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兰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若患者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引起血管微病变,从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研究[2]指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团队管理模式是通过协同及跨学科方法,将专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医生、营养师及社区保健护士共同组建成干预团队,从而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3-4]。本研究将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干预效果,旨在为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
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18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5];②年龄≥60岁;③意识清楚、语言表述能力及沟通能力正常;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有过心肌梗死或近3个月内出现脑卒中;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合并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或生活不能自理患者;④中途退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5.7±3.5)岁;病程1~20年;其中Ⅰ型糖尿病10例,Ⅱ型糖尿病33例;小学文化程度10例,初中10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2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6.1±3.6)岁;病程1~20年;其中Ⅰ型糖尿病11例,Ⅱ型糖尿病32例;小学文化程度11例,初中11例,高中10例,大专或以上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首次确诊糖尿病后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口头健康宣教,教育内容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心理指导等,指导患者出院后按时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实施团队协作式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糖尿病团队构建
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科主治医生1名,糖尿病专科护士长1名,主管护士2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护士长任组长。
1.2.2 团队管理内容
①个体化营养指导。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为患者建立病情档案,档案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血糖水平、饮食习惯、营养状况等,并由营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并将每日三餐的饮食方案打印纸质版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帮助患者做好饮食管理。②心理指导。患者入院后由心理咨询师通过一对一面谈及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6]、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7]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对有负性情绪的患者由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不良情绪。③血糖控制指导。专科护士长指导患者学会正确使用血糖仪,并每天测定血糖水平,由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危险因素及相关合并症等提出综合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用药指导。④运动指导。主管护士根据患者运动喜好,为患者制定每周运动计划,鼓励患者按计划进行运动锻炼。⑤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住院期间,主管护士通过视频和向患者发放《老年糖尿病健康手册》等方式指导患者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⑥病程日记。主管护士指导患者填写糖尿病病程日记,日记记录内容包括每日三餐饮食情况、每天餐前餐后血糖测量值、每天运动锻炼情况、每天情绪管理情况。
①疾病知识知晓率。干预1周后采用科室自拟的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问卷共10个条目,条目内容包括饮食原则、饮食注意事项、食物科学搭配、食物烹饪方式、运动锻炼方案、运动锻炼频次、血糖仪使用方式、血糖监测时机、并发症观察、情绪管理,全部答对为知晓,知晓率=知晓例数/总患者例数×100%。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1~0.982,重测信度为0.928。②治疗依从性。干预1个月后采用科室自拟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调查,包括饮食依从(5个条目)、运动依从(5个条目)、用药依从(5个条目)3个方面,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0~3分,0分为“从不”,1分为“偶尔”,2分为“经常”,3分为“总是”,每个维度总评分>10分为依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2~0.984,重测信度为0.922,提示量表信效度良好。③血糖控制情况。由专科护士于干预后1个月测定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若空腹血糖维持在3.9~6.1 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4%~6%则视为良好。④自我管理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门诊随访时),由专科护士应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8]对患者进行评价,量表包括血糖仪使用技能(5个条目)、食品交换份法(5个条目)、运动锻炼方法(5个条目)、日常护理方法(5个条目)、并发症识别与处理(5个条目),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总评分25~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0.921。⑤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由专科护士通过门诊随访的方式应用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9]进行评价,量表包括疾病、心理、生理、社会4个维度,每个维度均采用百分制评分,总评分为各维度平均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
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运动依从率、用药依从率及血糖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例(%)]
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血糖仪使用技能、食品交换份法、运动锻炼方法、日常护理方法、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和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2组疾病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血糖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运动依从率、 用药依从率及血糖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团队管理模式通过个体化营养指导、心理指导、血糖控制指导、运动指导、并发症预防指导及病程日记等方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疾病自我管理的观念,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率,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11]。研究[12]指出,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与患者病情转归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将有助于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血糖仪使用技能、食品交换份法、运动锻炼方法、日常护理方法、并发症识别与处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团队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能力,与姜芸[13]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团队管理通过构建团队小组对患者实施专业化护理指导,强化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疾病管理能力[14]。另外,团队管理期间糖尿病专员利用《老年糖尿病健康手册》及微信群,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明确了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是衡量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疾病维度、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考虑可能由于团队管理模式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化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疾病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有利于患者预后[15]。另外,团队管理模式除了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外,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6]。
团队管理模式使传统医疗模式转变为小组决策、相互协作的模式,促使护理工作全方位规范化,并有助于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同时,团队建立使医护间、各学科间沟通更加紧密,增强患者与医护间交流,有助于为团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