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

2020-10-09 11:15李红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李白中华民族汉字

李红

语文学科本来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解析的“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审美观,体悟的“道”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生存的“理”与生活的“美”的思想和方法孕育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如何做呢?通常,我们会借助语文学科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与口语表达、综合性学习几个板块内容来进行以上的传统文化教育。

汉字寻根,探索文化之源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识字教学需遵循汉字形成规律,多采用字理教学,追溯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在解析汉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同时,在文化审美、做人之道上得以启悟。

比如,“礻”和“衤”,因为一笔之差导致很高的书写错误率。追溯本字,是 “示”和“衣”作偏旁的变形。“示”,源于“”,象形沟通神灵的供桌、贡品,表达古人对天地鬼神祖先的崇拜;“衣”源于“”,表达古人对身体、衣带的审美。用“礻”“衤”作为部首的字,其义无出其右。教师再讲这两个独体字,服务于“他人”,去做一个合体字的部件,虽然它们走向一隅,体量小了,但是它的生命又有了新的内涵。

学生从部件演化之旅的故事里,不但知道了字的主体与主笔,理解了笔画的主次与避让,还体会到汉字的衍生规律,从中领悟“一生二,二生三”的生命哲学。传统文化的汉字寻根之道,将识字与文化之旅相伴,授之以渔,帮助学生识字、写字,还懂得做人的处世之道。

引入原典,助力学生阅读

在现代文的阅读中有机引入传统文化的原典,能使语文课堂丰满和厚重,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还能与其蕴含的意蕴深度对接。

比如,学过现代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当代神农氏》等人物传记后,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把《文学翘楚》(选自《唐才子传》)作为阅读材料,用原典经文巩固强化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用篇章之学归纳段落,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横向阅读,与课文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的伟人共性、特性;纵向阅读,回顾、收集、归纳李白诗歌和故事,把李白“天才”“任侠”“沉饮”与“傲放”的概念具象化,建立李白诗歌风格与人物品性之间的联系,让自己的情感与人物气质、精神相遇。

我们还可以借助教材中古典小说,回到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原点上,概览中国小说发展轨迹;从历史故事《秉笔直书》中,知“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春秋笔法,窥见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风骨。这样的课堂,有文字、篇章、逻辑为底线,更有“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眼界与思想,阅读变得更为厚重,助力学生心智的成长。

表达输出,提升学科能力

把文化主题作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话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文化思想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匹配。学习原典《文学翘楚》,讨论“盛唐气象与李白”“如何再造盛唐气象”等话题。学习了《城市的标识》后,讨论“有性格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与传统”,学生查阅资料,表达观点,交流碰撞。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和熟悉的城市,发现特质,并融合形象化的描写、叙述、议论等方式,化诸笔端,表达思想。学习《师恩难忘》,像文中的田老师那样,把古诗化成故事,在起承转合中描绘景致,表达情感,自我教化。学过《司马光》,把句锻词炼的文言课文,把人物的急中生智化成语动心神,刻画惊心动魄的救人画面。还能写一些文化现象,比如,写李白的故事,写孔子著春秋的故事,鼓励引用诗句和典故,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在这来来回回的化用中得到强化。

综合性学习,培育学科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学科素养。中华传统节日特别有利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收集信息,了解节日,知其形。学生从生活、网络、典籍中收集传统节日的渊源、饮食、活动等习俗资料,在整理归纳中了解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生活样态。

建立联系,感受文化,悟其道。把传统节日置于时间的数轴上,探索渊源、饮食、活动等习俗之间的关联,探索节日之间的关联,体会其文化的一脉相承,发现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思维的影响,感受中国人在“人与自然”中的世俗生活的审美和热爱。

实践贯穿,生活延展,落为行。学生在前面的活动参与中,用具有语文特质的表达方式交流,发掘到传统文化的根脉,感悟中华民族对生命、生产、生活的态度,并將这种态度转化到当下生活之中,“化”进一个个文化活动中,比如,从饺子形制与馅的“五味调和”中,学处世之道;在“猜灯谜”的游戏中,同古人一道体悟文字情趣,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

学生在所有活动中,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得到历练;在联系中提升归纳、处理信息能力;在各个阶段的文化追问中提升了思维品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思考,需要借助言语的沟通,或运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学科能力与文化思想融合促进学科素养提升。

所以,语文学科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有利于在学科的近景中增添无限宽广的文化远景,增添学科的厚重,有利于用文化的根脉滋养、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

猜你喜欢
李白中华民族汉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诗仙李白的归宿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