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定
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特别是主观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主观性试题,掌握审题方法与作答技巧,对于取得理想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审题方法
(一)审设问
先研读设问,宏观上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微观上分析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材料,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审知识范围。根据设问,锁定考查的知识范围,确定用哪一模块、哪一单元、哪一框题,甚至哪一具体知识来回答问题。
2.审材料范围。是“结合材料一”,还是“结合材料二”;是“结合上述材料”,还是“材料一、二共同说明了什么”,或“分別说明了什么”。
3.审主体。抓住了主体,就明确了知识检索的方向,围绕主体组织答案要善于找到知识和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4.审设问。审设问要“咬文嚼字”,弄清是什么题型(是体现类、意义类、原因类,还是措施类)。
5.审分值。按分作答,分小简答,分多详答。
(二)审材料
1.研读材料。材料要细致研读,认真分析,弄清层次,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领悟命题意图,特别要注意标点符号。一般情况一个标点符号就是一层意思。
2.对比分析。将知识范围所圈定的知识点和具体材料结合起来对比分析,一一对应,列出材料所体现的知识要点。
3.审图表材料。坚持“四审四清”。审图表题要坚持“八字方针”,即“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前”指标题,它是图表的主题;“后”指图表下的注释,它对图表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左顾右盼”即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图表中的信息。总之,要在“瞻前顾后”中弄明题意,在“左顾右盼”中弄清数据,然后依据设问作答。
(1)审标题,弄清是什么问题。
标题是图表内容的概括,它总揽和规定着图表的基本内容,读懂标题就意味着抓住了图表的主题,对答题有着重要的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2)审图表,弄清图表的主要内容。
图表内容是图表的主体部分,是组织答案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认真细致地审读表格内容,横比看差距,纵比看变化,合比看联系。通过横比、纵比与合比,弄清差距、趋势及内在联系。
(3)审注释,弄清“注”提示的主要信息。
图表下面的注释,对图表材料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准确提取注释中的有效信息,对于完善答案,准确答题极为重要。
(4)审年份,弄清特定年份的暗示性意图。
有些图表材料标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如1978年(联想到改革开放)、1994年(联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8年(联想到金融危机)等,它对图表的中心内容有启发意义,也是组织答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年份,答案要点就可能不完整、不准确,进而导致丢分。
审图表题的思路可概括为:“四审三比一升”。“四审”指审标题、审内容、审小注、审年份;“三比”指横比、纵比、合比;“一升”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作答技巧
(一)四步流程
1.审读设问,弄清答题方向。
2.联系教材,列出知识纲要。
3.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
4.组织答案,答题简洁条理。
(二)作答要求
1.审题过程程式化:做主观题一定要遵循上述四步流程。
2.组织答案要点化:一个知识点自成一个答题要点,并要序号化、段落化。
3.答案术语规范化:用政治教材专业术语、时政专有术语答题,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语言去答题。
4.答题视角多维化: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5.答题语言简洁化:以尽量精简的语言来作答,做到“原理加材料”,既有原理,又有材料分析。
做主观题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审读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实际要结合,列出提纲再作答,语言规范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