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扬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2020-10-12 02:43王中山郭彦波曲从俊
决策探索 2020年19期
关键词:漯河开区招商

王中山 郭彦波 曲从俊

“首先,我要特别赞扬一下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而漯河及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贡献近3亿美元,为河南稳外贸外资基本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7月31日,在全省经开区招商引资观摩会上,河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自贸办副主任陈凯杰的赞语,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庚子之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漯河经开区)化“疫情”为机遇,主动出击,聚焦主導产业、专业化园区建设和营商环境打造,上下联动“一盘棋”,全力以赴抓招商,项目建设气势如虹。

2月28日,总投资30亿元的卫龙三期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的自嗨锅数字面等项目集中开工。3月2日,宇培冷链物流、盐津铺子等多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生根,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截至7月上旬,全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投资总额142亿元。

“逆势上扬!”

今年1至5月,漯河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17919万美元,同比增长173.1%,在各县区排名第一,得到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批示肯定。

“漯河经开区不只是对标先进,更要成为标杆。”许多来这里投资的企业家发现,不同于其他地方,漯河经开区发展之路很多时候“找不到参数”——因为“这里很多是新的,是具有开拓性的”。

“经开区人骨子里就有一种自我加压的冲劲与闯劲,是漯河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逆势上扬的密码。”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漯河经开区,随处都能触摸到工业科技创新的跳动脉搏、感受到这里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春潮。侧耳倾听,是一个个大项目破土拔节的隆隆巨响;目之所及,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放眼未来,是转型升级的清晰轮廓和跨越发展的壮美图景——

“一号工程”要有“一号举措”

“没有项目,产业强区就无从谈起。可以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我们经开区发展之魂。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的理念,围绕图谱抓招商、延链补链抓招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漯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赵焕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一号工程就要有‘一号举措,为此,我们书记带头走向招商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聚焦主导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创新招商模式,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专题招商、不见面招商,撬动产业加速集聚。”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今年以来,经开区人不走寻常路,敢于创新,知难而进,以锲而不舍的“韧劲”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招商”赞歌——

唱响招商引资“大合唱”

关于江苏冠联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签约,一直盛传这样一段佳话。今年4月,漯河市市长刘尚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吴玉培带领漯河液压科技领域的8位企业家,一起走进江苏冠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处考察,现场解答冠联公司来漯河投资的相关问题,最终坚定了冠联公司赴漯河投资的信心。

疫情期间,为了让项目尽快签约落地,经开区人创新工作方法,采用“不见面签约”新模式,由“面对面”变为“线连线”“屏对屏”,由“见面签”变为“在线签”“邮寄签”,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冠联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最终成功签约落地,开创了漯河市首家在线签约模式。

江苏冠联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成功签约,仅是漯河经开区高位推动、唱响招商引资“大合唱”的缩影。

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闽东南地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今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专题招商5次,经开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外出招商30余次,积极“走出去”,抛出“橄榄枝”,先后拜访了量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食品工业协会等企业和协会30余家,与成都食品协会、诸城食品机械协会、青岛科技大学等达成战略合作,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151亿元。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漯河经开区各部门主动作为,竞相谋动,大批党员干部涌向招商一线。在原有5大招商主体、4个驻外招商办事处基础上,全区13个群团部门也都扛下年招引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的重任。以情招商、以项目招商、全员招商蔚然成风。

总有一种“韧劲”,让人感动

2016年年初,可口可乐漯河公司向漯河经开区招商办主任孙建伟推荐了一家瓶盖供应商投资信息,经过拜访核实,得知该公司暂无投资计划,但是,这家瓶盖供应商却向他推荐了深圳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虽屡遭拒绝,但孙建伟没有气馁,锲而不舍。当年4月,招商人员与该公司取得了联系。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跟踪到底。”孙建伟总有一种“韧劲”。

