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柏树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备一定的探究精神,这就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学科的探究欲望,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教育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6-0167-01
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关键期,求知欲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精神。笔者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學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1.创新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坐在下面听讲,互动性的学习探究基本没有,以往的教学强调把知识不经转换的使学生接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教育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广大教师亟需创新教学模式,按照更加符合当前教育思想要求下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研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索,主动研究,而教师只需做好引导者和铺路者的角色。
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同样的知识点,学生自主探究比教师讲解取得的效果要好。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如果不注意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不爱学,从而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小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掌握知识。只有将学生真正地带入到课堂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才会更加深刻的印在脑海里。
2.利用多媒体情境
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进步,课堂上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和仪器更加丰富,这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如何利用好这些多媒体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和音乐、美术、科学这些课程相比,貌似没有多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机会,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基本不用或很少应用。其实,数学学科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多面体”这一知识点时,小学生由于知识储备,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诸如正方体,球体,圆锥等物体的基本构造,通过课堂上多媒体的三维演示,利用屏幕显示出物体的旋转,使学生从各个角度都可以对多面体进行直观的观察,从而加深了印象,对多面体就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比老师单纯的讲述更加有效。
数学除了讲授数学知识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数学中,也有很多有趣生动的数学故事,例如“数学家陈景润”,教师可以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在投影上播放这个短片,激发他们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和兴趣,数学学科,也能起到人文教育的功能。
3.提高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点的认知是成正比的,参加动手实践活动的次数越多,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就越深刻。这在教育学中是有据可依的,研究表明,动手能力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形象会固定在儿童的脑海里,作为一个“提醒物”,一旦类似的事物再次出现在眼前,之前动手实践的经历会马上回忆起来,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记忆,会进一步加深印象,一些领悟能力强的学生甚至会终身不忘,这就是实践能力所带来的巨大优势,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利用实践教学。
比如在讲授“十以内加减法”时,我们通常利用的教学工具是算术盒,算术盒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还有小棒,这些就是进行算术的最佳工具,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题目后,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算术盒得出答案,其间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要直接介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不要打乱他们的思维习惯。还可以将简单的数学问题,套入到实际应用中,比如10-2=?,就可以说“妈妈给我买回来十个蛋糕,我吃掉了两个,还剩几个?”将这样的实际问题套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可以让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他们所求的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学答案,而是生动的实际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加入了思考,这样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改变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的教学以兴趣为主,知识的学习不占主要地位,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智力还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太多的压力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以往教师的评价体系唯分数是论,将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评价体系早已被认为是单一的,不可取的,因此,评价体系的改变尤为重要。
要创新评价方式,以积极鼓励为主,在看到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好评,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你真棒,大家给他鼓鼓掌”类似的语句,要经常在课堂中运用。例如学生在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予表扬,不仅可以加深被表扬学生本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期望得到老师更好的评价;还可以对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奋力赶超,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将其利用起来。
小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培养起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最少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教师应大大提高新型授课方式所占的比例,提问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等,都要使用,在采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最后选出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不把每一名孩子落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注意讲课的语气和说话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平易近人的印象,不让他们对老师产生畏惧感,而是愿意主动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改革才是成功的,才是真正为学生所想的。
参考文献:
[1] 李治平.以自主学习为切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55-56.
[2] 翟敏霞.试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与学习兴趣培养[J].学周刊,2016(36):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