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木虱在三门峡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2020-10-09 20:32马安民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防治

摘 要:通过USB-显微镜实地观察记录桑木虱的生物学特征、 发生特点,指出桑木虱的与发生园林绿化上柏树的引种增多等原因有关,化学防治可在卵期、若虫期喷洒25%喹硫磷乳油、35%螺虫·噻嗪酮悬浮剂、25%吡丙·噻嗪酮悬浮剂等兼有杀卵作用的药剂, 在5月份后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40%啶虫.毒乳油等药剂防治。

关键词:桑木虱; 生物学特征; 发生为害特点;防治

桑树是良好的绿化及经济树种。但常会遭受桑木虱的危害。桑木虱又稱桑白毛,,拉丁学名:Anomoneura mori Schwarz,属同翅目,木虱科,主要为害桑树、柏树等,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湖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辽宁、台湾等地。经调查发现近年来该虫在河南三门峡为害逐年加重,局部地区桑树叶害率可达60%以上。

现将桑木虱的发生特征、原因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生物学特征

成虫体形似蝉。用透明塑料袋套装具有成虫或若虫的枝条,用热吹风加热塑料袋杀死成、若虫后分别置于USB-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成虫体长3~3.5mm,初羽化时淡绿色,一周后变为黄褐色(见图i)。桑木虱头短阔,半球形红褐色复眼位于头之两侧。黄色触角针状共10节,末节黑褐色具刚毛2根成分叉状(见图ii)。针状口器3节。隆起中胸最有3对深黄色纹。足黄褐或黑褐色,跗节末节黄褐色,爪黑色。前翅长圆形,半透明,有黄褐纹及黑褐纹,后翅透明(见图iii)。腹部第9、10节愈合,各节背板有黑纹(见图iii)。

若虫体扁平,长2.24mm,宽0.88mm,,初孵化时灰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复眼球形暗红色(与球形红色描述不同),触角初3节,4龄后增至10节。翅芽初呈突起状,4龄后特别肥大,并在基部现3条黑纹。腹末具蜡丝,3龄前3束,3龄后变为4束,最长可达25mm。

该虫在三门峡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桑树或柏树的树缝裂隙中越冬。越冬成虫于桑树发芽初期出蛰为害,并在嫩芽上产卵繁殖后代。卵期经过20天左右,孵化后的若虫在嫩芽上刺吸为害。若虫经4次蜕皮约3~4周后羽化为成虫。成虫可飞翔迁移至其它桑树或柏树上为害。

2  发生、为害特点

桑木虱常发生于桑、柏混栽地区,特别是不加修剪的桑篱笆以及通风透光差的桑树更易发生。桑木虱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桑树发芽时,越冬成虫飞至脱苞后尚未展开的幼叶嫩芽处交尾产卵,后经15~20天出现若虫。若虫经5次蜕皮于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群集于嫩梢和叶背、或迁飞到附近的柏树上吸食。在秋、冬季气温降至4℃时,成虫在桑树树缝、虫孔或柏树上越冬。成虫从5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均可为害,但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夏季高温,冬季爆冷或阴雨连绵,均可引起大量死亡。

桑木虱以成虫、若虫为害,主要以若虫吸食桑芽、桑叶的汁液,可影响叶片萌发或使叶片向背面卷缩,同时叶背布满白色蜡丝(见图v)。

3  发生原因

造成三门峡市区桑木虱发生的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近几年柏树类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引种增多,特别是从江浙桑木虱高发区不断的引种,使桑木虱在三门峡市的发生成为可能。(2)三门峡市高冬季气温偏高(4℃~14℃)、雨雪少,适合桑木虱成虫的越冬生存;(2)低洼、郁闭、不合理的桑柏混栽,特别是采用桑树或木槿做绿篱较易发生;(3)由于连年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主要捕食性天敌桑木虱啮小蜂数量减少;(4)用药单一或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

4  防治技术

4.1 桑树和柏树尽量不要混植。

4.2 4月份是桑木虱孵化期,可在4月上旬及时摘除着卵叶,4月中旬至5月上旬,剪除有若虫的枝梢并深埋或烧毁。

4.3 在卵期、若虫期喷洒25%喹硫磷乳油1500-2500倍液、35%螺虫·噻嗪酮悬浮剂2000-3000倍液、25%吡丙·噻嗪酮悬浮剂1500-2500倍液喷雾,兼有杀卵效果。在蚕区可在距蚕期较近或在蚕期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毒杀若虫,一般喷药后几天即可采叶喂蚕。

在5月份后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1500-2000倍液每10~20天喷雾一次。

以上方法在桑木虱防治过程中均应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4.4 注意家蚕对有机氮类农药(如双甲脒、杀螟丹、杀虫双、等)、菊酯类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脂、联苯菊酯等)、微生物农药(如白僵菌和Bt)等特别敏感,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烯啶虫胺、丙澳磷等对家蚕剧毒或高毒的,尤其是氯虫苯甲酰胺、有机氮类及菊酯类农药残毒期可长达60~100天,在蚕区应注意禁用或慎用这些农药的单剂和含有这些药剂成份的复配剂及混剂。

参考文献:

[1] 莫章刑, 佘安容. 桑木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 植物医生, 2009(5) :27. [3] 王继灿,

[2] 郭长征. 桑木虱的防治[J] . 湖南农业, 1998(9) :10.

[3] 萧刚柔. 中国森林昆虫(M).1992 183~185

[4] 王泽林, 曹宁宁, 宋友全. 桑树常见害虫的危害及其防治[J]. 蚕桑茶叶通讯, 2016(3):4-9..

作者简介:马安民,1972.05,男,汉族,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种植养护及植物保护研究。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