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出声”,让课堂“发音”

2020-10-12 02:43蒋茜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学生读书作业

蒋茜

朗读,是一种通过发声创造性地把文字转化成声音的活动。简而言之,把纸张上的文字读出声音的过程就是朗读。众所周知,在阅读教育任务中,朗读是一项基本功。无论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还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朗读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以读代讲,强化读书训练

新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一项最基本的环节,始终贯穿于“以读代讲”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朗读指导和多角度的强化训练,以读代讲,切实地把读书的过程落实到教学中,读而思、读而议、读而练,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读”,合理压缩“教师的讲”,以正确的意识和态度来处理“读与讲”的关系。

二、以问促读,强化读书指导

如何才能指导学生读懂、读透课文的内容呢?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以问促读”。何为“以问促读”?其实就是指教师比照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对教学问题进行精心地设计,让学生对文本产生疑问,学会思考,从而带着问题去读书,熟读精思。这样,学生能够读懂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也会漸渐形成。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多读、熟读,但更应当主张会读、读懂和读好。

1.口咏心惟

“口咏心惟”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之一。“口咏”意为“用嘴读”,“心惟”意为“用心感受”。张嘴读书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传到耳朵里,再传输到大脑中,进一步强化对书本语言文字的理解,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慢慢地,学生就会沉浸其中,达到一种深思忘我的境界。正所谓“口咏其言,心惟其义”。

2.手披目视

“手披”,本来指的是“翻阅”的意思,我们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披”变成“批”,强调动笔读书。第一步,提要勾画,找到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和结构脉络并画出来第二步,借助字典,查找不理解的字,并在文中进行批注,疏通意思;第三步,可以记录一下阅读时的感受,或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还可以写一写从中获得的感悟。“目视”,则强调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不受外界的干扰。

三、以读代练,强化读书效果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手段之一,但过多的作业,尤其是笔头作业,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对完成作业的抵触心理。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读代练”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而且可以给学生减负减压。教师在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可以尝试“读——练——读”或“读——议——读”的流程。

四、结语

总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现状并不理想,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朗读问题足够重视,然后对朗读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朗读技巧,切实推动朗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最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一同努力,学生掌握了高效率的朗读技巧,从为了学习而朗读,变成以朗读为乐趣的爱上朗读,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中学生读书作业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作业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读书为了什么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