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桂平,付 晋
气象服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渠道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性、实时性和精细性,因此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水平[1]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新媒体以其特有优势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为更好了解公众需求,提高气象服务影响力,做好新形势下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济南市气象局于2018 年5月开始开展问卷调查,并对气象问卷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有针对性开展气象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
济南市气象局2016 年前通过传统服务方式进行公共气象服务,主要是网站、电视、报纸等。随着传统服务对象群体的收缩和新媒体的发展,2016年开始济南市气象局为了拓宽气象服务渠道,不断提高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两微一端”新媒体气象服务,先后开通了“济南气象服务”新浪微博(2016 年底)、“济南气象”微信订阅号(2016年底),“济南气象”App(2016 年底)、“济南气象服务”微信服务号。由于新媒体气象服务起步较晚,用户和粉丝较少,影响力低,提升核心竞争力不足。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公共气象服务有效传播渠道进行分析,问卷分为纸质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两种。调查内容包括气象服务满意度、获取渠道、查看频率、服务内容等。纸质问卷主要通过5.12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济南气象科普馆和有关服务单位发放。截至2019 年1 月,共收取有效纸质问卷1 954 份,微信微博收取问卷209 份。
调查发现,这次的调查对象以学生居多,占37%,其次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图1)。由于此次问卷调查以济南气象科普馆为主,来气象科普馆的又以学生为主,所以这次的调查对象学生居多,而且小学生占了一定比例,因此部分影响了调查结果。我们还发现退休人员和其他职业(身份)人员占11.5%,这也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图1 调查对象职业(身份)
由图2 可以看出,18 岁以下占38%,这也与调查对象身份中学生的占比基本一致,可见,学生中多为中小学生。
图2 调查对象年龄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信息传播出现了阶层化、分众化的特点[2]。由图3 可见,通过传统方式获得天气预报的公众还占一定比例,通过电视、报纸、12121 气象服务电话获得天气预报的人数共占33%,这与学生和老人所占一定比例有关。老人多数还是通过传统方式获得天气预报,这也与我们现场调查了解一致,因此传统服务渠道还应同时保留,在服务内容上可以偏向老人设计。通过表3 还可以看出,通过电台收听天气预报的人数占7%,这部分人员相对稳定,除了部分老人还包括一些司机从业人员。电台以其收听方便、随时随地的特点将长期受到固定群体的使用。通过手机短信接收天气预报的人数占16%,这部分人应该对天气有专业需求,说明在专业气象服务方面应该继续加强。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网络获取天气预报的人数占44%,除去在校中小学生,实际在公众中使用这些渠道获取天气预报的人数所占比例还要多,应该在半数以上且不断增多。其中通过网络方式获取天气预报除了专业气象网站,有部分也是通过新媒体气象服务方式获取,因此新媒体气象服务渠道在如今的气象服务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在以后的气象服务中,气象部门应该加强新媒体气象服务的发展和科研开发能力,提高气象预报影响力,切实为地方公众做好气象服务。
图3 获得天气预报渠道
这次问卷调查对希望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济南天气预报进行了民意调查,见图4。通过调查发现,希望通过报纸、电视、12121 获得天气预报的公众占21%,说明传统服务方式应该继续。希望通过网站获得天气预报的公众占11%,说明网站还需要继续提供服务。希望通过微信、微博、App 获取气象预报的公众占50%,说明济南市气象局在下一步的气象服务中应加强新媒体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图4 希望获得济南天气预报渠道
通过图5 可以看出,大部分公众都有查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只有不到4%的公众不怎么看天气预报。经常查看天气预报的公众中又有一半以上每天查看天气预报在2 次以上,由于传统渠道的受限性,说明这部分公众主要是是通过网络或新媒体方式来获取天气预报,这也与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调查基本一致(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网络获取天气预报的人数占44%)。
图5 查看气象预报的频率
最后,对当前气象服务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见图6。调查结果显示,98%以上的公众对气象服务在基本满意以上,只有2%的公众不太满意。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气象服务没有止境,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公众的切实需求,发展融媒体气象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要。
图6 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
济南市气象局自2016 年开始开展新媒体气象服务,由于起步晚,粉丝较少。为了推动气象服务转型发展,提升气象服务高质量,济南市气象局同时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为下一步的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供支持。
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深入分析,气象服务应以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为牵引,面向公众衣食住行健康等需求,开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众化气象服务。当前气象服务工作应调整供给,在新媒体气象服务方面加大科研开发,结合大数据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精准、互动、普惠的气象服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