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施肥对麻竹叶片生理特性及竹笋产量的影响

2020-10-09 08:48于增金陈凌艳荣俊冬何天友郑郁善陈礼光
关键词:竹笋可溶性叶绿素

殷 彪, 于增金, 张 盟, 陈凌艳,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陈礼光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是禾本科(Gramin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大型丛生竹类,植株粗壮、高大,具有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易栽培、周期短且适应范围广等特点[1],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栽培竹种之一.但目前存在竹林经营粗放、林分生产力下降、竹笋产量不高等问题,科学施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施肥作为丛生笋用竹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广受我国学者和竹林经营者的关注,针对麻竹施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氮(N)、磷(P)、钾(K)以及有机肥等方面.邱尔发等[2]研究了配方施肥以及施用生长调节剂和有机肥对麻竹产量的影响,发现施用N、P、K以及有机肥对竹笋产量有显著影响,N、P对麻竹出笋数量有显著影响;林电等[3]研究了平衡施肥对麻竹竹笋产量的影响,发现施肥能极显著地增加麻竹笋产量,N、P、K对麻竹竹笋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K

本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马山地区麻竹为试验对象,采用五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施肥对麻竹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竹笋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科学制定麻竹的施肥方案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马山,该地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60~600 m,坡度15°~35°,土层厚,腐殖质薄,理化性质一般,土壤以山地红壤为主.植被主要为芒箕(GleichenialinearisClarke.)群落,部分为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五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s)等.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 ℃,极端最高气温39 ℃,极端最低气温0.9 ℃,年平均降雨量1 500 mm左右,霜期极短.土壤基本养分状况:全氮含量0.56 g·kg-1,全磷含量0.23 g·kg-1,全钾含量19.35 g·kg-1,水解氮含量107.32 mg·kg-1,速效磷含量11.21 mg·kg-1,速效钾含量13.25 mg·kg-1,pH 4.45.

1.2 试验设计

2014年3月10日通过母竹移栽的方式营造麻竹林,2018年3月10日选取同一地形、立地条件一致、长势较好的麻竹林为试验林.共设33种处理[以不施肥样地为对照(CK)],每个处理包含6丛样,每丛立竹数5株,1、2、3年生立竹比例为3∶1∶1,立竹平均胸径为6.52 cm.

以N、P、K、Mn、Zn 5种营养元素为试验因子,采用五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表1),于2019年4月上旬进行施肥处理,将5种肥料混合后采用环状穴施,环状穴距离竹蔸30 cm,穴深10 cm,施后覆土.本试验中N素采用尿素(含N 46%),P素采用过磷酸钙(含P2O516%),K素采用氯化钾(含K2O 60%),Mn素采用硫酸锰(含MnSO4·H2O 31.8%),Zn素采用硫酸锌(含ZnSO4·H2O 35%).

表1 N、P、K、Mn、Zn设计水平编码值

1.3 生理指标测定

于2019年4月下旬,选取1、2、3年生麻竹植株中上部向阳的成熟功能叶片制成混合样品,用冰袋保鲜带回实验室,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乙醇法[6]测定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7]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8]测定,每个处理重复3次.

1.4 竹笋产量调查

按福建省南靖县竹笋的收购标准,于2019年7—8月挖取各处理下笋样,并逐个记录质量.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07软件整理数据,利用DPS 7.05软件建立5个因素与各指标之间的五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降维分析,得到其中一个因素的偏回归模型,利用Excel 2007软件作出单因素变化趋势图.固定其他3个因子为零水平,求出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并在DPS 7.05软件中作出两因子互作效应等高线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N、P、K、Mn、Zn对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表2)建立5个因素与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回归方程:

表2 五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结构矩阵及试验结果

该回归方程的F检验P值为0.008 6(<0.01),失拟值F1=0.481 58(P=0.809),失拟项不显著,因此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当N、P、K、Mn、Zn分别在0.39、0.21、-0.34、-0.25、-0.16水平时,即N施用3.585 kg·丛-1、P施用1.105 kg·丛-1、K施用0.996 kg·丛-1、Mn施用0.006 1 kg·丛-1、Zn施用0.015 kg·丛-1,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4.33 mg·g-1),与CK相比提高1.25 mg·g-1.

使用降维法分析N、P、K、Mn、Zn 5个因素对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因素N(P=0.043 2)和K(P=0.043 2)对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显著,P(P=0.217 2)、Mn(P=0.171 5)、Zn(P=0.286 3)对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对N和K进行单因素分析(图1A)可知,随着N和K施用水平不断提高,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2.2 N、P、K、Mn、Zn对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建立5个因素与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回归方程:

其中,方程拟合值F1=1.587 15,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为0.005(<0.01),失拟项检验不显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较吻合.当N、P、K、Mn、Zn分别在0.32、0.40、-0.43、-0.47、-0.29水平时,即N施用3.480 kg·丛-1、P施用1.200 kg·丛-1、K施用0.942 kg·丛-1、Mn施用0.005 kg·丛-1、Zn施用0.014 kg·丛-1,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33.06 mg·g-1),与CK相比提高16.83 mg·g-1.

由单因素效应分析可得,K(P=0.043 2)和Mn(P=0.010 1)两种元素对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显著(图1B).随着K、Mn施用水平的不断提高,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缓慢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后开始下降.

N与K对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由图2可以看出,在低N水平下,随着K水平不断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在高N水平下,随着K水平不断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下降.N与K互作的等高线脊线夹角为锐角,说明N与K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正.

