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纪录片发展性特征探讨

2020-10-09 18:40王锐
艺术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新媒体

王锐

摘 要:近年来,受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及、传播载体、节目内容及题材选择等方面内容出现全新的发展性特征,例如:题材选择平民化、节目内容碎片化、传播方式互动化及传播载体多样化等,而上述特征对纪录片的拍摄模式的创新及传播途径的改革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纪录片为切入点,分析其表现形式,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发展性特征,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媒体;纪录片;发展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2-00-02

纪录片指利用全面展现真实事件完整过程及真人实际生活形态引发受众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节目形态,而制作精良优秀的纪录片能引导普罗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我国中央电视台及各个地方台均开设相应的纪录片专题栏目,尤其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发文要求“各个电视台上星综合频道全年晚间国产纪录片播出总时长不得低于7小时”,一定程度上均拉动纪录片的市场需求,为国产纪录片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1]。同时,纪录片制作以记录真实美学特征为前提条件,不得脱离时代发展潮流,尤其是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扩大纪录片节目受众群体。鉴于此,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纪录片发展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分析

(一)统一性

无论何种类型纪录片均存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特征,换而言之纪录片的纪实性与哲理表现呈现相统一的特征。传统影视纪录片中相统一的特征集中体现于真实拍摄的镜头画面及解说词之中,例如:画面表现或声音表现等,尤其是镜头画面表现占据着传统纪录片表现形式的主体地位,不止明确要求镜头中包括摄影人在场的事实,更需要仔细记录拍摄过程,不得存在影响镜头真实性的风险因素[2]。同时,传统纪录片中所有影像往往由胶片录制而成,多数影像内容均来源于真实事件或人物,说明其情景再现目标的实现难度较低,但是无法满足即时加工新变化的要求。

同时,解说词作为极其重要的纪录片表现形式,其填写水平直接决定纪录片中主题升华、情感抒发、情节叙述、背景交代、气氛渲染、意境烘托及画面衔接的质量,意味着解说词填写越优美生动越能帮助广大受众切身体会画面及语言无法传递的信息及情感意境,尤其是注入浓烈情感及挖掘深度大的解说词,能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个人感悟及审美情怀[3]。同时,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长的解说词能向受众揭示出超出现实的内在意义及价值观点,进一步深化受众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及思考,真正意义上做到深度思考人生理性及深度洞察社会百态,极大程度上提升纪录片的观赏价值。

(二)个性化

当今时代下新媒体技术步入全新发展阶段,促使传统媒体利用网络电子阅读器、网络广播及网络电视等途径渠道,实现将纪录片电视节目向全新媒介平台转移的目标,而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纪录片节目,能突出新媒体交互功能强大、信息处理发布实时、拓展受众选择面及尊重个体个性的应用优势,最大限度上刷新纪录片节目的影像清晰度[4]。同时,新媒体技术给予纪录片節目影像全新的特质特点,例如:以纪录片表现形式为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说明纪录片摄制人员能将蒙太奇手法与解说词相结合,创新其制作模式,弥补传统胶片摄制模式的不足,有助于传递出主创人员更多的情感内容及思想认知。

(三)互动性

按形式类型,新媒体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虚拟现实及互动影像。其中,互动影像表现形式不仅仅支持机器与人、人与人间自由互动,更允许受众自立于影像中自行添加评注内容,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例如:以网络直播为例,是互动影像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虚拟现实表现形式往往需要以现实为基础,以虚拟环境为载体,方可摆脱空间局限,促使受众借助技术及设备立足于触觉、听觉及视觉等角度感知及支配虚拟空间,形成身临其境的客观感受。由此可见,互动影像与虚拟现实等表现形式为纪录片摄制提供更多的思路,能充分发挥主创人员的想象力。

二、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纪录片的发展性特征分析

(一)传播载体多样化

以往纪录片节目播出时广大受众往往于电视机前或电影屏幕前等固定场所获取相应的影像信息,而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后,极大程度上丰富纪录片影像传播载体的类型及途径,提倡受众立足于自身需求选择适宜的播放载体,方可实现随时随地收听或观看纪录片的目标[5]。同时,新媒体时代下,以腾讯、优酷、爱奇艺、微信及微博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客户端发布平台成为纪录片节目主创人员的首要选择,不止能拓展受众群体范围,更有助于树立主创单位的品牌及知名度,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个人价值。此外,近几年来受手机应用程序日趋多样的影响,智能手机早已纳入传播纪录片影像的载体范畴。

(二)传播方式互动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互动性传播方式是新媒体技术对影视行业所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换而言之将互动媒体与传播影像信息相结合早已成为纪录片节目传播领域不可阻挡的主流发展趋势。同时,互动传播模式主张融合各种新型技术手段且搭配不同的传播途径及传播渠道,极大程度上拓展受众反馈及节目参与的空间,不止能帮助受众由纪录片影像传播中获取更为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更能促使纪录片主创人员成为影像信息的接收方,实现节目主持或节目主创利用信息发布平台或聊天软件无时空限制双向交流的目标,甚至结合受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节目播出内容,满足深入挖掘纪录片蕴含价值的要求。

(三)节目内容碎片化

如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社会大众早已习惯利用生活琐碎时间或间隙时间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反而一定程度上压缩其集中观看视频或阅读接收信息的时间。有统计数据显示,千万观看量级别的优质短视频节目普遍总时长不超过5分钟,并且多数为移动端短视频。由此可见,信息内容丰富且符合现代的短视频即将成为潮流趋势。自2019年我国广电总局公布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所生成的收视大数据专题报告以来,发现收视率稳定的高水平央视频道包括记录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及综合频道等,其所播出的每集纪录片平均收视率约为0.216%。

同时,该统计数据来源为6月至8月央视及所有地方卫视的纪录片节目收看监测情况,并且以上所有频道所播放的纪录片中始终保持收视率领先地位的是兼顾播出时间及叙事节奏的纪录片节目类型,具有叙事节奏紧凑及播放时间短暂等鲜明特点,能给予受众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例如:《手创中国》及《瞬间中国》等,其频道收视率分别为第二及第三,而此类纪录片节目播出时长相对短暂,平均约为90秒,符合纪录片节目摄制主动迎合碎片化信息传播时代特点的要求。总而言之,符合社会大众生活规律且内容碎片化的短小型纪录片节目即将成为主流。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促使纪录片节目呈现出发展性特征,甚至逐渐改变广大受众的审美标准。为了吸引更多的节目受众,增强节目价值及扩大自身影响力,纪录片节目制作团队必须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突出其应用优势,创新节目制作模式,例如:通过组建新媒体宣传平台等方法,传播及推广节目的信息点,有助于拉近与受众间距离,获取更多的青睐。同时,不得脱离新媒体技术特点,创设切实有效的节目评价机制,实现客观自由评价节目的目标,进一步提升节目总体制作水平及制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邦春.融媒体大环境下纪录片的涅槃之路[J].记者摇篮,2020(03):140-141.

[2]王晶.消费文化视域纪录片创作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5):124.

[3]张树锋.全媒网络化生态下的电视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策略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4):150-151.

[4]曾国冲.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微纪录片的发展[J].传媒论坛,2020,3(04):42-43.

[5]武晓雪.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微纪录片的创新性发展——以《早餐中国》为例[J].视听,2020(02):49-50.

猜你喜欢
纪录片新媒体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