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枝华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笔者在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史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些硬性知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史料,让学生对史料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从中得出独特的见解,从而,由此及彼地形成历史知识网络系统。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引入如下史料。
当时全国各地都爆发了革命,武昌起义是由连、排军官发动的,其中黎元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个大局看,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包括黄兴等,这一批革命党人,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宣传、起义,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在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大家就总结经验,说我们不能总在广东起义,广东不是中国的中心地带,新军、大的帮会都不在这里。最后革命党决定到长江流域去发展革命力量,因为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码头,有码头的地方就有帮会,新军当中大量的士兵就是帮会成员。革命党当时联络了很多帮会,包括帮会在新军中的人,动员其加入革命党,这一切都促成了最后武昌起义的成功。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生动形象的史料,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二、利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探究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现有史料为基础,要求学生突破传统的定向思维,采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与同伴一起合作探究。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增强生生互动,使其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教师可以引入以下几则史料。
材料一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礼记·王制》
材料二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战国〕荀况《荀子·王制》
材料三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无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无悖于时,无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纪春季》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这几则史料探究官府垄断手工业的弊端,并思考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出现。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掌握分析史料的正确方法,并且还要让学生依据要求,自主收集有关同一事件的史料,在课堂上积极与同伴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形成更加全面与客观的见解。
三、利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历史或多或少会对现实有着某些影响,而现实也是历史的缩写,侧面折射我们的生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时代特征的史料,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历史人文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感受到历史学科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图文史料(如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派别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巨大改变。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并通过布置史料研习作业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等。历史教学应该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及教材为基础,发挥史料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