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绘本遇上中国民间文化

2020-10-09 10:42
幼儿美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插画线条

《幼》:您能介绍一下“幼儿经典故事精选20种”系列的内容吗?从责编的角度上说一说做这个选题的初衷是什么。

杨:这套书里包含20个故事,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甚至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听过的中国民间文化故事,像《咕咚来了》《愚公移山》《孟母教子》《老鼠嫁女》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好故事。我们策划这套书的时候,就是想把这些经典的、蕴含浓厚中国民间文化智慧的故事介绍给今天的小朋友们。与此同时,我们做这个选题还因为被这些图画书中的插画深深吸引,它们太值得现在的孩子细细品味了。这些插画都是曾经影响现在绘本画风的老一代画家们的画。这些老画家们算是最早开始探索中国绘本插画的前辈,其画风传承了历代中国艺术的精华。

《幼》:从插画角度看,这套绘本每一幅插画都呈现了对线条炉火纯青的运用技巧,这是区别于市场常见绘本插画的主要特色,您能举具体例子聊聊这套绘本中插画运用的线条和造型设计吗?

杨:中国画最重要的绘画语言就是线条。线条是中国绘画的精髓。笔尖和纸接触,画出一条条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各种形象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线条刻画的是形象的轮廓,那些轮廓线在物体身上其实并非真实存在,它们是被提炼出来的,是抽象的,比如这套书中的《老鼠嫁女》和《惹不起和沾不得》就是主要用线条刻画形象的,而且把线条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先来说说《老鼠嫁女》。 如果你仔细看画家设计的老鼠和猫的形象,你会发现刻画老鼠的线条的整体趋势是上扬的,它把老鼠那点儿骄傲、钻营,想攀高枝的小心思通过它的形象变成了外在显示。老鼠翘起的尖尖的鼻头,走路昂着向上的脚尖,一直上翘的尾巴,这些小细节都显现出画家的用心。再看看猫的形象,它的身体宽大,线条的整体趋势是下沉的、重的,这就从绘画语言上压制住了老鼠的那种上扬趋势。这一点还是要多品一品,才能体会到。这样的线条特点,也让《老鼠嫁女》这本作品显得轻巧、灵动,它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巧思的故事,所以这种绘画风格就显得更加合适了。

再看看《惹不起和沾不得》。 它的线条特色就是“纠缠、圆滑”,这也和这个故事本身的特色融合得特别好。故事中的两个人都不讲理,爱占便宜。从形象上看,一个人瘦,显得精明,小心眼儿;一个人胖,显得蛮横、暴戾。当两个人为了一点儿小矛盾打起来的时候,画家的处理很有意思。他把两个人画得绕成了一个圈,打得不可开交,仿佛陷入到了一个出不来的旋涡里,这就是画家的用心之处。他笔下的线条流畅、生动,尤其是表现人物动态的线条,毫不拖沓。胖子惹不起的大脸上,五官凑在了一起,显得既滑稽又可怕。

《幼》:这套绘本的内容取材多源于中国民间,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中国民间文化的智慧和风趣诙谐的特色。您能具体说说吗?

杨:这套绘本的文字非常有特色,有很多读起来都朗朗上口,非常押韵。我在编辑的过程中经常想起小时候听的那种讲故事的磁带,那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边听边跟着学。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短短的几句话就能抓住重点,再加上每句结尾处的押韵,让故事一下子就活泼生动起来了。这些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智慧和幽默。仍以《老鼠嫁女》和《惹不起和沾不得》為例,它们都是源于中国民间的故事,经过一代代人口耳相传一直流传到现在,文字语言呈现出非常强的口语化特点,这一点很像中国的相声、评书。

《幼》:您对这套绘本的亲子阅读有什么建议?

杨: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在注重分析画面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它们的文字魅力。可以看着这些画,对着这些字,和孩子们一起说出来、表演出来,可以在更充分地体会这套绘本中所呈现的插画美的同时,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幽默和智慧。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插画线条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何籽❘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