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雪山之王”之称的雪豹是一种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外形优雅、高冷,被誉为“最美丽的猫科动物”。
雪豹周身长着细软厚密的白毛,上面分布着许多不规则的黑色圆环,其背部由肩部开始黑斑形成三条线直至尾根,后部的黑环边宽而大,至尾端最为明显,尾尖黑色,尾粗长,略短或等于体长。与生活在平原的豹不同,雪豹前掌比较发达,因为它是一种崖生性动物,前肢主要用于攀爬。
外形似虎,头小而圆,耳背灰白色,边缘黑色。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
雪豹无法发出令人震慑的叫声,虽然它的舌骨具有成骨作用。先前认为雪豹具有的成骨作用基本上有助于它咆哮,但研究显示猫科动物咆哮的能力是来自其他的组织特征,特别是喉头,而雪豹没有喉头。
雪豹的牙齿与口腔
雪豹在行走时爪不伸开,梅花状的脚掌非常漂亮且独特,行走时步幅在1米以内,跑动时步幅达到1.6米。
雪豹在行走时爪不伸开,梅花状的脚掌非常漂亮且独特,行走时步幅在1米以内,跑动时步幅达到1.6米。而在白天,雪豹很少出来,有时会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其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其行动敏捷机警,动作非常灵活,善于跳跃。
雪豹具有夜行性,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雪豹性情凶猛异常,但在野外从不主动攻击人。雪豹有很强的好奇心,这点类似于大部分猫科动物。
雪豹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獭、鼠类等小动物以及雪鸡、马鸡、虹雉等鸟类,在食物缺乏时也盗食家畜、家禽。其猎食往往采取伏击或偷袭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动地区附近隐藏,由于其身上的花纹色彩与裸岩块斑相似,故野羊难以辨别。待羊走近时,雪豹便一跃而起,扑倒猎物。其进食时一般先食腹部、内脏,然后再吃肌肉,最后食头。食时用前爪抓肉,类似小猫,并以臼齿撕裂咬食。为了猎食,雪豹往往会长途跋涉,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需要许多天才能返回。这符合它的进食周期,雪豹饱食后可以一个星期不进食。雪豹也吃植物,原因尚不清楚。
雪豹妊娠期98~103天,每胎通常可产2~3只幼雪豹。母雪豹每次的生育间隔约为两年。刚出生的幼豹体重约300~700克,体长约24厘米,尾长16~18厘米,通体带有浅玫瑰紫色。约在18~22个月后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一旦独立,它们将会离开故土,长途跋涉,穿越广袤的地带以寻求新的栖息地。雪豹在野外的寿命一般为8~13年。
雪豹分布图
雪豹与人类
雪豹是猫科动物中的颜值担当,它们长着一身十分漂亮又柔软的皮毛,看上去还有些乖巧。不过,虽然雪豹长得漂亮,但是攻击力却一点也不差,山上的各种动物,例如岩羊、野兔、旱獭等,都是它们的猎物。在食物短缺的时候雪豹还会跑到牧民家里偷吃牛羊。
在野外,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常被认为是没有天敌的,而事实上,雪豹有一个棘手的对手,那就是犬科动物中的一个凶猛成员——狼。
在非洲大草原,非洲野狗这种犬科动物和非洲狮这种猫科动物经常会上演争夺猎物的战斗;而在我国西部的高寒地区,作为犬科动物的狼和作为猫科动物的雪豹也经常会因为争夺食物而发生战斗。不同的是,狮子靠着群体的力量经常能击败非洲野狗,而雪豹是独居动物,常常打不过一个狼群。
我国的动物学家曾在天山跟踪过一只雪豹。一天,这只雪豹捕杀了一只野山羊,在这之前它已经6天没有吃东西了。正当雪豹大快朵颐的时候,一头闻到血腥味的狼出现了。它用贪婪又凶狠的目光盯着雪豹,雪豹也用犀利的眼光回击,同时对狼发出咆哮。
如果只是一只狼,雪豹完全不必把它放在眼里。可是这只狼很快就召唤了5只气势汹汹的狼。6只狼在雪地里喘着白气,眼中流露着凶狠的光,一起朝雪豹走来。明知道胜算不大,但雪豹还是不肯放弃到手的猎物,它就单枪匹马地应战了。结果可想而知,雪豹在和狼搏斗几个回合后,身体上被狼撕出了多道伤口,流血不止。雪豹不再恋战,找准一个机会逃跑了。而雪豹吃剩下的猎物,顷刻间就被6只狼吃光了。
在此后的半个月里,动物学家都没有再见到这只雪豹。突然有一天,动物学家用望眼镜观察到了这只雪豹。它正埋伏在一块石头后面,和它在一起的还有一只雄性雪豹,那是它的配偶。它们为什么埋伏呢?
