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

2020-10-09 10:49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汉军赵军韩信

《荀子》中有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而在中国古代群雄争霸的战争中,水既可能成为引发战争的“祸水”,也可能成为激发斗志的利器。

公元前656年春天,江东(春秋时期的楚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楚成王有雄心壮志,多次攻打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国,因此与当时的霸主齐国关系紧张。齐桓公为了遏制楚国北进,率领其他诸侯国入侵蔡国,又把矛头对准了楚国。

眼见对方来势汹汹,楚成王派遣使者到对方大军中询问:“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您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

齐国相国管仲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他赐给我们先君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关,北到无棣。楚国已多年不向周王室进贡祭祀用的包茅,天子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也为此来问罪。”

使者回答道:“贡品没有送去,这的确是我们君王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

管仲和使者提到的昭王就是周昭王。他曾经多次征伐楚国。传说,在最后一次伐楚时,由于军队不擅长水战,周昭王的军队始终占不了优势,而楚地离周朝国都很远,周昭王的军队补给很成问题。为此,他的队伍大肆劫掠当地百姓,弄得怨声载道。眼见无法取胜,周昭王无奈返回。路过汉水时,他发现岸边没有船只,便责令百姓在限期之内造好船,否则全部斩首。这些百姓痛恨周昭王的暴虐,在造船时把船板敷衍地粘合到一起,用少量铜钉固定。结果,周昭王率大军渡河时,船解体了。周昭王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溺水而亡。

楚国使者认为,齐国将周昭王之死归咎于楚国,是无稽之谈。这个典故后人称为“移祸江东”,再后来,“移祸江东”演化成“祸水东引”,指用一定手段嫁祸他人,让自己免遭损失。

不过,楚国本身实力强劲,加之使者在其中斡旋,这场刀兵之灾最终消弭于无形间。

另一个与水有关的典故,与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关。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用兵如神,率兵攻打赵国时,只带了1万多人马,而赵国却集结了20万大军严阵以待。

韩信在一处要隘扎营之后,挑选了2000名轻骑兵,让他们半夜出发,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观察赵国军队的动向。

韩信告诫他们:“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他又让副将传令:“大家先简单填饱肚子,今天打垮了赵军再吃大餐!”随后,他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

这种背水列阵是军法大忌,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韓信带着旗帜和仪仗,大摇大摆地走出要隘时,赵军立即出兵攻击他们。双方激战了很长时间。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赵军便倾巢出动,追赶至此,与汉军对战。由于汉军已经退无可退,全军上下殊死奋战。赵军虽然人多势众,依然久攻不下。韩信早前派出的两千轻骑兵,趁着赵军出营之后,早已占据了他们的营垒,并竖起汉军旗帜。当赵军折返营垒时,发现营垒已插满了汉军旗帜,以为大势已去,顿时丢盔弃甲而逃。就这样,汉军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生擒了赵王。

将士们大胜而归,纷纷向韩信表示祝贺,随后问道:“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这是什么战术啊?”

韩信回答说:“《孙子兵法》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未能得到训练有素的士兵,这相当于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所以我必须断绝退路,让他们为保全自己而战斗。如果今天给他们留了生路,他们都跑了,哪还能打仗呢?”

历史悠悠走过千年时光,在追求和平的当下,我们的战场不见硝烟,但依旧危机四伏。在洪水肆虐的时刻,中国的抗洪战士们冲在前线,背水一战,他们组成生命的防线,为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身后的家园、百姓。向他们致敬!

猜你喜欢
汉军赵军韩信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成语名场面
隔离的松风
抓住整体巧妙代入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追韩信
七分审题三分做
清入关前汉军举人群体考述
Investigation of human motion effects on 60GHz indoor office propagation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