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质量文化体系研究

2020-10-09 07:43张军贾光智王赟昌
中国铁路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高铁单位

张军, 贾光智, 王赟昌

(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844;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0 引言

2004 年1 月,国务院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拉开了我国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序幕。自2005年7月4日我国第1 条时速350 km 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以来,至2018 年底,全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2.9 万km 以上,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水平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

高速铁路建设标准高、速度等级高、建设精度高,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异常严格。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的高铁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高铁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实质性加强。多年来,已开通高速铁路未发生因质量问题引起的运输安全事故。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质量意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加强质量管理必须首先从增强质量意识入手。我国铁路建设系统在高铁项目建设中,坚持以“创新引领,勇争第一”的质量方针为指导,通过广泛开展质量教育和质量文化建设,着力塑造和弘扬有中国特色的高铁建设质量意识,为建设世界一流高铁建设发挥强大能动作用。在卢春房[2-3]提出的高铁工程质量文化结构基础上,引用程虹等[4-6]提出的关于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文化建设等观点,创新构建了高铁工程质量不留隐患、抓住关键、不留空白、凝心聚力、一荣俱荣的质量文化体系,并提出了创建高铁工程质量文化体系的措施,为完善高铁工程质量系统提供支撑。

1 文化概述

文化建设是培养和弘扬质量意识的有效载体,质量意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把高铁质量意识与高铁项目文化建设相结合,既促进了高铁质量意识转化为建设队伍共同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又为高铁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了主题、充实了内涵、提升了品位、打造了新特色,进而逐步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高铁工程质量文化成果。

高铁工程质量文化是高铁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与观念,是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活动在文化层面的升华。在大规模、高标准高铁建设中,通过质量文化这一纽带,能够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一致的质量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引领各方面质量管理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推动高铁工程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

高铁工程质量文化结构可用金字塔模型来展现(见图1),其主要内涵可表述为:以行业文化为基石、以团队文化为核心、以品牌文化为目的。行业文化指高速铁路建设行业在发展中形成的与质量工作有关的精神成果,主要体现在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基于我国铁路长期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原铁道部作为铁路建设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标准、市场监管、资质资格审核、行政处罚等手段,对高铁建设项目质量进行行业监督管理,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监督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全路统一的高铁工程实体质量目标体系,构建了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为核心的高铁项目质量标准体系,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质量文化创建活动,逐步成为行业文化的思想主流和自觉行动。团队文化指高铁项目所有参建单位及其所属人员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目标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主要体现在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作为高铁建设项目的“大业主”,建立了高铁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建设单位为龙头,以合同为依据,将参建企业“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融为一个整体,推行以目标引领、精神追求、务实奉献、协同创新等为重点内容的高铁团队质量文化,形成了共向、共建、共享、共荣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投资、环保和队伍管理工作一体化目标实现。品牌文化指建立鲜明的高铁品牌定位,形成消费者对高铁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建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品牌文化集中反映高铁建设者的共同价值观,即所追求的目标也是高铁质量方针和质量理念的终极体现,主要侧重于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或精神层面[2]。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走完国外高速铁路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高铁品牌效应的释放,不仅使高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享誉世界的“靓丽名片”。

图1 高铁质量文化结构示意图

2 文化体系构建

我国高铁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积累形成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干就干优质工程”“习惯符合标准,标准成为习惯”等建设理念和共识,将这些理念和共识融入质量管理行为,营造了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具体的,结合高铁工程项目特点,在企业、项目中应树立宏观科学的质量管理战略思维作为总体指导,以“创新引领,勇争一流”的质量方针为引领,建立高铁工程质量不留隐患、抓住关键、不留空白、凝心聚力、一荣俱荣的质量文化,并采取明确质量目标、抓住关键环节、加强质量教育、强化团队建设、加强品牌建设等具体措施,使质量文化深入人心,达到鼓舞士气、提升凝聚力的目的。质量文化体系的结构关系可见图2。

图2 质量文化体系结构示意图

3 文化体系的内涵解构

结合我国高铁建设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全面梳理支撑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质量体现和过程控制要素,总结提出涵盖高铁建设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文化理念。

3.1 构建质量文化战略思维,制定质量方针

高铁工程质量文化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到战略层面上,形成各参建单位共同协作配合所遵循的战略方向,重视形成质量管理“战略思维”文化的培育,而这种“战略思维”的文化培育,主要通过制定基于企业及项目发展现状的质量方针来实现。对于我国而言,高铁工程的业主为国铁集团,因而高铁工程质量管理的方针应遵循国铁集团既定发展战略,即“创新引领、勇争一流”。

