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群,蓝必忠,李燕飞,蒋玉莲,莫云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
我国家蚕良种繁育采用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制度。家蚕三级原种繁育担负着家蚕良种繁育和品种种性保持的双重任务,是家蚕良种繁育的基础[1]。母种、原原种保育关系着品种的继代和种性保持,是优良品种种性保持和保障各级蚕种正常生产的关键。原原种的冷藏与浸酸的技术处理,直接关系到原原种的孵化与原种繁育成绩,决定着广西蚕业生产稳定和健康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集科研与推广为一体,承担广西家蚕品种的培育,现行家蚕推广品种的原原母种、原原种的保育,同时负责各级蚕种的保护、冷藏与浸酸工作。40年来,该单位已摸索出一整套适应广西用种的蚕种人工孵化技术[2],其中包括短期的单式冷藏技术、滞育卵长期冷藏浸酸技术、冷藏种浸酸后再冷藏技术以及即时浸酸前冷藏抑制技术、即时浸酸后冷藏技术。
莫云霞等[3-4]对不同冷藏时间的蚕品种的浸酸时间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对延期冷藏的原原种冷藏时间达150 d以上的,可不需浸酸而直接中库调节后出库催青。广西现行的主要蚕种冷藏浸酸方法适用于各级蚕种,但原原种与原种及一代杂交种在浸酸技术处理安全范围上,相对较窄。广西目前主推两广二号、桂蚕2号和桂蚕N2,亲本原原种10个,各个亲本的耐冷藏和浸酸刺激能力不同。
鉴于原原种在蚕桑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多年家蚕母种、原原种冷藏浸酸实践,研究总结了广西现行家蚕品种的亲本原原种在不同时期的冷藏浸酸技术要点,以期为广西原原种的保育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优良家蚕品种的推广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手段[5]。我国蚕桑主产区集中分布在广西、江苏、浙江、四川、广东、云南等省,各主产区在几十年的蚕种繁育中,逐渐培育了地方优良品种。其中广西、广东主要饲养的原原种品种为二化含多化性四眠中系品种芙蓉和932以及日系品种湘晖和7532。江苏、四川等饲养的原原种主要品种为中系二化性四眠春用品种菁松及日系二化性四眠春用品种皓月。浙江与云南饲养的原原种主要品种为中系二化性四眠品种秋丰及日系二化性四眠夏秋品种白玉[6]。自2000年后,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逐步实施,西部地区的蚕业,尤其是广西蚕业的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自2004年起,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蚕种生产市场,2007年广西蚕茧产量已远远超过世界第二大养蚕国印度[2],成为全球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日益扩大的蚕种市场,使得家蚕原种需求量大增,甚至出现区内生产的原种满足不了本地的蚕种市场需求的情况,2006—2012年仍需通过到云南代繁部分原种的方式补充供应[1],且随着区内原种生产规模的不断增加,生产季节也在不断地拉长,原原种的冷藏浸酸供种周期变长,从2月底出库浸酸,连续不断供种至11月结束,供种周期长达10个月,供种批次不断增多。据统计,2015—2019年,广西原原种每年生产的毛种数达2万张左右,出库量1万张以上。
春制秋用种由于处于库外保护的时间较短,蚕卵没有完全滞育就入库冷藏,冷藏时间较短,因而生产上把春制秋用种称为短期冷藏种。原原种制种后在25℃下保护3~5 d,冷藏50~90 d后出库,再经过温盐酸的刺激作用活化胚子,使胚子充分解除滞育达到孵化齐一。
根据原原种用种计划制定相应的蚕种保护冷藏计划,春制秋用原原种保护与冷藏处理时间标准如表1所示。蚕种产下在25℃保护室保护,按品种,分日期排号,根据各品种预计出库日期和用种量,确定各品种各个批段的库外保护时间、入库时间及冷藏时间,按生产日期、分批量分时段入库冷藏。蚕种入库后按品种和用种期别进行分类排序整理,防止品种混杂和不同冷藏时段的蚕种混杂,确保蚕种出库时蚕种冷藏时间和解除滞育程度发育一致。
