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形成的历史逻辑与实现要求

2020-10-09 10:59
共产党员·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念习近平建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总由一定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任务的变化,针对不同时期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摆脱落后的局面,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澤东就提出,要使中国稳步从新民主主义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在外交“一边倒”的形势下,毛泽东一方面强调要学习苏联经验,一方面又强调“要有选择地学,学先进的东西,不是学落后的东西”,不能照搬,必须走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道路。此后,他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更精辟的阐发,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作了科学分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出贡献。实事求是地讲,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实践。由于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还不多、不深,在党的发展理念上出现了偏差,致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但是,这些最初探索与经验,对改革开放后党形成科学的发展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开始,党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与时代同步伐的新的发展理念。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邓小平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论述了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要重视综合平衡,防止单打一。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要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区域发展要坚持两个大局的发展战略。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新的概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把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现代化建设迈入快车道,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下,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肩负的发展使命和发展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决定人心向背,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总结国内外各种经验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丰富了党的发展理念。

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样巨大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出现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发展大势看,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西方国家结束黄金增长期,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初见端倪。从我国内部问题看,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积累的矛盾、问题也不少。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大而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等等。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变”和“不变”叠加时期,如果还简单地沿袭过去的发展路子,一成不变地秉持过往的发展观念,把发展片面理解为增加生产总值,仍以GDP排名比高低、论英雄,显然已经行不通,也不合时宜。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未来的发展,用新的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是新时代必须予以解答的新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视野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科学分析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新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开出了系统性方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就强调:首先要把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跟着也就好定了。随后不久,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新发展理念再次进行了深刻阐释,彰显了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真理的力量。

由上述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的新论述,尤其新发展理念,是针对世界经济复苏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开出的新药方,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理论先导和行动指南。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是其最核心部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缺一不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其内容之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全面系统的概括提炼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上升到全新境界。

落实新发展理念关键在领导干部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要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要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坚持系统的观点,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渐进性和飞跃性、前进性和曲折性,善于把握工作的时度效。要创新手段,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层层负责、人人担当。

猜你喜欢
理念习近平建设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寒露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用心处事
标题党
现代陶艺理念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