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云 赵清 陈枝
【摘 要】目的:探讨抗凝全血、血清两种标本类型对临床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梗三项”: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患者全血和血清标本,各例患者的两份标本同时按步骤检测心梗三项,比较并计算其相关系数(r)及直线回归方程。结果:抗凝全血和血清的心梗三项检测结果其相关系数r2均>0.95,偏倚图中各点均分布在中线附近。结论:抗凝全血和血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梗三项(cTNI、MYO、CK-MB)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以全血标本检测既不影响测试结果,又能缩短患者标本在检验过程的周转时间,更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诊断,使临床获得更多救治时间。
【关键词】标本类型;心肌损伤标志物;比对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156-01
1 研究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因素,且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如何尽早发现心肌细胞损伤,提高AMI的确诊率,对挽救AMI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肌损伤标志物是在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损伤时迅速释放到血液中的一类物质,是临床常用于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预后评判及疗效随访的指标。
目前,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作为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依据,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有利于疾病治疗及病情监测。最新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提出“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AMI发生早期,部分患者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改变,此时患者的血液中可检测到多项心肌标志物的变化。专家共识要求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急诊检测时长应尽量缩短到1小时以内[2],以满足临床救治要求。因此,缩短AMI患者标本的检验周转时间(TAT)对于临床诊断、治疗来说就显得尤为关键。
临床实验室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标本类型常见有EDTA-K2抗凝全血、血浆和血清,而此三种类型标本在检测前处理耗时各有不同,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及早准确诊断和进行救治至关重要,本文探讨抗凝全血标本与离心血清标本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检测心梗三项(cTNI、MYO、CK-MB)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30-98岁,标本无黄疸、溶血、脂浊因素影响。
2.2 仪器与试剂 飞测免疫荧光定量检测仪与心梗三项三联卡(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w21611301A等);高速离心机(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Y-600A);EDTA-K2抗凝采血管(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0704等);促凝管(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1525等)
2.3 研究方法 对临床需求检测心梗三项的患者,采用其新鲜全血和血清分别进行的检测:同次采集患者全血和促凝标本各1管,抗凝全血样本送达后立即检测,促凝管按步骤离心分离血清后同样测试以上项目。每次分析前,确保仪器通过室内质控要求,环境温度、湿度在仪器、试剂要求范围内。
2.4 统计学处理
2.4.1 数据作图:散点图,X轴为血清样本参考结果测试值,Y轴为全血样本试验结果测试值。
2.4.2 对比方法(X)测定范围的检验:对比方法(X)的测定范围用相关系数(r)来判断,如r≥0.975(或r2≥0.95),则认为X的取值范围足够宽,其测定误差对回归估计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用直线回归计算斜率(b)和截距(a),如r<0.975,(或r2≤0.95)則说明X精密度较差和(或)X范围不够宽,直线回归统计的b和a不可靠。
2.4.3 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实验方法Y=bX+a。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相关系数分析
两种标本类型检测cTNI、MYO、CK-MB的相关系数r2均>0.95,详见表1。
4 讨论
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期,据推算现患病人数高达2.9亿,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以及亚健康生活方式多见的背景下,国民心血管病个体危险因素显著增加,导致我国心血管病例持续上升,未来十年内心血管病患者仍将持续增多,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3]。尽早发现、治疗,可明显降低该病的病死率,故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率研究一直深受医学界关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20%-30%患者不具备典型症状,特别是自身合并较多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况且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衰退,代谢紊乱,疼痛阈值提高,疼痛不敏感,若临床医生诊断严谨,容易误诊漏诊。急性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个体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表现、心电图指征各异,仅50%的AMI患者有典型的心电图变化[4],而肌红蛋白(Myo)于AMI发病时出现较早,在心肌损伤后1h即可检测出来[5],定时监测心肌标志物,可尽早得到诊断依据,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尽管血清标本是临床医学实验室中使用量最大的标本类型,但血清标本需待血液凝固后离心,获得耗时较长,而全血标本即省去以上步骤直接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抢救是争分夺秒的,对于亟需心肌标志物结果作出诊断的疑似心梗病人来说,每1分钟无疑都是十分宝贵的。抗凝全血标本用于检测心肌标志物(cTNI、MYO、CK-MB)与血清标本所得结果相关性较好,偏差较少(r2均>0.95),既不影响检测结果,又能缩短标本周转时间,以最快时间得出检测结果,提供给临床医生及时作出确诊的重要依据,为抢救、治疗AMI患者指明了方向,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琼,陈长香,韩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与急性应激状态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9):651-65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高敏感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4)[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0):899-904.
[3] 马丽媛,吴亚哲,陈伟伟.《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要点介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8):712-716.
[4] 张琴,杨苏萍,张雅莉,等.心电图技能培训在社区及院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30):4316-4317.
[5] 李文强,余宏斌,朱洪斌,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11):1349-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