/OL].(2015-12-01)[2020-02-28].http://www.cpad.gov.cn/art/2015/12/1/art_844_42106.html.

[6]万名干部进贫困村打响脱贫攻坚战[J].农村科学实验,2016(2):5.

[7]杨超,王军强.“扶贫扶志、志智双扶”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J].农村.农业.农民,2018(6):52-54.

[8]赵光泽.梁河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2(18):158-155.

[9]刘雨晨.十八大以来网络舆情新变及其解读[D].南昌:南昌大学,2019.

[10] 马 芒,贾 欣.城市知识人口新上山下乡运动与新农村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11(9):44-48.

[11]宋剑奇.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主导下的农业转型发展状况研究——以云南省L县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4-90.

[12]吴国宝. 东西部扶贫协作困境及其破解[J].改革,2017(8):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