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十三五”农村供水成效及问题分析

2020-10-12 12:08:30李晓玲刘克俭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水费十三五饮水

李晓玲,刘克俭

(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沈阳 110003)

1 概 述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群众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支撑和底线保障,是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的政治任务。“十三五”期间,对全省各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护,特别是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行业监管单位、工程现场、运行管理单位及水设备生产企业,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及对策。调研地区工程基本情况表见表1。

表1 调研地区工程基本情况表

2 基本情况

辽宁省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辽东、辽西两侧为山地丘陵;中部为平原。目前,全省共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总数为24214处,受益人口1680.67万人。全省将农村饮水安全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部包括铁岭、抚顺、本溪、丹东、大连市,供水方式主要为单村引山泉、机电井;中部包括营口、鞍山、盘锦、辽阳、沈阳市,供水方式主要为乡镇集中供水、单村机电井;西部包括朝阳、锦州、阜新、葫芦岛市,供水方式主要为单村大口井、机电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区域划分及工程建设情况表见表2。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情况大致分为3个阶段,主要如下:

2.1 2005年之前,农村人畜饮水解困阶段

该阶段,全省各级政府组织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相继开展了人畜饮水、饮水型地方病改水、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等,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农村群众生活用水要求得到基本保障。截至2014年底,全省仍存在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11.1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4%。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35%,自来水普及率32%。

表2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区域划分及工程建设情况表

2.2 2005-2015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阶段

该阶段,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了飞速发展。按照国家要求,相继实施完成了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彻底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农村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减少涉水疾病,提高了农村居民群众健康水平,到“十二五”结束时,全省共有已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3243处,受益人口1587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为76%,自来水普及率为70%。

2.3 2016-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阶段

该阶段,按照水利部总体要求,全省以提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为目标,通过新建扩建、巩固提升、联网并网,老旧工程更新改造等不同工程措施,全面解决贫困人口、贫困及饮水型氟超标等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全省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到“十三五”末,全省新建及改造农村饮水工程3664处,改善350.06万人饮水状况。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将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80%。全省各阶段农村饮水安全两率指标示意图见图1。

图1 全省各阶段农村饮水安全两率指标示意图

2.4 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基本情况

全省95个项目县(市、区)全面落实了“三个责任”,健全了“三项制度”。水源保护方面,全省73处千吨万人工程、3578处千人工程全部制定了水源保护措施,建立了保护制度。水质检测方面,全省每年资金投入不少于3300万元,检测工程不少于1.5万处,检测水样不少于3.2万个,实现了水质检测全覆盖,保障了工程供水水质安全。水费收缴方面,所有项目县(市、区)全部出台了水价政策文件,所有工程全面定价,千人以上工程水费收缴率达81%,千人以下工程水费收缴率达79%。

3 主要举措及成效

多年来,在国家水利部的大力扶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勇于探索,大胆革新,走出了一条适合全省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发展新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3.1 组织领导到位,为工程顺利完成提供组织保障

辽宁省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民生工程”之一,纳入政府“重强抓”及行业部门内部河湖长制(大禹杯)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省、市、县政府层层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3.2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建管体系

全省95个项目县(市、区)全面落实“三个责任”,健全“三项制度”。努力推进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由“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同时,为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省级层面相继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及释义》等规范性标准及文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体系,为项目实施推行提供制度保障。

3.3 提高前期质量,指导监督到位

实际工作中,项目前期推行抓“早”、务“实”、求“专”。即:前期工作动手早、做得实、设计资质专业。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省、市、县、乡四级农村饮水工程管理部门定期现场督导进度,随时检查工程质量,发现并随时解决实际问题。

3.4 强化水费收缴,强化工程建后管护

出台水价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供水水费收缴,合理制定水价政策,全方位提高水费收缴率。建立健全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费收缴挂钩激励机制,以维修养护带动水费收缴,创新运行管理,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6+1”及“以水养水”运行管理模式[1]。

3.5 加强社会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多年来,全省通过针对性地农村饮水安全宣传,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和技术水平,强化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重要意识,使社会各界了解农村饮水、积极参与农村饮水、自觉配合农村饮水,为农村饮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 存在问题

4.1 农村供水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老化失修严重

农村饮水安全实施以来,是以“基本保障,广域覆盖”为目标的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标准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薄弱,导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且现正在运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大多修建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受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加之建国以来修建的部分工程仍在使用,很多工程已超期服役,老化失修严重。据统计,全省存在问题且亟需改造、维修养护的工程占比54%。全省分散人口仍有近90万人,急需通过集中供水方式解决。

4.2 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低

受地区水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变化,全省不同地区存在氟、铁锰、硝酸盐等水质超标问题;同时,大部分小型单村供水缺少净化、消毒设备,造成我省农村供水整体水质达标率不高。据卫健部门统计,全省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仅78%。

4.3 水费收缴“硬骨头”难啃

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作为工程运行管理的“牛鼻子”,部分地区效果不理想。全省单村单屯供水工程占比93%,普遍供水规模小,且东西部山区引山泉工程均为自流井,工程运行费用少,且不产生电费,同时,配备水费计量设施并按表收费的工程占比仅为4.58%,水费收缴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收费难度较大,水费收缴率难以保证[2]。

4.4 已经解决的贫困人口饮水问题需要继续巩固

“十三五”期间,全省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面解决,但按照“十三五”工程投资及建设标准,考虑使用年限及洪水、干旱等自然因素,仍然无法确保全部已经解决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今后不存在因水返贫问题出现。

5 建议及对策

5.1 全面加强供水规划,建立农村供水水源网络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选择水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加强农村供水水源网络规划,做好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依托现有“三纵三横”大型输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格局,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城乡供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需求,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建设方式,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

5.2 做好城乡供水统筹规划,提高农村供水标准

按照《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的要求,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十三五”具体实施计划,全省各地区应从统筹区域城乡供水发展全局的高度考虑,结合本区域农村供水发展程度等,按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营等原则,做好城乡供水统筹规划,整县规划,全域推进、整镇实施、辐射带动。

5.3 做好资金保障,建立各级政府投融资机制

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视频会议精神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按照政策要求,用好、用实政府专项债券用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5.4 做好宣传示范,提高农村饮水安全认识和关注度

要注重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不同宣传手段,总结宣传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新成效。同时,率先在全省部分地区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建设,以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可推广模式,进而推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促进各地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水费十三五饮水
惊人的水费
简易饮水鸟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44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没付水费
水费不能平摊
防丢干伞饮水杯
饮水与治水
祝您健康(1985年3期)1985-12-30 06: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