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世界一流名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中心的研究项目进行介绍和分析,期望对国内学者进行数字人文研究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数字人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简介] 汤金羽(1989—),女,浙江湖州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数字人文。
[中图分类号] G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07-02 [收稿日期] 2020-01-16
一、引言
数字人文概念源于欧洲,其前身是人文计算,最早的实践是1949年意大利人文学家布萨神父(Roberto Busa)和IBM合作对阿奎那的著作全文建立索引并在此基础上从语言学和文学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1]。2004年Susan Schreibman等学者所编著的《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一书明确提出了数字人文概念[1],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外高校数字人文相关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从专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到各类研究中心的设立、学术体系的建立和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使得国外数字人文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数字人文概念的引进,国内学者也开始加入研究行列。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中心的项目进行浅析,旨在为我国高校和图书馆等科研文化机构在研究和参与数字人文项目时提供参考。
二、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中心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坐落于英国首都伦敦,始建于1826年,是一所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大学。目前拥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13000多名学者和工作人员以及42000多名学生。UCL办学理念注重多元化,是英格兰地区首个提出不同宗教种族性别平等受教育权的高校。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中心(UCLDH)成立于2010年,隸属于艺术和人文学院信息学系。尽管成立时间不久,但是发展较快。该研究中心作为一个跨院系的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将不同学科的学者和机构的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建立起和国际机构、文化遗产部门、工业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网络,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
三、数字人文项目分析
通过仔细调研UCLDH网页上中心所有49个项目的资料可以看到,UCLDH的项目非常丰富,内容涉及辅助数字人文研究平台的设计、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关人文资料库数据库的建立以及针对人文的研究主题等多个方面。以下将针对主要研究方向分别选取案例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1.辅助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设计。The Archaeology of Reading[3]是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伦敦大学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主导,多家研究型图书馆和学术机构间合作和基金会资助的国际项目。
该项目针对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最多产的两位注释家、学者和专业读者Gabriel Harvey以及博物学家和术士John Dee。两位学者在早期印刷书籍上留下了大量独特的个人手稿注释,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宝贵资源,内容涵盖了农业、语言学、数学、医学、自然历史和占星术等多个主题。但因散落在欧洲和北美的各大图书馆中,其价值因物理距离等原因无法得到研究人员的充分挖掘。
此项目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数字服务平台AOR。AOR作为一个虚拟图书馆,汇聚了Gabriel Harvey和John Dee散落在世界各处的注释集,不仅能为研究者提供书籍的高清数字图片,还能提供该页面上的完整抄录以及英文翻译,同时还能对每条注释进行多字段搜索。相关研究人员可通过AOR平台实现对Gabriel Harvey和John Dee遗留下的宝贵资料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挖掘。
2.数字化技术研发和应用。Great Parchment Book项目[4]旨利用数字化技术恢复遭到火灾破坏的《大羊皮书》,使之能再次被研究人员使用。作为一个大型合作项目,主要合作机构涉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大英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多家文化机构以及数家公司企业和基金机构。
《大羊皮书》是一本17世纪初对伦敦德里郡由爱尔兰学会和伦敦市管理的所有房地产进行的调查和汇编,是研究伦敦城在新教徒对阿尔斯特的殖民和管理下的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历史资料。该手稿在1786年遭到大火的严重破坏,目前仅存165页独立羊皮纸页,且大部分因大火而破碎和萎缩,无法辨识,致使200多年来学者们无法对其进行研究。
文物保护和计算机专家讨论后决定,对手稿进行数字化重建,利用3D图像等相关数字图像技术和文本编码技术,探索《大羊皮书》的可读性和可利用性,包括手稿的可搜索转录和词汇表。而该项目的成功将有助于破损及毁坏的历史手稿的重建和再利用。
3.资料库和数据库的建立。Seeing Speech项目[5]是由6所苏格兰高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2所文化机构以及一所临床语言研究中心合作,分别负责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库网站制作、数据采集设备提供等,通过三个基金项目支持,从2011持续到2019年才完成的基于核磁共振和超声波舌影像技术的国际音标表发声视频资料库。该研究后期延伸出Dynamic Dialects项目[6],将研究内容扩充到世界各地的英语口音相关数据库建立。
该项目研究成果公布于Seeing Speech和Dynamic Dialects网站,旨在为语言学相关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学者、教师和学生提供可交互的数据资料。Seeing Speech网站内容包含超声舌图像(UTI)和唇部视频,语音磁共振图像(MRI)以及基于MRI和UTI数据的二维矢量头部动画以及相关技术的介绍信息。而Dynamic Dialects网站包含交互口音地图和口音图表,提供全球英语使用者的一组单词发音的超声舌影像视频和嘴部动态图,同时可进行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发音对比。
4.人文主题研究。Asymmetrical Encounters项目[7]始于2014年,旨在利用技术手段从文化角度探讨欧洲文化认同以及相关文化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的变化。项目团队主要由乌德勒支大学、哥廷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特里尔大学的相关教授和学生组成,并获得欧盟HERA基金100万欧元资金资助。同时,荷兰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和其他欧洲图书馆负责提供大量的数字化报纸和期刊资料库。
该项目利用多语言文本挖掘技术探索跨时空跨文化问题。利用文本挖掘和情感挖掘方法,从定量研究的视角,研究者可以探索公共辩论的长期发展情况和其中的转折点,例如,英格兰、法国和德国等具有较强文化实力的国家如何影响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较小国家的文化发展;跨国文化在1815年至1992年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等等问题。
四、启示与总结
数字人文是一个跨学科合作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文研究进行新的诠释,为人文学者和信息领域学者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角度。由上述的案例介绍分析可以总结出如下三点启示:①加强学科和高校间的合作网络,需要研究者拥有开放、包容、合作的心態才能从更深更广更新的角度研究数字人文;②积极发挥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等文化机构的作用,从数字化馆藏改造和数字技术培训教育等方面,为人文学者提供必备的数据资料和工具支持;③新兴研究领域需要得到国家和各层级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繁荣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我国各大高校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相关文化机构对日后的科研和工作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Schreibman S.,Siemens R.,Unsworth J..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M].Oxford:Blackwell,2004:xvi-xxii
[2]UCL.UCL Centre for Digital Humanities.[EB/OL].[2019-12-06].https://www.ucl.ac.uk/digital-humanities/
[3]The Archaeology of Reading.[EB/OL].[2019-12-06].https://archaeologyofreading.org/
[4]The Great Parchment Book.Project History.[EB/OL].[2019-12-06]http://www.greatparchmentbook.org/the-project/
[5]Lawson E.,Stuart-Smith J.,Scobbie J.M.et al.Seeing Speech.[EB/OL].[2019-12-09].https://seeingspeech.ac.uk
[6]Lawson,E.,Stuart-Smith,J.,Scobbie,J.M.et al.Dynamic Dialects.[EB/OL].[2019-12-09].https://www.dynamicdialects.ac.uk/
[7]Universiteit Utrecht.Asymmetrical Encounters.[EB/OL].[2019-12-09].http://www.asymenc.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