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华
关键词底线思维 “六稳” “六保” 经济运行
突发疫情灾难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加之美国把我国作为竞争对手,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国际风险与国内风险、疫情风险与经济风险交错使经济运行出现大幅波动。在多重风险与危机并存的环境下,基于习近平“底线思维”思想,中央在“六稳”方针基础上提出“六保”任务,是当前落实保经济保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科学决策。
(一)“底线思维”思想是风险时代极具价值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要求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底线思维方法能帮助我们科学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凡事从最坏处着眼才能发现问题,从最好处筹划才能抓住机遇,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两个极端,精准设定我们能承受的底线(最低目标),及能够争取到的高线(最大期望值),尽力把风险限定在一定区间内,使事物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运用底线思维能够塑造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在面临各种风险之时尤为重要。
当前,在国际风险与国内风险、疫情风险与经济风险交错的变局中,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两会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底线思维方法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出正确决策
运用“底线思维”思想有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要以科学的态度设定底线和高线、不隐瞒不慌张,在复杂严峻的危机情势中,能够做出对事物发展趋势和风险的正确预判,防范出现危及全局乃至国家而难以控制的后果。
二是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不能突破主权的底线、法律的底线、清正廉洁的底线、民生保障的底线、环境保护的底线等。
三是要做好面对最坏结果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一旦极端情况出现,立刻启动应急方案扭转不利局面。
(三)基于“底线思维”思想,中央提出“六稳”加“六保”的决策
2018年7月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强调“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2020年以来突发疫情对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目前全球疫情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4月中央又提出了“六保”新任务: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形成“六稳”加“六保”的经济工作框架。在政策实施中只有先守住“六保”底线,才能争取实现“六稳”的期望结果。要清醒认识形势,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要坚持稳字当头,坚定信心和决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自强中赢得主动,稳住经济基本盘。
这次疫情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复苏的轨迹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因素本身,可能主要取决于疫情的流行病学曲线如何变化。从全球疫情的曲线来看,目前呈齒状的倒w形,期待中国经济能出现V字形或u字形复苏已经不太现实。世界经济下行的底部在哪里还不确定,但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的底线却要划清楚,“六保”任务就是必须要坚守的底线。
(一)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是首要底线
就业和民生一体两面,是社会稳定和恢复经济运行的当务之急。疫情防控期间经济活动暂停,人员流动阻断,居民就业急剧下滑,造成消费能力和信心不足。特别是低收入居民与失业人群叠加,极大地影响了其基本生活开支,触及民生底线。李克强总理提出仍然有6亿人每月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他们无法承受失业,或者长期没有工作收入的经济压力。守住就业和民生底线的重中之重是帮助低收入居民就业,包括农民工、大学应届毕业生、服务业失业人员等群体。今年政府没有确定GDP的具体增长速度指标,实际经济增长虽然在二季度由负转正,但形成的就业机会与就业需求之间有很大缺口。保就业保民生需要创造就业和社会保障多措并举。
(二)保市场主体是关键底线
各类企业是市场主体,是创造就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两个月的国内严格防控、绵延至今的国际疫情使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尽管我国进入疫情后阶段及时复工复产,展现出一定的经济韧性,但生产仍然大幅下降。尤其是作为吸收就业主力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业和外贸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大量企业减产减员甚至倒闭。保就业就要保企业,要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工作放在重要地位;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国有企业和外贸企业保驾护航。实际工作中要开放思路,鼓励发展多种业态、创新多种经营模式,守住各类市场主体生存底线。
(三)保粮食能源安全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基本底线
粮食能源安全是人民生活和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我国的粮食和能源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要守住这个底线不能让对手卡住脖子危及全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经济体,货物出口位居世界第一,疫情的冲击破坏了国际产业链,导致众多外贸企业经营困难。最近的PMI指数显示,出口新订单的指数在2月份下降到28.7%,3月份略有回升到46.4%,4月份又降到33.5%。5月份继续在35.3%的低点上。可见外贸出口复苏前景充满变数。保企业就要保产业链,一方面坚持扩大开放,另一方面激发自主创新,尽快修复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国内循环与全球循环互补的产业生态,保住外向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保基层运转是核心底线
基层政府是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的核心环节,事关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住基层运转就保证了中央政府的强大调控能力,这是我国抵御重大风险的有效治理机制,是中国模式的重要特色。当前基层政府的经济工作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些工作琐碎复杂,还有零星、偶发、难以捕捉现象的出现,治理难度很大。例如艰难的疫情防控、地摊经济的管理等,都是工作量巨大,且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为了切实保证基层政府运转,今年预算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是近几年最大的,截至6月13日,转移支付预算已下达92%,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省级财政也普遍加快了预算下达进度,及时下沉财力,弥补基层财政减收,多措并举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六保”是根据疫情发展、经济下行的复杂国际局势设定的经济运行底线,“六稳”是稳中求进争取最大期望值的高线。
(一)“六保”立足于保国内经济主体生存和市场恢复运转
经济主体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控制疫情使市场运转一度中断,出现短暂的市场失灵现象,缺乏收入的家庭和没有利润的企业陷入困顿。此时政府部门必须强力干预经济以启动市场运转,“六保”就是政府出手保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有力措施。保居民就业和保基本民生使生活消费得以恢复,经济循环才有原动力。消费复苏逐渐拉动内需复苏,进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增加,市场供需逐渐两旺,市场信心会不断增强,有利于吸引境内外扩大投资。可见,只有保住国内经济主体这个底线,才能争取金融和经济预期稳定向好,实现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的目标。
(二)“六稳”立足于实现稳中求进,稳住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8年,由于中美在技术领域和地缘政治方面发生对立,导致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但并未出现根本性问题。“稳中求进”中稳是底线、进是高线,“六稳”目标是稳住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和份额。2020年疫情之后,国内经济运行因疫情中断2个月之久,更严峻的是国际疫情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质的转变,对我国的经济冲击是根本性的。底线思维的基本要求是划清底线,一旦极端情况出现,立刻启动应急方案扭转不利局面。2010年一季度,我国出现前所未有的经济负增长,GDP同比下降6.8%,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将会大幅下降,经济底线下移成为极其不利的新情况。此时“六稳”之“稳”就有必要调整为高线,是在“六保”底线守住的基础上才能期望的结果。
(三)“底线思维”思想强调运用辩证法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动态把握
要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精准设定底线和高线,最大限度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六稳”到“六保”的政策底线调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长3.2%,国内经济运行开始趋稳向好。科学的决策凸显了习近平“底线思维”思想的现实价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