表1 春制秋用原原种保护与冷藏处理时间标准
春制秋用原原种保护与冷藏技术要点:蚕种保护温度可适当偏高,采用25.0~25.5℃保护促进蚕种发育,减少卵龄差。蚕种保护初期注意观察卵色变化,确定蚕种产卵时间、发育是否一致。卵龄差大的蚕种适当延长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推迟用种时间。蚕种冷藏初期(前40 d)冷藏温度4~5℃,后期(40 d以后)冷藏温度3~4℃。
广西秋季原原蚕饲养一般在8月初开始,原原种一般在7月底开始出库,冷藏时间较短,解除滞育还不充分,蚕种需要浸酸处理,根据各个品种的解除滞育程度和承受盐酸刺激量不同,浸酸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各品种的浸酸处理技术如表2所示。
表2 春制秋用原原种的浸酸技术标准
中系亲本8810解除滞育最慢,浸酸刺激量最大,芙蓉次之,932、NC99R和NC9C耐酸能力相当,浸酸时间排序为8810>芙蓉>932、NC99R和NC9C。日系亲本8711耐酸力低于其他4个日系品种,浸酸时间相应减少。
秋制春用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较长,蚕种充分滞育后入库冷藏,生产上称长期冷藏种或滞育卵冷藏种。
秋制春用原原种库外保护时间较长,为了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原原种产卵初期在24℃,湿度75%~80%条件下保护,避免接触20℃以下低温和27℃以上的温度,避免翻动蚕种产生摩擦及外力刺激。大约经过7~10 d,蚕卵呈现固有色后,还需要接触一定时间的25℃的适温,才能进一步巩固滞育性。在25℃中保护时间应不多于30 d,以20 d为适宜,保护20 d后降为22℃保护。库外保护时间控制在40 d以内。库外保护时间过长,容易消耗卵内养分,降低卵质,特别是7532和932,库外保护时间过长,易出现红死卵现象。常用的冷藏保护方法如表3所示。
表3 秋制春用原原种滞育卵保护冷藏标准d
冷藏温度的控制要求按照冷藏初期(前50 d)的冷藏温度为4.0~4.5℃,冷藏后期(50 d后)的冷藏温度为2.5~3.0℃,以减少卵内养分消耗和抑制蚕种发育。
秋制越年种冷藏到期后再经过盐酸的刺激作用,使之发育整齐和孵化齐一。蚕种在冷藏过程中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发育,蚕种耐酸能力逐步减弱,浸酸处理时间和盐酸液温也要缩短和降低,防止刺激过量造成卵质下降,蚁蚕体质变弱。根据多年的浸酸经验,总结出秋制春用原原种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处理方法,该方法亦适用于原种。
表4 不同冷藏时间秋制春用原原种的浸酸标准
实际浸酸中因品种而异,中系亲本8810浸酸时间可适当延长。932易解除滞育,浸酸时间则偏短。日系亲本8711不耐酸,故浸酸时间要比同等条件下的其他日系亲本少20~30 s,且浸酸液温宜偏低。超过140 d后,浸酸适用的范围可以跟中系品种相同。超过160 d的原原种,生产上可以不浸酸,但为了使孵化整齐,采用的方法通常为中系品种放在13~15℃中库调节1 d,日系品种放置13~15℃中库调节3 d,而后出库进行卵面消毒后直接催青。
原原种的即时浸酸标准:盐酸比重1.073~1.075,温度45~46℃的条件下,中系品种浸4′30″~5′00″,日系品种浸5′00″~5′30″。掌握浸酸适期是生产上的技术关键。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解剖蚕种胚子判断浸酸适期不切实际,通常根据产卵后蚕种保护温度,经过时间长短,并结合卵色来确定[7]。通常少数蚕种呈黄色,大部分蚕种呈浅黄色时为浸酸适期。根据产卵后保护温度、各品种产卵习性、浸酸时蚕种发育老嫩程度来确定盐酸刺激程度。如果是当天浸酸,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932原原种,因其盛产卵时间较晚,胚子发育相对较嫩,一般放在25℃保护至下午16:30后再进行装种消毒浸酸,盐酸刺激量宜偏轻,其他品种可按当天下午15:00进行浸酸处理。
原原种即时浸酸前冷藏,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收种当天不能安排浸酸处理的,可进行浸酸前冷藏保护。冷藏方法为当日11:00~11:30放中库,保护2~3 h,后入内库用4~5℃冷藏,冷藏时间控制在3 d内,最长不超过5 d。浸酸当天上午11:30出中库,下午14:30出库,15:00进行福尔马林卵面消毒、浸酸。