2.3 N、P、K、Mn、Zn对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建立5个因素与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回归方程:

方程拟合值F1=2.829 48,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为0.001 9(<0.01),失拟项检验不显著,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当N、P、K、Mn、Zn分别在0.37、0.37、-0.18、0.50、0.18水平时,即N施用3.555 kg·丛-1、P施用1.185 kg·丛-1、K施用1.092 kg·丛-1、Mn施用0.009 kg·丛-1、Zn施用0.017 kg·丛-1,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0.996 mg·g-1),与CK相比提高0.544 mg·g-1.

由单因素效应分析可得,N(P=0.047)和Mn(P=0.002 4)元素对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图1C),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N、Mn施用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N与K、K与Zn对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由图3A可以看出,在低N水平下,随着K水平不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在高N水平下,随着K水平不断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下降.N与K互作的等高线脊线夹角为锐角,说明N与K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正.图3B表明,在低K和高K水平下,随着Zn水平的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减少;K与Zn互作的等高线脊线夹角为锐角,说明K与Zn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正.

2.4 N、P、K、Mn、Zn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建立5个因素与麻竹笋产量的回归方程:

方程拟合F值F1=1.168 99,回归F值F2=2.999 27(P=0.015 9<0.05),因此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当N、P、K、Mn、Zn分别在0.36、0.35、-0.44、-0.24、-0.21水平时,即N施用3.54 kg·丛-1、P施用1.175 kg·丛-1、K施用0.936 kg·丛-1、Mn施用0.006 kg·丛-1、Zn施用0.014 kg·丛-1,竹笋产量能达到最大值(13.34 kg).

使用降维法分析5个因元素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0.048 6)对竹笋产量影响显著.由图1D可知,随着N肥水平的升高,竹笋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N在0.5水平时竹笋产量最大.5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竹笋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通过统计频数法分析得到,标准地内竹笋产量大于6.37 kg·丛-1即为高产,并计算出产量高于6.37 kg·丛-1的最佳施肥量范围表(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N元素在0~1水平编码时频率最高;P、K、Mn、Zn 4种元素在0水平上频率最高.综合以上的频数分析可以得出各元素最佳施肥量为:N 3.362~3.701 kg·丛-1,P 0.939~1.061 kg·丛-1,K 1.127~1.273 kg·丛-1,Mn 0.006 6~0.007 4 kg·丛-1,Zn 0.015 6~0.016 4 kg·丛-1.

表3 竹笋产量≥6.37 kg·丛-1的频率分布

2.5 麻竹叶片生理、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4)可以得出,麻竹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竹笋产量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表4 麻竹各指标相关系数1)

3 讨论

N、P、K、Mn、Zn 5种营养元素与植物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作为光合作用产物,很大程度上影响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作物产量.叶绿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光合色素,它能够捕捉光能并将其转变为化学能,用于植物生长和代谢过程[9].大量研究[10-12]发现,施肥能够有效提高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未施肥处理.其中N、K肥对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适量施用N、K肥能够提升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这与王春枝等[13]研究结果相似.但是,随着N、K水平的不断上升,后期麻竹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张晓伟等[14]研究发现,当N施用量过多时,麻竹体内N素浓度过高,易破坏叶绿体结构,加速叶片衰老,进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K是叶绿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适量施用K肥能够促进麻竹叶片叶绿素合成与稳定[15],但在低K和高K水平下麻竹叶片细胞的渗透势失衡,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加快了叶绿素的分解[16].

可溶性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在植物C、N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18].本研究发现,合理施用K、Mn肥,能够增加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但当K、Mn施用过量时,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会下降.这与曾进等[19]、孙泽晨等[20]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因为过量施用K、Mn肥会使麻竹叶片叶绿体膜结构遭到破坏,叶绿体解体,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丧失光合能力,进而导致可溶性糖含量降低.N与K对麻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K能够提升植物对N的利用,增强麻竹的光合作用,积累光合产物,从而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在低N水平下可以通过适当增施K肥来提升麻竹可溶性糖含量.

可溶性蛋白常被作为判断植物光合能力的指标[21],其含量与植物抗逆性以及产量密切相关[17,22].本试验中,N和Mn元素对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合理施用N、Mn肥料能够提升麻竹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这与刘垚[23]对合江方竹(Chimonobambusahejiangensis)施肥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当N、Mn水平过高时,麻竹叶片中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加快了蛋白质的水解,同时RNA转录和翻译受到抑制,导致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24].

本试验中,P元素对各指标都无显著影响,因为该地区土壤为酸性红壤,其中铁(Fe)、铝(Al)含量较高,施用P肥后磷酸离子与土壤中Fe、Al反应,使P的有效性降低.Zn元素对各指标影响也不显著,可能是因为Zn肥施用水平较低.

4 结论

施肥对麻竹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各肥料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麻竹叶片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较低和较高水平的施肥组合均不利于麻竹生长;在麻竹栽培过程中,合理施用N、K、Mn肥会促进麻竹叶片碳水化合物的转移和消耗,为麻竹提供充足养分,进而促进笋芽萌发,增加竹笋产量[25].以竹笋产量≥6.37 kg·丛-1为综合优化目标,N、P、K、Mn、Zn的最优施肥方案为N 3.362~3.701 kg·丛-1、P 0.939~1.061 kg·丛-1、K 1.127~1.273 kg·丛-1、Mn 0.006 6~0.007 4 kg·丛-1、Zn 0.015 6~0.016 4 kg·丛-1.

猜你喜欢
竹笋可溶性叶绿素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提取叶绿素
锌对白菜和香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竹笋
竹笋
绿茶保存要精心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竹笋见到阳光啦
由松针制取三种叶绿素钠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