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初探

2020-10-09 11:15周华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9期
关键词:警句法治道德

周华

随着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更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主动学习,在教学目的上则更着眼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考,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采用简单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形式等问题却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缺乏新意  教师未能注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趣,导致学生难以在情感上与教师共情共鸣,难以为新课教学做好辅垫;课堂教学“乏味”,缺乏“道德与法治”味,教师缺乏激情,教学不联系实际,不善于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的道德认知过于肤浅,而浅表化的认知难以自动升华为道德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有味”,就要突出学科的思辨性,但教师如果仅仅是就事论事,不拓宽范围,教学缺少分析、比较、议论,其结果只会导致学生认识得不到提高,主题也得不到深化。

知与行脱钩  新编部编教材中一些栏目的设置需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师生互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决定着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否能较好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但部分教师认为此类活动可有可无,往往能省则省,一带而过,未能较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引导学生去思考,以至于学生仅仅依靠表象和直观印象去了解事物,缺乏理性的判断与思考。

“四步走”教学模式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的起始环节,它关系着学生进入教学活动的心理状态。因此,这一环节力求新颖、有趣。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驱动力。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导入新课的方法主要有:开门见山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情境导入法等等。

“学习文本,启发悟理”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环节,晓之以理是导之以行的前提。如何凭借教材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呢?实践证明,“寓启于读,读启有机结合”是切实可行的途径。具体讲,可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读教材,弄清教材讲的是什么(基本观点);第二步,读重点,讨论问题,弄明白为什么。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要立足于“启”,致力于“悟”,在协调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真实的“自悟”。

“扩展引伸,深化认识”旨在巩固学生已获得的道德认识,加深对教材基本观点的理解,变一事论理为多事论理,从广度上弥补主教材之不足。这一阶段的基本做法是,选用与主教材教育观点一致的辅教材,通过对辅教材的教学,加深学生的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辅教材要求短小浅显,说服力强,最好从正反两方面提供材料。辅教材(或故事,或数据,或名言警句,或诗歌……)主要来源于教参资料、时政新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其它学科教材等等。

“运用观点,指导行为”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导之以行。“导行”的方式方法很多,常用方法包括:一是辨析导行,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掌握的观点并结合学习、社会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学用结合,知善恶,识美丑,辨是非。二是歌曲、名言警句导行,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名言警句的含义(指名言警句),规范学生的行为。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注意落实,还要注意从小处着眼。提出行为要求,要有督促措施,有检查评价,把学与做,做与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步走”教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基于学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当然,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还要注意把启发学生的情感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教学始终,选择性的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行为实践。

形式新颖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形式。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更应该依托多媒体教学设备,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

例如,兼备参与性和兴趣性的情境、直观式教学,创设情境,辅以教学视频、实物、图片,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议一议等,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产生强烈的愿望和正确的行动;故事式教学,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但必须简短,能准确说明道理,为新课铺垫;游戏表演式教学,通过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角色的心理;能力式教学,教师要树立“总动员”的意识,引导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表达,勇于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应被割裂开来,而应彼此相联,相互滲透。尤其是现行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活动环节的趣味性、学生的参与性、练习的启发性、思维性等方面都比原教材要求更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的形式,才能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警句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所有鲜花都是警句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