5.1.1 能有效促使蚕种孵化齐一 在生产上,原原种的收蚁采用当日早上孵化的蚁蚕,不采用晚孵化或者第2日孵化的蚁蚕,因此对蚕种的孵化率要求非常高,而原原种的孵化率基本要求达到95%以上。
5.1.2 能随时供种,适应原种市场需求 不论是短期种冷藏、滞育卵冷藏还是即时用种需求,都可灵活调节,按需调节,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品种的供种要求。
5.2.1 原原种冷藏和浸酸技术存在一定的处理难度 受蚕种卵龄开差的影响,蚕卵产下的早晚,对浸酸后蚕种的孵化整齐度,特别是即浸种和短冷浸酸种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单蛾圈内蚕种胚子发育开差大,表现为外圈蚕种产卵时间早,内圈蚕种产卵时间晚。各个蛾圈之间存在蚕种发育不齐,产卵时间开差过大。如2019年春制秋用的原原种,部分品种存在卵龄开差达10 h,给原原种的冷藏和浸酸技术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5.2.2 原原种冷藏浸酸技术的操作规范有待改善 蚕种的冷藏与浸酸是全程手工操作,容易受人为因素,如人工熟练程度、人员素质等影响,需要提高原原种冷藏浸酸技术的操作水平。
5.2.3 冷藏浸酸设备需要完善和维护 冷藏浸酸的设备设施对原原种的冷藏与浸酸技术有较大影响,设施与冷藏技术不配套,设备陈旧或年久失修易存在安全隐患,冷库的保养与基础设施的维护应专人进行,需要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随着广西桑蚕种质资源保护库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冷库选用自动化温湿调控系统,浸酸车间采用自动化流水线浸酸设备和配套的处理设备[8]。使蚕种的冷藏保护和浸酸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冷藏浸酸设备常因福尔马林、工业盐酸的腐蚀影响,需要经常性的检查与维护保养,因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事关蚕种生产的安全,也是原原种冷藏与浸酸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5.3.1 合理保护原原种,缩小卵龄开差 原原种生产单位在制种时,应注意各品种的产卵特性,尽量缩小卵龄开差。蚕种冷库在制定冷藏保护计划时,应注意观察各品种的发育整齐度,对卵龄开差超过9 h的,特别是春制秋用种的冷藏,必须适当延长库外保护时间,推迟用种时期。如作为即浸种出库,则卵龄开差要求不超过7 h。
5.3.2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培养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 技术人员应当加强试孵试验。原原种在出库前10 d应进行试孵试验。对到期的各原原种品种进行剪样抽样。按不同的浸酸时间、盐酸液温、盐酸比重等分不同的梯度进行分类试孵,调查各品种不同处理的孵化率,择优选择处理组合。建立健全原种岗位责任制,健全冷藏与浸酸技术规程。原原种的冷藏与浸酸处理指定由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应对冷藏及浸酸的标准熟练掌握与应用,能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来操作。
5.3.3 加强冷库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蚕种质量安全 冷库设备的正常运行是蚕种冷藏与浸酸的基础条件。制冷设备应经常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制冷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确保温度和湿度正常,保证蚕种冷藏安全;浸酸设备包含盐酸缸、浸酸用具、浸酸吊车等,生产中由于机器故障等原因造成蚕种浸酸事故时有发生,应当定期经常进行检查与维护,避免存在各种隐患,给蚕种生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