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本课导入”的应用建议

2020-10-09 10:36武文颖
新一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建议类型

武文颖

摘 要: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学中最基本的载体,作为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单元导语”和“本课导入”(合称为导言),对学生来讲,起着明确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本课导入”栏目为研究对象,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分析“本课导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原则,并提出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本课导入;类型;应用建议

一、“本课导入”的类型

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力图使学习内容叙述、辅助栏目设置等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起有机的、内在的联系”[1]。本课导入是指置于每课标题之下,用较为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引出课文需要学习的知识,并在文字旁边配置一幅与课文重点内容紧密结合的图片。2017年版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本课导入部分在内容呈现方面突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依据导言所呈现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史实概况类、史料文献类、历史故事及传说类、考古史料类。

史实概况类涉及12课,例如:19世纪初,英国通过飞剪船走私鸦片;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的情况,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过程;平型关战斗结束后的115师一部的情况;用数据介绍了上海钱庄银号被接收的情况及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场景。这些史实概况类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明确某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建立起时空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这类“本课导入”,也能够让学生明确某一历史事件内部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细节的深究,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的体现。

史料文献类涉及8课,引用了《宋史》、《吕氏春秋》、《革命军》、《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古诗词《登科后》等史料。解读史料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对于初中的历史教材,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文献所占篇幅大大增加,不仅是“本课导入”栏目,学习聚焦、历史纵横等栏目中史料均有出现。

历史故事及传说类涉及8课,讲述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周恒王、朱元璋、明朝中期常熟地主谭晓,还有宋朝的来源、隋朝的来源、三分天下预言及白马寺的传说故事等。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与神话传说,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可以增强其学习历史新课的兴趣,同时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科学利用的情况下,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些历史人物故事与神话传说的选取直接与课文内容的重点知识息息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抓住重点知识。

考古史料类有1课,其听过图片展示我国已发现最古老的直立人元谋人的门齿化石图片,配以文字讲述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我国地质科学家发现此化石的经过与位置。考古史料型的教材导言,在讲述先秦与远古中国历史时,科学性与史实性的特点就十分突出,能更好地使学生建立起历史脉络架构。

当然这几种类型的“本课导入”不是的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往往本课导入中以历史人物故事与神话传说为主体的,也会涉及到用原始史料来总结,这也体现了历史教科书本课导入部分兼顾了趣味性和专业性。既能吸引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能体现学科专业的特色。

二、本课导入”的特点与应用原则

新课标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如何利用教材教,怎样更合理的挖掘教材价值,值得我们探究。基于上述分析,我对“本课导入”栏目提出具体的应用建议。

首先,立足“本课导入”的趣味性特点。趣味性的学科知识更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关注,也便于学生理解思考。“本课导入”中选取的人物故事及历史传说等是最好的学习载体。如第13课《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的统一》的“本课导入”,讲述了皇帝朱元璋的家庭及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朱元璋皇帝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他又是如何建立明朝的?从而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此外,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通过采取使用历史故事的方式,叙述了明朝一位地主通过低价购买低洼沼泽地,雇佣贫农治理,通过发展农副业积累财富的故事,这则故事关注了小人物,其发家致富的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课导入”的图片有“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对象,形成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的作用。[2]在加上左侧配有《耕织图》来展现江南地区的生产生活,展现明朝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明朝中期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到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学习。

其次,抓住“本课导入”适用性的特点。教科书导言的研究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基础。对于“本课导入”的应用,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在备课时应立足于课本教材,積极寻找合适有说服力的史料,如:利用历史地图、历史人物生平简介等方式进行适当的补充。但如果补充不当,例如选取的材料较难不利于学生理解,那么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课本内容的直接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本课导入”部分正好是合理高效的可利用资源,它既类型多样,符合老师的上课需求,又能够紧扣知识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一文中,引用《吕氏春秋》的文献记载,反应了当时人民对统一的渴望。文献史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运用文献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本课导入”也可以与教材内容过渡、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相结合应用。如: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可以在课堂的总结提升环节中设计: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小结知识。这时如果学生能够利用日本东方会议与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补充完整本课的背景,更有利于制作较为完善的思维导图。此外,在课堂教学后,教育不是停止了,而应该继续跟进,课堂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课后学习也具有重要性。“本课导入”也可与教学评价相结合。在每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教师应重视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制作历史年表,来提高学生对历史时间的准确把握能力。如史实概况类的本课导入,可以与制作历史年表相结合。

最后,立足“本课导入”简洁性的特点。教师也需要注意不能出现因过度解读史料、过度拓展材料而拉远了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如在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中,重点要学习的是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等的发展变化,这一课的本课导入中文字部分引用孟郊的《登科后》展示考中进士后春风得意的情景,为讲解选官制度埋下伏笔。图片部分展示的唐三彩文官俑也是为选官制度的教学内容做铺垫。这时,不建议教师用艺术的角度过多的对唐三彩进行鉴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应该合理的运用,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不可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

三、“本课导入”的教学对策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应强化自身专业化发展。历史教学特别需要教师的创造加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创造加工奠定了基础,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注重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的能力,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能力的不断积累,发展成为一名学科知识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启迪学生人生的历史教师。

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基于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进而实现多方面的成长进步。如:隋朝的来源、宋朝的来源等相关知识,教师可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的了解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为学生搭建表演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对于涉及文献史料的内容学习,教师可以组织成立史料研读小组,引导学习合作学习,阅读史料可以加深学习的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应自觉学习,深入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应当主动学习、自觉学习,那种认为“本课导入”可有可无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学生应自觉在课堂学习前翻阅书本,积极思考。思考从“本课导入”中获取到了什么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与课文中的哪個子目相回应。在课堂结束后,学生要主动复习,通过“本课导入”中的历史事件,自觉梳理知识脉络,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加深学习印象。

综上所述,“本课导入”是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立足于教学实际,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充分挖掘其在培养核心素养中的价值。

注释: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黄牧航.论中学历史教材的逻辑结构[J].历史教学,2003(6).

[3]龚成荣.单元导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0).

[4]王晓辉.探讨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导入[J].学周刊,2017(8).

猜你喜欢
应用建议类型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
“逗”孩子行为的危害及破解对策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企业报告向整合报告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