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涛
1990年,黄简松出生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的平庄村,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农村孩子不同,黄简松从小对美术特别感兴趣。黄简松说:“5岁的时候,看到我妈妈纳鞋垫,绣出很多好看的花样,感觉特别新奇。”房屋上的雕花、窗花,也让黄简松着迷,经常一个人观察很久。从小受到这些民间艺术的熏陶,他慢慢地喜欢上了美术。
18岁时,黄简松在平坝集圣中学上中专,读了1年后感觉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选择辍学并外出打工。在外打拼的几年时间里,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爱好,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画的最多的是老家的一栋栋民居,因为那些民居是他魂牵梦绕的根。就这样,他边打工边画画,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梦想。
2011年,黄简松从深圳回到家乡,决心通过继续求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报考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由于美术基础不错,他顺利通过考试,成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
大学期间,学校组织去安徽、山西、福建等地考察,同学们都热衷于去景点,黄简松却喜欢独自去到古镇、古村,观察当地的民居,把民居的格局和特点画在本子上,记到脑海中。
大二的一天,黄简松看到学长在用泥巴捏房子,不由得怦然心动,很受启发,心想:“我学的就是陶瓷专业,为什么不能用土陶工艺把传统民居制作出来呢?”
土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制陶技艺,传统土陶是用黏土经过很多工序,不添加任何黏合剂,变成泥以后做成土坯。再用木尺、木刀、轴盘等简单工具,靠手感和经验捏制成缸、罐、盆、壶等用具。然后经过晾晒、烧制、打磨,最后用刀雕刻或者用笔画出图案。
而現在,黄简松要用这种古老的技艺制作民居模型,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他说:“我是从安顺走出去的人,安顺的屯堡民居很有名,非常有建筑特点,我想把这里的民居做出来。”在动手做屯堡民居之前,他先做了两个亭台楼阁类的建筑试手,虽然在烧制时失败,却在整个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经验。
2014年底,黄简松开始着手做自己的第一件土陶民居作品,他以安顺老家的房屋为原型,设计成木架石头房的总体格局,把贵州民居常见的用来搭屋顶的石板,制作成更有传统民居特点的瓦片。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制作,耗时3个月时间,总算烧制完成这座土陶民居。为了让民居更有生活气息,黄简松还用土陶制作腊肉、苞谷、锄头等小物件,并给作品取名为《老家》,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当作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让黄简松骄傲的是,《老家》在当年被学校评选为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并被选送参加第十三届湖南省高校师生美术设计大赛,荣获二等奖。黄简松自豪地说:“每次有外宾来学校参观,我都会给他们讲解作品的来源和创意,能对外传播贵州的文化,我很自豪。”
2015年,黄简松大学毕业。他满怀信心,带着自己作品的照片去景德镇找工作,没想到却碰了壁。他无奈地说:“他们并不认可传统民居这一类的土陶作品,说没有实用价值。”被现实打败的黄简松随后来到湖南铜官窑,开始日复一日地做画模型、烧瓷的工作。
半年的沉淀学习后,黄简松回到贵州老家。然而陶瓷艺术并不是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他回忆说:“刚回到老家那段日子,我曾经迷茫过很长的时间。”2017年,黄简松来到贵阳花溪板桥艺术村,在陶艺工作室里边工作边向贵州陶瓷界的老师们学习。在那里黄简松遇到一位贵州本土的陶艺老师,他对黄简松的陶艺作品很感兴趣,并鼓励他一定不要放弃这个专业。老师的话,点燃了黄简松创业的梦想。
黄简松从朋友圈看见很多人喜欢养多肉植物,就想这会不会是一个商机。于是制作了一些多肉花盆,并在这些花盆中融入自己喜欢的民居元素,通过朋友圈售卖。没想到大受欢迎,十多个花盆很快就被抢光,这让黄简松兴奋不已。
黄简松开始从早到晚忘我地创作,他制作的民居,灵感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比如他自己的老家也成了他的灵感来源,他花了3个月制作出来,“就像盖房子一样。”只不过,自己所盖的房子很小。
有了灵感还不够,如何将他们盖出来,这才是最难最辛苦的。民居制作需要经过塑形、雕刻、上釉色、烧制4个环节,最难的是塑形和雕刻环节。黄简松说:“雕刻时都是全身心投入,没有一点杂念,并且大多时候都要求一气呵成。”他指着一个土陶民居上的窗户说:“像这种细微之处必须十分小心,断了整个都会失败。”
黄简松制作的土陶民居长宽高大约在30公分左右,重量5—10公斤,能在家中和公共場所摆放观赏。这些民居的种类有贵州屯堡民居,也有江南民居,还有徽派、陕西、山西等地的民居,这些民居很多都是他外出学习采风时留在记忆里的。
黄简松说,自己做每一套民居时都会带着感情去做,因为自己曾有过失去乡愁的经历。他希望能保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不要丢弃了传统的民居文化。
2018年6月,黄简松将自己制作的土陶民居拍成视频发到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刚开始关注度并不高。随着作品和视频的增多,粉丝越来越多,关注率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底,仅在抖音短视频上,1年半的时间里他就吸粉53.4万,最高的一条视频点赞量达到了114万,评论数万条,视频播放总量超过1亿。
打开黄简松点赞量达到100多万的抖音,视频画面里是黄简松正用刷子清理面前的一座土陶民居,他给视频配的文案是:小时候向往城市华丽的大房子,现在想回童年的那间老屋。小时候渴望逃离,长大后想回却又回不去的地方。这种房子凝聚了多少离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儿时走过的岁月让人怀念。
这些视频唤醒了网友们的乡愁,许多网友留言,说总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儿时老家的影子,想到儿时生活的地方。他的作品受到全国甚至一些国外朋友的关注,大量的网友找他进行私人定制。这些网友希望黄简松能复原出小时居住的房屋来作为收藏。他们认为,这是留下儿时记忆最好的方式。
黄简松说:“接到第一个订单时,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黄简松觉得过去的一切努力没有白费。他现在做的私人定制民居,价格达到1件数千元,订单不断,自己已接不过来。因为制作作品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一个月只能完成两件左右。特别是陶瓷制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黄简松并不急于批量化生产。他希望用更多的时间去沉淀自己,进一步学习土陶技艺,争取把土陶民居做出自己的特色,把家乡的元素通过这样的手段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喜欢,把老家的一草一屋通过自己的灵感呈现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