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积极教育”探索

2020-10-09 10:47刘洪翔祝铨云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性格心理学优势

刘洪翔 祝铨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一种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采取积极取向的教育形态——“积极教育”日渐兴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积极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多次提到“积极教育”,多指在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或指积极心理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如宾夕法尼亚复原力项目、澳大利亚基隆文法学校的“积极教育”。[ 1 ]彭凯平教授《“积极教育”导论》中的“积极教育”与之相近。[ 2 ]这类“积极教育”是课程性的,不涉及教育范式的改变。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积极教育”的内涵有所变化,如罗佳认为,“积极教育”是教育方法在范式上的变革,它既关注教育,又关注幸福[ 3 ]。近年来,范式变革日渐明显,如曾辰在《“积极教育”的缘起、现状及前景展望》一文中,将“积极教育”定义为:“积极教育”是指以发挥个体潜能为立足点,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引导并激发教育参与者的积极体验,旨在增加其获得感的一种教育理念[ 4 ]。这一概念既吸收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个体潜能、激发积极体验、增强获得感,又超越了仅教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局限性,表现出对现有教育的批判与超越,试图探索出一条有利于人生幸福的教育之路。

笔者在一种积极取向的教育形态上使用“积极教育”这一概念:“积极教育”是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通过激发、实现师生双方的主体性,以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充分发现、培养、运用学生性格优势等建设性人格力量,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教育生态,鼓励多元成长,促进学生终身幸福、可持续发展及人生蓬勃的教育形态。

基于以上对“积极教育”内涵的界定,笔者认为“积极教育”主要有以下特征。

1. 以幸福为目的,师生有较强的幸福感

以幸福为目的,“积极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有较高的积极情绪、经常出现投入状态、有明确的意义感、有着积极的人际关系、具有成就感。因此,以幸福为目的,实现人生蓬勃,是“积极教育”的目的论特征。

2. 注重发现、发挥师生的性格优势等建设性人格力量

美德是幸福的基础,性格优势是实现美德的途径。“积极教育”注重发现、发挥师生的性格优势等建设性人格力量。一是有较高的洛萨达比例(积极与消极的比例)。性格优势具有一定的内禀性,教育要做的是抓住成长关键期顺势而为。二是包容性成长。大五人格、性格优势都有着较高的遗传相关度——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社会的蓬勃建立在每个的幸福与蓬勃之上。因此,包容性成长理应成为“积极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容纳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得到他所希望的发展,容纳不同性格优势的人按照自身喜欢的方式参与学习,实现向往的成长。注重性格优势的发现与培养,具有较高的洛萨达比例,包容性成长,是“积极教育”的方法论特征。

3. 尊重与发挥师生两个主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的根本理论假设。关于教育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历来尚无定论,其中的关键是无法突破“只看到教师教学生,没看到教师教学生学知识”的认知偏差。事实上,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主体,他们的共同对象、客体是知识。当然,师生双方主体性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成长的主体。廓清了这一基本认识后,我们就能认识到师生都是主体,他们是主体间关系,是成长路上的同路人。

4. 以學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教育过程

一篇分析上海学生参加2012年PISA数学测试情况的文章指出,学生对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一是缺乏亲身的体验,因此对背景的理解需要时间;二是对如何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抓不住关键。所以,对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同时指出,上海学生每周平均作业时间列所有国家和地区之首,过重的学业占据了学生发展潜能和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5 ]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重塑教育目的外,还需要重塑学习过程,走出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以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教育过程,将学习过程从以信息符号为主转换为以学生的探究性、实践性活动为主,增强体验,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发挥性格优势进行创造性学习留足时间、空间。因此,以实践为中心,理当成为“积极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实施“积极教育”的原则

一切有利于学生性格优势的培养和人生蓬勃的普通教育原则都适用于“积极教育”。但“积极教育”特别提倡遵循以下五条原则:主体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实践性原则、全域原则以及包容性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尊重、突出与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是对把师生对象化、客体化、工具化倾向的批判与否定,是“积极教育”的原点。

