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服務选才、引导教学”核心功能,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和内容范围,充分体现高考改革命题的发展趋势。笔者试以分析此卷为引子,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以学科任务为导向,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情境呈现方式,优化问题设计,靶向引导教学。
一、观照试题新向,坚持素养立意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素养立意与价值导向,结合时代主题,选取时政热点、社会焦点、社会生活话题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于内,形于貌,统整关键能力和素养培育,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做题”到“做人做事”,彰显素养教育的鲜明导向。
1. 聚焦时代主题,坚持价值导向。
坚定民族自信。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既回应社会生活重大主题进行宏观叙事,也从微观立足,激发文化自信。如第40题第(2)问以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为背景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对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引导考生认识到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总结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成功运用经验,弘扬中医药文化,能够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丰富人类医学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第19题则注意挖掘学科育人价值,以名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过程的回顾及其广泛影响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优秀文艺作品的时代内涵,在美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培育审美观念,实现学科美育价值。
再如第39题直接考查“制度自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要求为背景,将基层探索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如何深化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与国家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知识相联系,要求学生思考实现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及其意义,进而理解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与贡献,引导学生增强制度自信。
增强法治意识。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通过精选考查情境,以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提高我国国民法治素质。如第17题反映全国人大立法,结合《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以国家监察委员会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监察法规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职权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实际,启发思考,促使考生进一步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关系,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提高国民法治素质。
彰显爱国情怀。第12题以大型制造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面对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紧缺的市场现状,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开启“跨界”生产之路为背景创设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试题情境,企业短时间内的紧急转产与快速投产既说明了我国制造业有着完整灵活的供应链,也彰显了企业为祖国的利益不计得失,大灾大难当前勇于责任担当的爱国主义情怀。
2. 考查关键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的设问形式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视角多维,增设推导题,力求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逻辑素养。如第13题,考生要正确推导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首先需要理解农业保险及财政具有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确定了推导的起点是“购买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费用”,落脚点是“增加生产投入,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才能正确选出答案。
非选择题则采用说明、评析等高思维含量题型,通过具体知识范围的限定,如第38题的“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第39题的“实现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及其意义”,突出微观性设问,切入口较小,设问精巧、具体,具有明确的指向,将考查的知识范围、主体、角度隐含在设问与情境材料中,内生于试题自身的情境材料,既与情境高度关联,又对情境材料进行逻辑延伸,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综合性、创新性,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认真解读试题情境材料与设问,才能找出其中蕴含着的原理。
3. 呈现方式多样,凸显四层四翼。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情境呈现方式多样,突出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既有纯文字素材等连续性文本,如第39题、40题等,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理解文字材料,提取其中关键信息,形成做答基础;也使用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如第38题第(1)问,考查学生描述和提取图表关键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通过读取图表,依据材料分析,判断图表信息的外在特征,发现、寻找经济现象的内部联系,调动运用经济模块的基础知识,结合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将分散的文字、数据、图表进行融合提炼,把握消费与生产辩证关系等的性质、趋势、变化规律,形成完整认知,并进行论证推理,建构起逻辑链条,继而针对具体情境,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中,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非连续性文本情境的运用既增加了卷面的活泼灵动,也可缓解学生因为阅读大量文字产生的疲劳感和紧张感。
二、呼应时代要求,靶向引导教学
新高考,新要求,高考改革的步伐在不断推进。作为高考评价体系出台后的第一次高考,研究分析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对引导今后的思想政治课复习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1. 以时代主题科学重构教学内容。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情境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国家新时代新思想新成就新面貌。据此,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必须深入研究新课标,对标高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势,不断拓展教学情境来源,科学重构教学内容。
