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八里松路的立交工程为实例,针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围绕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缘石等层面,探讨了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及其施工工艺要点,以期为道路及附属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交工程;路面结构;改性沥青
路面结构设计对于工程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需经由工地试验确定道路面层和基层的矿料级配、用水量、配合比等指标,做好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与碾压等环节的质量管控,为立交桥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1 工程实例
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阜阳市城南新区,道路全长2410.822m。八里松路立交桥工程沿东西走向布置,起止桩号为K2+607~K3+030,全长为423m;设有一条满足双向六车道通行的地下通道,两侧为满足非机动车通行的非机动车道地下通道,以及地道以上两侧的人行道;设计车速为60km/h,道路设计年限为15a。
1.2 工程地质分析
该工程拟建场地位于阜阳市城南,全长为2640m,地形较为平坦,黄海高程为29.650~30.320,孔口最大高差为0.67m;地基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耕土、粘土、粉质粘土和粉土;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对混凝土基础具有微侵蚀性;场地类别为Ⅲ类,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总体来看,拟建场区内无不良地质作用,属于稳定场地,适用于工程建设。
2 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方案
2.1 路面结构设计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由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粘层+8cm厚粗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5)+玻纤格栅(满铺)+粘层+C30二期砼铺装(上表面内置8@30×30cm钢筋网片)+C30水泥混凝土找坡层组成。其中靠近地道设计中心线侧的C30二期混凝土铺装找坡层厚度为44cm~73cm,远离地道设计中心线侧厚度为20cm~49cm。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由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粘层+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玻纤格栅(满铺)+粘层+C30二期砼铺装(上表面内置8@30×30cm钢筋网片)+C30水泥混凝土找坡层组成。其中靠近挡墙侧的C30二期砼铺装找坡厚度为21cm~29.6cm,远离挡墙侧的C30二期砼铺装找坡厚度为9cm~17.6cm。人行道路面结构由20cm×10cm×6cm的机制C35彩色混凝土路面砖+3cm厚水泥砂浆(体积比1:3)+8cm厚C20细石混凝土+20cm厚石灰稳定土(8%)组成。由于人行道路床为高填方路段,拟在人行道路床以下设置40cm厚的石灰土(6%),地道部分石灰土(6%)直接回填至地道顶面钢筋混凝土顶板。道路侧石选取四种规格的G603花岗岩,针对露出路面部分进行凿毛处理;外缘石选用规格为60cm×15cm×15cm芝麻白(G603花岗岩)。
2.2 路面结构材料选择
2.2.1 沥青面层
机动车道的道路上下面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材料,非机动车道上下面层均为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材料(其质量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沥青上面层选用硬度大、耐磨性强、抗冲击能力好的优质玄武岩石料,其余层选用优质石灰岩作为粗集料;细集料选用清洁、干燥、颗粒级配达标的优质机制砂材料,保障与沥青材料具备良好粘结能力;填料选用强基性岩石磨细制成的矿粉,保障矿粉材料的干燥、洁净[1]。
2.2.2 粘层
沥青面层选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在面层间喷洒粘层油。粘层选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材料(其技术指标如表2所示),沥青用量为0.3~0.6L/㎡,确保实现沥青均匀洒布,保持路面的清洁干燥,待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后铺筑沥青层[2]。
2.2.3 石灰土基层
石灰土基层选用Ⅲ级以上的生石灰材料,钙质生石灰含量≮80%,7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压实度≮96%;石灰稳定土选用塑性指数为12~20的粘性土,均匀拌合后最大粒径≯15mm、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1%以上,基于“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先慢后快”原则进行碾压处理,并采取不少于7d的覆盖养生措施。
2.2.4 细石混凝土与路面砖
细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C20,沿纵、横两个方向以5m为间隔,依照宽度6mm、深度4cm的规格锯缝,选用851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填缝处理。选取抗压强度为Cc35MPa、抗折强度为Cf4.5MPa、耐磨度≥1.5、强度损失≤20%的混凝土路面砖为材料,完成人行道内的路面铺装处理。
2.3 关键施工工艺
2.3.1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待完成改性沥青材料试验后,选取50m~100m的直线路段进行路面试铺,依据测定出的标高值进行摊铺厚度的控制;在沥青混合料运输环节,利用自卸汽车将混合料运送至施工现场,确保混合料进场温度≮145°C,等候卸料的运料车至少为8辆,并且将运料车与摊铺机的距离控制在10cm~30cm左右;采用2台摊铺机依照10m左右的间隔进行梯队联合摊铺作业,将相邻两幅的重叠部分宽度控制在5cm~10cm左右,注意做好接缝处理,并经由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环节进行混合料的碾压作业;待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结束后,确认混凝土表面温度<50°C,方可重新恢复道路交通。
2.3.2 人行道路面砖铺装
人行道路面结构由C35彩色混凝土路面砖、水泥砂浆、C20细石混凝土与石灰稳定土层组成,依据10m×10m左右的面积进行排砖,在铺砌彩砖时做到轻放、平放,利用橡胶锤轻敲表面增强连接稳固性,将砂浆摊铺宽度控制在5cm~10cm左右,并做好砂浆层的找平处理,经由筛砂灌缝后进行洒水养生、围挡防护,保障砂浆垫层的强度达标。
2.3.3 路面裂缝防治
针对铺装层选用尺寸为沥青面层最大粒径0.5~1倍的玻纤格栅满铺在水泥混凝土表面上,网孔尺寸包含12mm×12mm、20mm×20mm两种,拉伸强度≥50kN/m、最大负荷延伸率≤3%,防止产生反射裂缝。在施工前完成找坡层清洁与路面整平,选取固定器将玻纤格栅一端固定在下层结构上,经由拉紧处理使其伸长率达1%~1.5%后再将另一端固定;沿纵横向将玻纤格栅搭接20cm左右的宽度,分别采用尼龙绳、固定器进行固定,将间距控制在1.5m以内,并且喷粘层油、撒布少量米砂,利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均匀碾压,防止路面裂缝的出现[3]。
3 结语
为保障顺利达成合同段工程的质量目标,应结合道路用途、车流量等信息进行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区域的路面结构设计,并安排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工艺的把控,为工程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创设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艳玮,汤尚明,王芃.某港口立交桥工程海域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7):106.
[2]张鹏飞.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6):2154.
[3]张伟.水稳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病害与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9,(04):75-76.
作者簡介:秦汉礼(1981-),男,安徽利辛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市政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