(1) 树立创新引领的质量方针理念。我国高铁建设相较于德国、法国、日本等高铁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基础差,虽经过多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展了全面自主创新,发挥了后发优势,但由于保持了快速的发展,质量管理观念难以匹配越来越高的发展需求。必须打开国际视野,基于质量管理发展现状,以创新思维完善质量方针和战略的制定,大胆突破现有质量管理框架。充分重视创新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掌握高铁技术,通过标准制定为工程质量奠定基础[4],并通过大数据、BIM、AR 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为高铁质量提供支撑,大力提高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

(2) 树立争创一流的质量方针理念。争创一流就是应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着力建成质量可靠的高铁。德国、法国、日本等铁路发达国家在高铁建设上有成功的经验,其工程施工控制得力、质量良好。我国要学习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现弯道超车,同时,也不能一直坚持“后发优势”“弯道超车”等思维,那样就会缺乏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很难实现突破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高铁工程质量,围绕高铁质量树立精品工程战略意识,制定适度超前的质量方针和战略,提高我国高铁在质量方面的国际品牌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质量管理技术的发展,实现对铁路发达国家的超越。

创新和超越是高铁发展战略的需要,系统功能最优、整体质量最好是高铁发展战略的价值取向,这些构成了高铁质量文化的战略思维,这是国家对高铁发展的期望,也是高铁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坚持的方针。

3.2 培育不留隐患的质量文化,明确质量目标

高铁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后期高铁运营的安全性,必须秉持建设“精品工程”的目标,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从最基础、最细节的工序开始,严密把控工程质量,将工程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每1 个环节[3]。高铁参建企业及项目员工、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重视形成“不留隐患”的质量文化,对质量管理成果起到前瞻性、导向性作用,实现对所有质量隐患的有效控制和规避。

(1) 明确精品创建目标。精品创建目标落实到高铁建设项目上,就是通过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打造卓越不凡、品质一流的高铁工程,实现设计新颖、节省投资、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用户满意、社会认可等目标,工程质量无缺陷、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为实现创建精品目标,高铁工程建设必须强化基础工作,坚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推动高铁建设管理由重工程数量、规模扩张和速度进度向重质量安全和效益转变,由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变,实现高铁建设项目的精益规划、精益设计、精益采购和精益施工,实现建设管理能力整体提升。

(2) 严格执行相关设计施工标准文件。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行业和国铁集团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这是最基本要求。不按标准和设计文件去组织施工,即使内实外美也可能是废品或次品。比如在冻融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如采用了磨蚀环境下的标准,则经不起严冬的考验,必然被破坏成废品。

(3) 在单位工程层面,始终保持100%的验收合格率。按照“零缺陷理论”,强调自上而下强烈的质量意识,使每个人所做的每件事情第1 次就符合要求[5]。高铁质量应执行此要求,从单位工程验收抓起,通过强制要求单位工程验收必须保持100%的合格率,倒逼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确保相关工作一次合格,从项目基础层面做到不留隐患。

(4) 从整个工程层面,保障交付质量合格。质量合格应是高铁工程的最低要求,如果建设工程质量不合格,绝对不能交付运营使用。同时,质量合格也是高铁工程的最高要求,是关乎高铁国际形象、品牌价值的最直接体现,绝不允许有不合格产品出现。必须实现高铁整体工程质量100%合格的硬性指标,建成真正的精品工程,体现出“精品”的内涵精髓,保证高铁运营质量过硬、百年不朽。

3.3 培育抓住关键的质量文化,控制关键环节

项目指挥长、经理、总监等项目领导者对高铁工程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工程质量的优劣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项目领导者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企业、项目的质量管理政策及策略,则可以促进项目管理工作不断沿既定的质量战略方向发展[6]。

(1) 完善项目领导者决策职能。项目领导者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和对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处于绝对核心地位。高铁项目建设中必须重视领导者决策职能,明确决策制度、决策流程及决策依据,保证项目领导者决策质量,进而间接提高工程项目质量水平。

(2) 提高项目领导者任命标准。鉴于项目领导者在高铁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必须对项目领导者个人素养及经验提出严格要求。例如:对于高铁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条件,国铁集团规定: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5 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2 年以上铁路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对于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和设计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满足的资格资质。

(3) 加强项目领导者培训教育。对项目领导者的教育培训应由项目主管单位或上级单位安排,主要培训内容包括项目建设意义,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要求,质量方针和建设目标,质量管理技术等,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培训,能够使项目领导者对高铁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战略方针有清晰的定位,使其在项目执行决策过程中保持正确方向,从而提高项目领导者决策行为的科学性。

(4) 强化项目领导者质量责权。在加强对项目领导者管理的基础上,着重做好质量责任的进一步界定,完善对项目领导者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考核机制,在项目建设过程检查中侧重于质量,及时向项目领导者反馈意见,提出整改要求,随时跟踪反馈整改情况。对项目领导者考核实行质量一票否决,突出质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凸显项目领导者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

