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丹 房新月 李银轮
摘 要 对一款具有语音控制、智能开关盖、超声波避障、自动打包和夜灯功能的家居垃圾桶进行原理分析及流程图展示,赋予垃圾桶多功能应用,旨在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关键词 垃圾桶;语音识别;超声波避障
1背景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种智能化的趋势,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物流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了便利[1]。垃圾桶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市面上产品却良莠不齐、功能模式单一、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设计一款基于语音控制、随叫随到、智能打包的多功能垃圾桶,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幸福的家居环境。
2系统设计原理
接收到语音命令后,语音控制系统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控制系统,做出运算后,发送给电机驱动系统和超声波检测系统。超声波检测系统检测到有障碍物时,将障碍物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做出相应判断并反馈给超声波检测系统,绕开障碍物继续前进,直至到达目的地。当超声波检测系统检测到上方有垃圾时,发生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开盖系统工作,垃圾桶盖打开并延长一定时间再关闭。电源系统由组成垃圾桶壁的薄膜光伏构件及锂电池组成,在无命令时,薄膜光伏构件为系统供电且将多余电量储存在锂电池中,晚上无光照时,锂电池为系统供电。夜灯系统在处于设定时间段时,语音检测模块检测到语音时,控制系统启动垃圾桶边缘侧的小夜灯,在漆黑的室内提供照明工作。自动打包系统为当传感器检测到桶内垃圾超过4/5位置时发出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打包装置收口挤压,利用热能将将垃圾袋熔融封口,并开盖提醒需更换垃圾袋。
综上所述,垃圾桶设计原理图如下。
3系统功能分析
3.1 智能语音系统
垃圾桶安装语音识别模块,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垃圾桶的移动状态和垃圾桶盖的闭合。语音识别技术就是非特定人的语音通过机器的识别,理解转换成相应的字符串或者指令。具体的实现步骤包括:采取语音样本,确定语音输入的起始点,计算语音频谱,分解输入信号,关键词识别,对输入信号做出反应[2]。系统识别到“过来”命令后,将信号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超声波避障系统,并到达目的区域;识别到“离开”指令后,在返回原处,完成一个工作流程。智能语音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3.2 智能开关盖系统
在垃圾桶盖上方安装有超声波检测模块,当检测到垃圾桶上方有垃圾处于阈值内时,桶盖打开并延迟一定时间,再次检测到上方阈值内无障碍物时,桶盖关闭。流程图如图3所示。
3.3 超声波检测系统
超声波检测系统包括检测系统与避障系统两部分,检测系统为自动开关盖服务,避障系统工作于定位与行走。在垃圾桶的前、左、右方均设置有超声波检测,当有障碍时,超声波检测模块会将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依据收集的信号做出反馈。单片机发出命令给电机系统,控制行走方向直至到达目的地。
3.4 自动打包系统
桶内剩余空间可通过超声波测距计算得到[3]。计算得出桶内剩余容量仅为垃圾桶容量的1/5处时,将此信号输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桶口处的传动丝杠,带动两个电热棒向中间移动,处于中间位置相互接触时,开始加热电热棒的热熔薄片,加热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在电热棒相互挤压和加热的过程中,垃圾袋局部熔融并黏结在一起,封口打包完成。之后将完成的信息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垃圾桶开盖提醒用户需要更换垃圾袋。
3.5 夜灯系统
夜灯在黑夜起照明作用,减少夜间家庭电力能源消耗。在晚上23:00至凌晨5:00期间内,智能语音系统接收到语音后启动夜灯系统,位于桶底部的夜灯开启并持续5分钟之后关闭,夜灯灯光柔和适中、不会影响家人睡眠、方便夜间生活。
3.6 电机驱动系统
单片机收集到各个信号时,进行运算并做出反应输送给电机驱动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在自动开关盖系统中控制垃圾桶的开关盖功能;在超声波避障系统中控制垃圾桶的前进轨迹,可实现前行、后退、左拐、右拐功能;在自动打包装置中控制电热棒的移动以便封口打包。
3.7 电源系统
薄膜电池组件具有转化效率高、光吸收能力强、弱光性好、衰退少的特点,故采用薄膜电池与垃圾桶壁相结合组成薄膜构件,垃圾桶壁既作为垃圾桶的一部分同时还具有发电功能,为系统提供綠色能源。备用电源采用锂离子电池为系统提供电能。因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高安全性及循环寿命长等优点[4]。
3.8 STM32单片机
STM32单品机为整个产品的核心装置。STM32单片机其运算速度是51单片机的几十倍。该单片机融高性能、实时性、数字信号处理、低功耗、低电压、丰富的外围接口于一身,配合丰富的软硬件开发工具,让该类单片机成为项目中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5]。适合作为该智能垃圾桶的控制系统。
4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智能家居因贴近生活,而被人们所憧憬。该产品利用太阳能将垃圾桶,语音控制、超声波检测、自动开关盖集于一体,使科技与绿色、环保相结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且该款智能垃圾桶反应速度快、系统误差较低、功能多且实用、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商业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晓蒙,赵立强,李伟.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9,9(9):79-81.
[2] 王志,雷达,周仔明,等.基于Arduino语音控制室内垃圾分类的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5):81-82.
[3] 崔明珠,董玉华,陈冰.景区智能垃圾桶的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6,6(6):124-126.
[4] 王力臻,张文静,刘玉军,等.MF对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修饰改性[J].电源技术,2014,38(6):1030-1033.
[5] 郭昌鑫,陈公兴.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垃圾桶识别分类系统[J].科技与创新,2020(12):30-31,35.
作者简介
张瑞丹(1999-),现就读学校:青海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李银轮(1963-),男;职称:教授,现就职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新能源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