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链协同 四方共赢走出“五优联动”特色之路

2020-10-10 04:40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0期
关键词:储备粮晚稻种粮

2018 年以来,浙江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浙江省情粮情,以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为契机,积极探索“两种模式”,实施“三链协同”,实现“四方共赢”,突出“五优联动”,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维亮发言 刘博文/摄

一、解决发展痛点,实施“三链协同”

进入新时代,“粮食生产与消费需求、粮食储备与口粮消费匹配度不高”成为制约浙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粮食生产方面,种粮农民对政府订单收购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全省缺少优质晚稻品种。粮食储备方面,粮食收购储存不分品种,储备粮品质不适应市场需求,轮换价差财政负担越来越重。粮食产业方面,加工企业缺少本地优质粮源支撑,市场竞争处于劣势。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就是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产购储加销”全程优质、全链提升,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盘活储备资源,实现“四方共赢”

浙江省以“五优联动”为抓手,通过改革储备粮轮换机制,盘活部分储备粮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实现粮食产业各环节的良性循环,达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政府减亏、消费者获益的共赢目标。试点地区安排一定数量的地方储备规模,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试点加工企业。由试点加工企业选择优质晚稻品种,通过政府储备订单落实到种粮大户,引导农民规模化连片种植优质晚稻。订单收购结算价格由各地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确定,也可按照晚稻最低收购价和试点加工企业加价确定,同时享受政府订单奖励。收储的优质晚稻采取单收单储,应用气调、低温或准低温储存等保质保鲜技术,一年一轮换,均衡出库用于试点加工企业生产品牌大米。一年来,全省优质晚稻订单5 万吨,为种粮农民增收2700 多万元,为企业节省收购费用、储存费用、收购资金利息共计1200 多万元,为财政减少差价损失2200 多万元。

三、探索“两种模式”,促进“五优联动”

2019 年,浙江省组织16 个市县和省级有关企业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以湖州市、省储备粮公司为代表的试点模式。

(一)湖州模式。主要是将带有储备指标的国有粮库“空仓”使用权进行公开招标,由中标粮食加工企业确定优质稻谷品种,以政府订单和企业订单形式落实到本地种粮大户,试点优质稻谷全部由国有粮库进行收储。推出优质稻谷价格指数保险,对试点粮食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时的市场价差进行限额保险,有效降低价格波动风险。积极打造“湖州好大米”区域共用品牌,制定“湖州好大米”标准。

(二)省储备粮公司模式。主要是从省级普通晚稻储备订单中划出1万吨作为优质晚稻订单,通过公开招标,按照购销无差价及收购价高者,确定中标龙头加工企业。由国有粮食收储公司以政府订单形式落实到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种粮农户。优质晚稻实行单种单收单储,满仓鉴定合格,转为省级储备粮。在确保储备轮空期要求的前提下,由加工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生产实际自行决定出库时间,并提前上报用粮计划。为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省级试点参与主体实行统一种植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保鲜储藏、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营销模式的“五统一”工作规范。

四、发挥示范效应,狠抓提质扩面

支持示范县坚持“三链协同”,实施“五优联动”,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善谋实干、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结合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推进“五优联动”提质扩面,着力在优化口粮品种、加大粮食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优质粮食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储备粮晚稻种粮
晚稻帖(外一首)
江西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辽宁省地方储备粮存储模式及优化对策
关于地方储备粮轮换业务会计核算处理办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