孙建伟的拼劲最终感动了公司投资总监,她说:“放心,只要我们在河南选址,就一定选择漯河经开区。”2018年7月,投资6亿元的“景田”纯净水项目,终于花落经开区。

在变局中把握商机。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经开区人发现,区内企业宏绿食品生产的自加热米饭等方便食品销售异常火爆,并由此判断:传统方便食品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口味多样化、丰富化的自加热食品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异军突起,市场前景广阔。针对这一发展趋势,他们迅速研究收集自加热食品领域知名品牌资料,积极开展线上对接,与“网红食品”自嗨锅自加热食品达成初步协议。疫情缓解后,立即赶赴上海实地对接,最终总投资10亿元的自嗨锅项目成功签约。

总有一种“韧劲”,让人感动。总有一种精神,荡气回肠。经开区人招商的拼劲、韧劲,感动了一个个投资商,让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不断掀起开发建设新高潮。

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

招商引资奋力推进,项目建设气势如虹。夏日骄阳似火,经开区项目建设更是热潮涌动,处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

“你看我们这个厂区正在调试机器,那个厂区正在安装机器,我们3月初洽谈签约,8月底就可实现试运营。”在宇培冷链物流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崔云立告诉记者。

“你们当初为什么选择在这里投资,况且建设速度这么快?”记者问道。

他说:“我们投资漯河经开区,主要是这里区位优势明显,漯河虽小,但辐射面大。更主要的是这里投资环境优越,从开始洽谈到项目落地,全部是‘保姆式服务,分包领导蹲点服务,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随后,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今年3月初,正是疫情严重之时,为了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公司先遣人员边隔离边工作,经开区免费提供住房、取暖、口罩、消毒等防疫用品。当时项目工地上架有高压线,还有94座坟,为了不影响项目进驻,经开区党员、干部、职工一边疫情防控,一边连夜奋战,几天工夫全部拆除,再次刷新“漯河速度”。

环境是金,环境生金。“从投资意向到项目落地,只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谈起与漯河经开区的“一见钟情”,漯河盐津铺子休闲食品有限公司人事主管王贺亚说,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最终决定落户的关键因素。

他告诉记者:“良好的营商环境,‘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近4亿元的项目3月份开工建设,8月中旬实现量产。”

近年来,漯河经开区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全程代理从立项审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环保、国土、规划、报建等各项手续,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营造了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了项目建设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成立项目服务小组,组建项目微信工作群,每天一微信、每周一汇报、每月一总结,确保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主动服务,倒排工期,灵活运用“容缺办理”等方式,指派专人协助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推动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定期召开重点项目服务推进会。针对项目受理、项目审批、征地拆迁、水电气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集中研究解决;协调土地、规划等部门现场办公,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只能让地等项目,不能让项目等地。”通过提前制定用地报批计划,对土地进行流转并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既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有效缩短征地时间,确保项目快速落地。

项目落地投产达效,并不代表完事大吉,继续做好服务企业“后半篇”文章。

依法履约,兑付政策资金。凡对企业各项奖补资金,规范流程,专人管理,经审验合格,财政局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资金拨付到企业账户。2019年,经开区为各类企业兑付政策资金近2亿元。

帮企业解决难题。疫情期间成立工作专班,一企一策,挂图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协调口罩30余万个,减免租金400多万元,协调采购原材料2万余吨。

为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成立了经开区发展投资公司,充分发挥投资平台融资功能。通过采用银行直接融资、企业融资租赁、发放债券、征信担保、与区外投资平台相互参股等形式,打通多个融资渠道。2019年,成功发行4.1亿元企业债,占全省近2/3;向企业发放过桥贷款、委托贷款、担保贷款10.2亿元……

“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漯河经开區党工委书记吴玉培说,我们将积极创造让企业留得住、长得大的最佳发展环境,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在建设一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开放、创新、合作,从出发到再出发,漯河经开区始终在路上。

猜你喜欢
漯河开区招商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招商合作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园区项目招商
持续加持自由流,招商华软又添科技“神器”
漯河:依法履职的坚定足印
漯河地区林下植物应用探讨
你仍未娶 我仍未嫁——漯河女孩苦等40年 63岁终和去台湾的初恋情人结婚
经开区:进一步健全自主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