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更鲜明

2020-10-09 10:59本刊评论员
共产党员·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底色小康小康社会

本刊评论员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余村,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一个小山村。曾经,那里水泥厂、采石场遍布,灰尘漫天。今天,余村已成为人气兴旺的AAAA级景区。15年前,习近平同志的“两山论”在这里历史性提出。15年后,这一理念犹如神笔,在神州大地上画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环境污染是民心之痛。曾有一段时间,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引发公众的“呼吸关切”“饮水关切”“食品安全关切”,环境问题成为国人的集体焦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今天,我们惊喜地发现,蓝天重现,青山永驻,碧水荡漾……

全面小康的“全面”,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設,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期望值越来越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人都期盼享有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人人都希望享受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因此,要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理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长期累积的各种环境问题,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整治,让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生态环境,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色,蕴含“生态”要求,更突出“发展”之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终究要通过发展来实现,且这种发展必须是绿色的。生态强调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调的是天蓝、地绿、水清,旨在回归本色、凸显底色。但要生态并非不要发展,因为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建设生态文明,才能真正实现小康;而只有绿色,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努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旦绿色与发展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便能大大提升绿色的“纯度”,加快全面小康的“进度”。

绿色底色,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特色。全面小康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因为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而导致的惨痛教训。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避免走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弯路,探索现代化和生态化相融合的新路、正路。如此,我们才能向世界贡献现代化的中国范式、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今天,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数字经济在我国势头正劲,“废里淘金”“点渣成金”已成为生动实践,擦亮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具备了更充分的条件,“生产就是治理”让我们走向全面小康有更充足的底气。要学好用好“两山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更鲜明。既要“颜值”也要“价值”,我们就一定能摆脱贫困、实现小康,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猜你喜欢
底色小康小康社会
底 色
底 色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只要充满自信,做什么工作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