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宇
大多数学生刚接触语文写作时,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对写作内容进行构思,也不去思考逻辑是否合理,导致内容空洞,语言内容也非常生活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指导,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语文阅读小练笔就非常适合这个阶段学生培养语文素养,让学生阅读时能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做到“为我所用”。同时,学生将所发现的好句子或好词语记录下来,这样时间一久,写作时就有很多素材可以运用,避免了语言空洞。
一、注重朗读实效,进行高质量阅读
朗读是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学习方式,但现阶段,在课堂能够进行朗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朗读是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且这种阅读方式已经流传近千年,但很多学生的阅读只是单纯地念一念,不会加入情感去读,导致课堂读书气氛沉闷,学生对课文理解不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阅读游戏比赛,让学生能够“进入”课文中。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文中,教师可以找一些插图用多媒体放映出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朗读比赛,这样,激发学生竞争力的同时,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篇课文内容,且能引起其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当遇到一些情感比较强烈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有感情地读一遍,让学生能大致了解本篇课文的思想情感。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适合这类情绪的歌曲,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与课文或者作者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也可以进行深入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有效的阅读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其语文素养,感受语文的魅力。
二、重视课堂小练笔,养成相关好习惯
教育方式不断改革,推动教师教学方式不断革新,但是不管怎样改革,教师都要把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放在第一位。语文的基础就是对字、词、句的掌握,很多课文向学生传达文字的优美、情感的真挚,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启迪。所以,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发觉课文中哪一部分写得特别好,或是文字优美,或是情感动人,都可以摘抄下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也可以学着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在积累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有些课文在结尾处会有留白,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锻炼表达能力。这些课堂练笔,对于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养成相关习惯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在教新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仿写课文中好的句子,强化对句式的掌握。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文将雾拟人化,让课文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學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式,思考一下怎样将雨写活,丰富想象力。同时,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可借鉴的句式,像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这句中的“无论是……还是……”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在平常的课堂中就能得到锻炼,从中养成良好的课堂小练笔习惯,这种习惯对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三、让学生在课堂小练笔中开拓思维
课堂小练笔是一种随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运用这种方式时,可以开拓思维,自主思考,主动学习。课堂阅读小练笔打破常规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行语言上的创新,这种长期的思维培养,对学生大脑潜力的挖掘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刚开始尝试时,难免会不自信,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所以,教师要进行鼓励式评价,多多肯定学生的想法,使他们能够自信地表达。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更加注重教师的评价。在平常的课堂中,大多学习基础好、接受知识快的学生会举手发言,表现自己,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害怕表现自己,教师要多多关注后一类学生,在他们回答不出问题时,要积极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谁会飞》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看谁回答得多,尤其多给内向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并表扬他们,增强学生信心,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处在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在此时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随堂练笔习惯,对以后的阅读或是写作都是大有益处的。阅读不仅仅是读,还是对学生理解能力与思想情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读,并从中获取知识,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在阅读的同时,进行随笔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开拓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