以长效热点架构教学主题新平台。高考考查的时政热点范围为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以社会主题、重大焦点、热点问题等为背景创设新情境、新问题,提升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政课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注重选取反映新时期党和国家重大主题、关注展现改革发展成就的宏观叙事材料,如: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发展成就,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实现共享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培育法治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凸显家国情怀等长效热点;再如,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对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或是学科专业领域中的新课题和新成果;又如,还可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题材,如习近平主席关于青少年阶段的论述等。选取时政热点材料后,要对典型情境材料进行结构化处理,从中提炼创设出表现形式新颖、真实典型、多样科学、梯次有序,展现学科知识的问题情境,在拟写答案过程中思考情境能否呼应材料,情境复杂程度是否搭配合理,是否体现逻辑思维,能否达成学科任务,从而奠定备考复习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以真实生活搭建教学情境新载体。在复习备考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对标学科育人功能,思考时政素材的入题、入境价值,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关注社会现象,精选提炼真实典型材料,创设既具厚重感,又有前瞻性的教学情境。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文本材料信息的解读,综合运用学科必备知识对情境中的事物与问题进行分析,强调现象或措施的原因和性质分析、过程与作用的分析,实现“情境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生成化”,活化真实情境,创新性解决真实问题。例如,复习时可以围绕“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这一主题创设情境,以“为贫困村庄设计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为任务驱动,探寻“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为决战‘脱贫攻坚献智献策”过程中,既要运用精准脱贫和共同富裕的相关知识,为贫困村庄如何应对市场变化,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脱贫攻坚方案提建议,如依靠技术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又要运用分配的相关知识,如何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明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青年学生应有的历史担当,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2. 以逻辑教学践行考查发展要求。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注重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重构教材逻辑体系。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性,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生活与生活之间的彼此关联,既从细微知识点入手,又重视主干知识的掌握,采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梳理整合主干知识,重新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科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五步构建《经济生活》逻辑体系:以“社会再生产”为主线,及时做好教材更新,以时政素材为情境,发挥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的作用,重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再生产环节,贯彻五个新发展理念,完整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重视问题逻辑导向。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尝试自主创设试题情境。在自主建构试题情境时,要注意建构问题逻辑体系,围绕要考查的学科内容、完成的学科任务、展现的学科素养等对时政素材进行结构化处理,结合材料所涉及的领域、热度、典型性,学生的熟悉程度与公平性、情境的复杂程度等方面,从组织方式及陈述结构等创设不良情境,在材料与问题之间搭建起科学的逻辑关系,创设逻辑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例如,围绕“悬崖村的整体搬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于新情境,面对新任务,提出系列问题:你怎么看待“悬崖村”的整体搬迁?你认为搬迁后的悬崖村要如何做才能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拒绝返贫?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在不良情境结构中进行合理推理与科学论证,制定出“悬崖村整体搬迁”后的拒绝返贫新方案。
3. 以灵动教学应对考查方式新变化。
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优化考查方式,以丰富的题型、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引导高中教学实践,深化教学改革。
掌握多种解题方法。2013年以来,选择题经济学部分首次未出现曲线图,而是把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放到了38题第(1)问,多年未见的图表题“重现江湖”,意在考查其基础知识和对图表的识读能力,展现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突出对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这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必须掌握图表解读法,首先读表头标题,这就是图表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其次对数据或图表进行横比、纵比,解读相同点、相异点,找出其背后隐藏的关联;再次,用心读“注”,“注”往往是对图表内容的提示;最后,用学科专业术语概括、表达图表内容,揭示其内在关联。
创设多元呈现方式。高考试题考查方式的多变,有助于杜绝猜题、押题等不良现象,微变、渐变成为高考试题的“新常态”,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时刻关注高考试题的新变化、新形式,站在命题者的角度研读试题,吃透真题,总结命题规律,精准把握命题意图和走向,方式创新,灵活多样备考与复习。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如文字材料、各种数据示意图、原理图、结构图、地图、数据表格、漫画、照片等实物、实景图片、音频视频等,尽可实行“拿来主义”,物尽其用,以多元素材训练多个维度、多种视角自主命题,自拟答案,拓展答题思路,力戒复习思维、命题思维、答题思维的固化。如在“我为决战‘脱贫攻坚献智献策”一课中,可以“央视新闻‘悬崖村搬家路”为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命制开放性试题“悬崖村搬家之后如何拒绝返贫”,进行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
构建梯度进阶设问。在层次多、信息要素多的場景下,还要学会区分判断显性与隐性、在场与不在场、相关与无关等关系复杂的场景,提高在面对并列式、递进式、组合式等复杂情境结构中的辨析能力。准确简明、角度独特、富有进阶的问题设置往往能够为我们搭建起情境材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桥梁,复习备考时应围绕立意审读设问,从中提炼学科内容、评价材料、学科任务和思维方向等,明确答题的任务和要求,直击问题中心,对事物现象进行不同维度的思辨分析与评价,找到材料与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激发出思维的思辨性和灵活性。
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新视角。2020年文科综合全国I卷政治试题坚持素养立意,靶向引导教学正当时。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政治课任务导向型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20YQJK228)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