3.4 培育不留空白的质量文化,加强质量教育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不断壮大,参建员工的培训教育成为高铁事业发展中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特别是高铁工程涉及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的多类员工,工程质量也往往决定于员工的技能水平及质量意识,必须将建“精品工程”的意识深植于各级员工思想中,着力提高所有参建员工的质量意识,形成“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的质量共识。

(1)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质量文化培训模式,从理论培训及实践培训两方面实施质量教育培训。理论培训主要指管理和技术知识的培训,通过组织高铁工程员工参加各类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现场交流会等方式,加强新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践培训可概括为“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主要包括现场参观交流、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等方式,通过确定不同岗位工作重点,提高新设备、新技术的实操技能,保证高铁相关设计方案能够落到实处。

(2) 完善质量教育把关制度。把好入口关,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完善职工、民工等相关人员登记造册机制,构建并利用信息化平台统一上报建设单位进行管理,建设单位严格把控人员信息,可与地方公安等部门联合建立定期抽查机制。把好考试关,严格进行相关质量培训后考试,成绩登记公布,以备各质量管理相关部门随时查证,如果进场人员为非考试合格人员,则进行责任倒查,使质量教育落到实处。

(3) 开展覆盖全部高铁工程的定期性质量警示教育。每年年初和年中都应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质量座谈会和现场会等形式,分别组织1 次警示教育活动;建设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要结合现场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借助以往案例,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2 次警示活动。

3.5 培育凝心聚力的质量文化,强化团队建设

高铁工程项目是十分复杂的综合系统,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完成既定目标,包括业主企业、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审计单位等,要形成贯穿项目全局、全体人员的质量文化,最基本的做法是要凝聚所有参建单位力量,将质量文化塑造成为所有参建单位的行为指南。要以建设单位为核心,以标准化管理为导向,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质量权责、任务分担、利益共享等机制,进一步完善团队建设。

(1) 将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选择参建单位的硬性标准。质量文化类似于企业文化,是一种更加深层次的质量管理理念,通过潜移默化方式的应用,实现对工程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从而保证员工在具体工作中能够自动规范其行为[7]。因此,在高铁工程中,应从项目实施准备阶段(招标阶段)就全局考虑质量管理工作,将“质量文化建设效果”作为选择参建单位的硬性标准,通过选择质量文化氛围较强的企业共同组建高质量的建设队伍,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团队组织结构。高铁建设应建立以建设单位为主导,以其他参建单位为主体,以合同为依据,以共同目标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体化管理的团队,实行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文化氛围,在各项工作中形成合力,特别是精品工程建设方面形成高度共识和强大合力。在此统一的组织机构之下,营造贯穿全局的质量文化,提升参建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 建立团队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高铁工程项目团队强调集体绩效和共同目标,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更应强调每个成员都能清晰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的具体意义。围绕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最理想的管理团队应是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沟通畅通有效,通过责任感和使命感维系各方,共同为目标而奋斗。但在实际项目中,由于企业具有不完全理性特征,因此除文化维系之外,还必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即对于为整体质量最好、系统功能最优做出贡献,且顾全大局、善于团结的单位给予奖励,反之亦然。

3.6 培育一荣俱荣的质量文化,加强品牌建设

工程质量是铁路建设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高铁作为国家品牌形象和亮丽名片,必须紧紧把握“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各参与单位必须基于共同的建设目标,树立一荣俱荣的集体理念,统一品牌效应,共建“精品工程”。

(1) 基于高铁工程质量目标,统一工程质量品牌。在高铁建设中,应以统一的高铁品牌框架为引领,大力提升高铁项目建设目标和质量管理目标的层次和高度[8]。将每个高铁项目均打造成为精品工程为目标,进一步丰富我国高铁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含金量,加强我国高铁质量品牌影响力,丰富高质量品牌内涵,促进高铁对外认知,在高铁品牌的实施和扩张策略上赢得更好的口碑,从而迅速占领未来高铁运输市场份额。

(2) 参建单位必须树立企业质量品牌。通过优质工程树立品牌形象,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民需求逐步转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质量安全已成为旅客对高铁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所有高铁工程参建单位必须以质量为最高宗旨,并以此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参与到未来高铁工程的建设中,共同分享未来高铁发展市场红利。

(3) 共同扩大高铁质量品牌效应。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品牌,项目所体现出的品牌价值需要依靠所有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创造,所形成的品牌效应由参与单位共享。必须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为共同的品牌目标奋斗,不能相互掣肘、相互拆台,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共赢共享目标。

4 结束语

我国高铁实现了从落后、追赶到昂首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精彩蝶变,高铁建设质量不仅仅是关系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更是“中国名片”大踏步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只有将优秀的高铁工程质量文化体系融入铁路企业经营战略,融入铁路工程建设的血脉灵魂,我国高铁才能长期保持各界认可、获得国际客户青睐,才能真正为“百年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高铁单位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填单位 要推敲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高铁会飞吗
看错单位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