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临床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0-10-12 10:42:32马俊莲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妇产科神经内科北京市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案例医生教学方法

王 贝 韩 骐 马俊莲 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 妇产科 神经内科,北京市 00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乡村医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基础医疗服务水平。目前,农村的从医人员无论是在医疗水平或是知识结构方面均尚未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应对这种现状需要对乡村医生进行规范的医学教育,对其进行培养和深造,同时也是建立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所在。乡村医生面对的服务人群与城市医生不同,大部分服务对象为健康人群和社区患者[1]。而乡村医生的工作以基本检查、治疗以及预防、健康宣教、慢性病的康复等工作为主,所以培养适合基层医疗发展的乡村医生是提高我国基础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

当前乡村医生教育培训存在各类问题,如学生来源多样(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在校规范培训时间短(3年),培养模式单一,培养内容枯燥,理论转化为实践困难,工作后继续教育途径有限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等。目前我国加强对慢性病的预防、生育政策的宣传实施等需要乡村医生发挥其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能。结合乡村医生的现状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对传统教学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2],制定适合乡医自身特点及工作性质的多样的培养模式及加大实践课、注重心理学、康复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处理等教学内容是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医生工作落实到位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乡村医生“案例教学法结合健康宣教”模式,探索一条适合乡医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案。案例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3],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容易将理论医学知识转变为临床实践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接受培养的乡村医生40人,随机分2组:传统教学方法组和案例教学方法组,每组20人。传统教学方法组:年龄22~30岁,平均年龄(23.85±1.45)岁,男8人,女12人,应届毕业生9人,社会人11人;案例教学方法组:年龄22~29岁,平均年龄(23.8±1.58)岁,男9人,女11人,应届毕业生11人,社会人员9人。两组性别、年龄、学生来源(应届毕业生/社会人)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传统教学方法组进行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PPT进行教学演示。案例教学方法组: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课前预习,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需要掌握的重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小品”式演练,强化疾病的病史采集、典型症状、体征的表现,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两组均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后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宣教内容。

1.2.1 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4-6]:选择典型案例[7],附相关问题便于讨论。学生互为患者及医生情景演示就诊过程。便于学生与“患者”的诊疗、沟通,也可用于演示标准查体。方便教学演示,有利于学生对疾病典型症状体征的记忆与理解。学生总结、讨论:学生分组,每组对相关病例进行归纳总结。带教老师指导对学生的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等情况进行补充,对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教师总结:带教老师对本次实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提出课后思考问题。

1.2.2 宣教内容的增加:宣教内容从生育政策的宣传、优生优育指导、妇女保健(两癌筛查)等到日常保健工作(血压、血糖的监测、常用药物的指导、慢性病后遗症的康复指导等)再到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宣传: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健康宣教内容,提高人群的自我疾病防范意识,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普及人群对疾病的早期症状的认识,一旦发病,能够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宣教形式从课堂穿插到实习讲授再到课后网络授课,形式多样化,便于学生合理利用自身时间方便学习。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授课,根据乡医自身特点及服务对象特点推荐内容简明实用、课时短便于学习及记忆的系统网络授课,如北京市老年医学进阶培训等,内容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吸入性肺炎、老年人的口腔问题及照护、关注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睡眠障碍的评估和处理、老年人的运动康复训练和营养评估以及老年友善医疗服务、善终照护等知识,有利于乡村医生更快地适应高速发展的医疗临床工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情况。(1)理论考核成绩:考核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病例分析等试题,主要考核乡村医师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运用。(2)临床技能成绩:应用标准化患者,对照疾病诊治过程,考核乡村医生的病史采集、化验分析、病例书写、对症处理疾病的能力。(3)问卷调查:实习完毕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评价方法: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增加宣教内容(临床技能类、预防保健知识、卫生政策法规等)是否感兴趣,宣教方式是否满意等。每项内容分别使用四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分别记做“4分,3分,2分,1分”,其中4分非常满意,3分满意,2分一般,1分不满意。问卷调查每组20份,回收20份,共计40份。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案例教学方法组理论及临床技能考虑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理论及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增加宣教内容进行评价 问卷调查所有学生实习结束,对增加宣教内容及形式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91.3%的学生对增加的宣教形式表示满意,96.7%的学生对增加的宣教内容满意。

表2 增加宣教内容进行评价[n(%)]

3 讨论

乡村医生的培养有其自身特点:在校学习、实习时间短,理论知识消化、转换成临床实践过程短暂,往往仅停留在理论知识转化为应试,尚未充分转化到实践,学生就已经毕业开始临床工作,让学生无法立即适应。所以探索一条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接受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临床实践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方法结合典型病例,以“小品”形式展现疾病过程,如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症状、康复训练的要点、康复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再发病的识别等,能够加深学生记忆,将理论联系实践,穿插宣教内容,帮助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

乡村医师培养数量不足、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使得乡村医生的工作现状比较严峻[8],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关注焦点放在健康生活方式上,乡医的工作重点也由基层医疗工作转移至宣传健康知识、家庭医生签约等保健工作上。临床实践中,将宣教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常识,有利于更快的胜任临床工作。

乡村医生的培养,注重提高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基础上,深化“预防为主”的意识,增加保健康复、预防、护理、卫生宣传等知识,教学模式上针对乡村医生的特点及培训特点,注重启发式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的拓展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使其具备处理临床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步入良性循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9]。

猜你喜欢
案例医生教学方法
最美医生
安徽医学(2022年3期)2022-03-22 09:17:36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医生
小太阳画报(2018年3期)2018-05-14 17:19:26
望着路,不想走
文学港(2018年1期)2018-01-25 12:48:30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