原来,不远处有两只狼正在吃一只山羊,这两只狼正是上次和雌性雪豹打斗的6只狼中的2只。等它们吃得差不多后,两只雪豹精神大振,从岩石后面一跃而起,朝着两只狼扑过去。由于狼吃得太饱,逃跑速度变慢,很快就被雪豹追上了。那只雄性雪豹先是迅速地咬死了一只狼,然后又和雌性雪豹把另一只狼咬死……就这样,雪豹报了上次被抢猎物的仇。
在我国西部的高寒地带,狼和雪豹的战斗经常发生,胜负也很难说。一般而言,一只雪豹可以应付2只狼;如果狼的数量超过3只,雪豹就胜少败多了,有的雪豹难以逃脱狼群的围攻,最后被狼群吃掉。
雪豹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
雪豹是中亚和南亚山地的特有物种,分布为斑状分布,常栖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地区。分布面积广达123万平方公里,跨越中亚的12个国家,历史上也曾在缅甸有分布。具体而言,其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的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以及中国的西藏、四川等省区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大多为没有人类居住的地区,仅生长着极少的高山垫状植被。在平原地区偶尔也有踪迹。
从20世纪开始,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多种人为因素,雪豹的全球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估计野生种群在3500~7000只。中国将雪豹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内野生雪豹数量约2000~2500只,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西藏等省区。
2013年10月23日,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第一届全球雪豹保护论坛上,十二个亚洲国家签署了关于保护这种难以捉摸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比什凯克宣言”。这十二个国家是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国家的代表共同见证和决定2015年为国际雪豹年。
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也被人们称为“高海拔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气压计”。而由于非法捕猎等多种人为因素,雪豹的数量正急剧减少,现已成为濒危物种。国际上正在实施一些保护雪豹行动计划,期待使雪豹得到很好的保护,进而能够保护整个高山地区的动物区系和生态系统。
可爱的雪豹幼崽
外形似虎,头小而圆,耳背灰白色,边缘黑色。
雪豹是一种十分漂亮的猫科动物,它们长着一副美丽的面孔和一身柔软的皮毛,一条又粗又长的大尾巴格外显眼。尽管很多人都没亲眼见过雪豹,但这种大猫却总能让人控制不住地喜欢上它,常常一张照片也能把人的心俘获。因此,一些人曾设想:如果私人也可以像养家猫一样养雪豹,那该多好啊!
然而,现实却不得不让很多喜欢雪豹的人打消掉这个“不切实际”的主意:一方面,雪豹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私人不得驯养;另一方面,尽管世界各地的动物专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圈养雪豹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圈养的环境下,雪豹很难养活,存活下来的寿命也很短。
截至2019年4月,我国人工繁育的雪豹仅剩1只,它是一只雌性,名叫“傲雪”,生活在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出生于2016年。
2020年4月27日,在青海省西宁野生动物园小型猫科动物馆,11个月大的人工繁育雪豹双胞胎首次对外亮相。这对诞生于2019年5月27日的雌性雪豹双胞胎,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对人工繁育雪豹双胞胎。目前,两只小雪豹身体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
这是2020年4月27日在青海省西宁野生动物园小型猫科动物馆拍摄的雪豹
人工繁育是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核心技术手段之一。所谓人工繁育的雪豹是指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繁殖并育活的雪豹。雪豹的人工繁育工作极其困难,据资料显示,西宁野生动物园于1984年首次人工繁育出2只雪豹,接着在1985年再次成功繁育出3只,之后从1986年到2011年的25年时间里竟然没有一只小雪豹出生,2012年之后又有几只小雪豹在动物园出生。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饲养环境和饲养技术以及雪豹自身的特性等原因,这些小雪豹都先后夭折,目前“傲雪”及双胞胎小雪豹成了国内仅存的3只人工繁育的雪豹。
不过,和雪豹比起来,同为大型猫科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东北虎更容易在圈养环境下繁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生活在我国各动物园、老虎繁育中心的圈养老虎数量大约6000只,其中一半以上是东北虎,数量超过3000只,仅东北虎林园(全称“东北虎林园暨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目前圈养的东北虎就接近1500只。这些东北虎基本上都是人工繁育的。
东北虎虽然体型庞大,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再加上对老虎的饲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只要把老虎照顾得好,它们在圈养环境下就容易繁殖。
那么,为何雪豹这么难养呢?
这主要是因为雪豹对环境十分挑剔,一旦从野外环境来到圈养环境下,就容易患病或者不繁殖;再加上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雪豹的身体构造早已适应了高海拔、寒冷的气候,因此在低海拔、气候温暖的地区很难养活。
正因如此,我国大部分动物园都没有雪豹的影子,圈养雪豹仅分布在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等极少数动物园,总数仅有十几只。
不过,虽然雪豹难养,但是有条件的动物保护机构还是要对其进行繁育试验。在圈养环境下,科研人员可以对雪豹进行更多的研究,在逐步攻克雪豹繁育难题的同时,研究成果也有利于对野生雪豹进行更好的保护。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生活在我国动物园中人工繁育的雪豹就会变得比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