2. 因材施教原则

价值观—性格优势和美德分类体系理论赋予了这一原则新的内涵。其要求努力发现、培养、运用学生的性格优势等建设性人格力量,推动学习内容、方法与性格优势的匹配,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幸福成长。

3. 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策划、组织、实施等实践性活动认识自然、社会、自我,将知识的获得、道德的形成、精神的丰富建立在真实的、丰富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之上。手脑结合、真实参与是落实这一原则的根本要求。

4. 全域原则

全域原则是指主体的全员参与和内容的全面教育。前者指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的全方位参与,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与前提,学校教育是主体与中心,社会教育是推进与完成;后者指五育并举,身心和谐,不独举,不偏废。

5. 包容性原则

包容性原则主张教育不问出处,不问智愚。包容多样性的开始,也鼓励多样性的过程与结果。这是对当前学校教育目标单一、内容单一,过分看重选拔与淘汰功能的批判与否定,是对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

三、实施“积极教育”应理顺的几对关系

近二十年来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拉锯战,其背后是追求教育公平的现实与追求个性发展的理想之间的冲突、龃龉。“积极教育”跳出二者的争执,以幸福目的论消解教育的功利性,以发现、培育、发展人的性格优势平衡教育公平与个性发展的之间的实践张力。

1.“积极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积极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批判地发展。以幸福为目的并不否认认知性学习以及学业成绩的重要性,而是提醒教育者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反应、情感体验、人际和谐以及学习意义的升华,避免学习异化。重视性格优势的发现与发挥,并不意味着排除批评、纠正、干预等消极教育方式的使用。其强调的是降低消极方式的使用频率,重视肯定、表扬、欣赏、鼓励等积极方式的运用,提高教育洛萨达比例,充实内在动机,实现学习效率与学习幸福感的同步提升。

2.“积极教育”与文化适应的关系

教育在社会环境中展开,其中,文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客观的,教育目的确定、教育过程的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文化偏好。“積极教育”主张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要素、主要精神融入教育当中,但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把立足于西方个人主义传统的积极心理学移植到中国教育当中,很有可能出现“橘生北则枳”的后果。正因如此,“积极教育”注重教育生态建设,注重文化适应性,强调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通与结合。

融通传统文化。美德与优势理论中的六大美德:仁爱、智慧、勇敢、正义、节制、超越,前三者与《中庸》中的知、仁、勇的“三达德”用词一致。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东西方文化深度碰撞、交融后的结果。融通传统文化,既有可能,也有意义,是解决当前个体碎片化带来的虚无主义、颓废主义泛滥的可行路径,是“积极教育”的理性选择。

融通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昂扬向上的主旋律,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引导着人们把个体命运同超越性的集体、国家、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紧密相连,赋予人生更崇高、更深刻的意义感、价值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融通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丰富“积极教育”,解决极端个人主义带来的社会危机的现实需要。

3.“积极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培育与发展性格优势,家庭教育是基础与主阵地。大五人格、美德与性格优势研究表明,人格建设与家庭教育高度相关。其中依恋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影响巨大。家庭教育对是良好人格形成的基础与前提,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积极教育”要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并提前一步。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更为关注学习情况、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而比较忽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特长、心理状况,而后四项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重心。家长家庭教育理论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错位的主要原因。而家长教育指导的缺位情况同样严重。实现个体幸福、人生蓬勃、社会和谐的目的,家庭教育指导要纳入“积极教育”,并靠前一步,在婚前、孕前就对准父母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美】马丁·塞利格曼. 持续的幸福[M]. 赵昱鲲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23.

[2]彭凯平、赵昱鲲、曾光/等. 积极教育导论[M]. 北京:知识出版社,2016:2.

[3]罗佳. 积极教育的发生、发展与展望[J]. 教育导刊,2017(11):23

[4]曾辰. 积极教育的缘起、现状及前景展望——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3(2):107-110

[5]张选民. 自信、自省、自觉:PISA数学测试与上海数学教育特点[J]. 教育研究,2016.(1):45-46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性格心理学优势
猫的性格爪知道
矮的优势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画与话
性格反转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