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 焦超锋 任康
摘 要:随着电子产品的升级,为了实现电子产品的微型化、网络化和高性能,电子产品的组装技术,需要进一步的发展。BGA焊接正是在电子产品组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BGA焊接可能從多个方面,造成芯片固定管脚断裂等焊接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影响焊接可靠性因素的方面,进行BGA焊接可靠性的分析,进一步的提出BGA焊接的工艺改进措施,实现焊接质量问题的防范。
关键词:焊接技术;BGA焊接;焊接工艺
一、BGA焊接工艺简介
BGA焊接,根据焊接封装材料的区别,可以将其划分为塑胶和陶瓷两个类别。这两个类别分别为PBGA塑胶焊球、CBGA陶瓷焊球,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也有TBGA载带型球阵列焊接。PBGA的是最为常见的BGA技术,其使用材质为焊锡球,从成本来看,成本低廉,且焊接容易,在回流焊过程中,焊球能够实现自主的校准,电学性能能够较好的实现。但是,由于封装采用塑料材质,对于环境中湿气较为敏感,容易受潮。因此,对气密性要求较高的封装焊接,不适用于PBGA。同时,焊接前普通元器件,需要在八小时内完成焊接使用,否则受潮后容易导致元器件吸附水分,元器件氧化,导致在焊接过程元器件不能充分清除氧化物,产生虚焊、假焊的缺陷。
二、影响BGA焊接可靠性的因素
(1)物料因素。BGA物料,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实效或焊接不良的情况,就会导致焊接可靠性下降。例如BGA物料焊锡球脱落,或者焊锡球出现裂纹等质量问题等。物料的因素,会导致焊接后的焊点,与芯片元件出现分离空洞。
(2)环境因素。如采用PBGA完成焊接,可能由于湿度敏感问题,导致BGA出现失效的情况。或者,在焊接环境下,静电的出现,也有可能导致出现静电击穿的情况,导致BGA焊接可靠性下降。
(3)元件因素。BGA焊接的PCB印制电路板,需要在焊接前保证真空包装。如果出现包装破损以及包装处于超期状态,则需要对元件进行返工,不能继续使用。同时PCB元件拆包之后,要在48小时内完成焊接组装。任何元件未彻底的检查、退膜不净、返修未烘板等问题,都可能造成焊盘变黑,印刷电路板铜箔表面处理有机保焊膜的颜色异常,影响焊接上锡性。
(4)表面组装工艺因素。在PCB基础上进行加工的表面组装技术,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多种原因,影响焊接可靠性。例如生产炉温较低,引发焊接接触不良;焊接返修工作检查不足,返修工作未以此完成;BGA区域过孔没有塞好,丝印焊膏在焊接中,焊膏偏移引发锡珠掉入孔内,造成组件短路;准确度和用量,都会影响焊接可靠性;锡膏使用没有按照操作时间要求完成,同时搅拌不足,使用不均匀的锡膏,或者保存不当的锡膏,同样会引发焊接空洞问题。
三、BGA焊接的工艺改进措施
(1)物料管控。按照BGA物料管控制度,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完成物料检验。对于未拆封物料,进行储存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同时标明已拆封物料的时间。物料存储,要采用BGA物料专用的防潮柜,确保存储温度和湿度的稳定。对于已经拆封,但是暂时不使用的BGA物料,要重新进行真空包装。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焊膏的管控。焊膏的颗粒会影响BGA的焊脚,因此,一是要保证焊膏的选择,二是要控制焊膏的存储。焊膏选择要结合BGA焊接的焊脚微小程度,确保低于45mm。焊膏存储需要在冷藏恒温环境存储,温度要在3℃~10℃之间,使用时,要在室温下回温6小时。另外,焊膏使用前要完成搅拌,搅拌转速要达到1000转到1200转每分钟,搅拌3分钟,确保锡膏状态为流动状,拿起搅拌刀时,缓慢的下落,并呈现线状为宜。
(2)环境控制。对于环境的控制是BGA焊接工艺中,最为基础的工艺改进部分。主要包括静电防护,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静电防护是指焊接生产工序中,每一个工序环节,工作人员都要对元件、物料和组件等完成防静电的措施。温度控制,要确保焊接环境温度在18℃~30℃之间。湿度控制,要保证焊接环境湿度在30%~60%之间。
(3)元件管理。对电路板、芯片进行焊接前的预热,确保去除潮气的焊接影响。PBGA在焊接前,采用烘烤的方式,去除潮气。烘烤温度100℃,时间在6到8小时之间。对于焊盘、印制电路板等元件,进行焊接前的检查和清洁,对于残留的助焊剂、焊膏、保焊膜进行严格的清理。
(4)组装工艺改进。对于回流焊接的温度,进行温度控制。在预热、保温、回流、冷却等各个阶段,进行温度的调整。针对具体回流炉的温度设定条件以及不同锡膏的特性,完成温度的控制。
贴片组装过程中,准确的对应芯片上的焊点和孔位,保证锡珠的对应位置准确,不发生偏移。保证丝印焊膏的焊接准确性。焊膏黏度和焊接量都保证精确的控制,确保融化后不连焊,不空洞,不错位。
四、结语
BGA焊接的焊接可靠性,是关系到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构成和工艺基础。因此,通过对影响BGA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的完成焊接过程中的工艺改进措施,减少返修情况,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旭艳,徐仁春,刘刚.Anand本构方程在焊点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J].电焊机,2012,42(12):66-69.
[2]杨根林.SMT电子组件及焊点的失效判定与切片金相分析[J].现代表面贴装资讯,2011(6):41-49.
[3]李龙,冯瑞,赵淑红.有铅焊膏和无铅BGA混装焊点的可靠性探索[J].电子工艺技术,2018,39(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