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头,望着脚下的草原,罗日盖时常陷入沉思。他想,草原上的草要是没有了,牛羊吃什么?牧民的日子该怎么过?一定要种草,还要种一片、活一片、绿一片———这是他心中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罗日盖奋斗了40余年。
草原上最忙碌的人
8月,玛域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
在绿草如茵的达日县木热村,我们见到了罗日盖,中等个头、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那片草地曾是黑土滩,寸草不生,早些年行走在草原上,时常会见到一片片牧草稀疏、甚至寸草不生的黑土地,这是黑土滩。如不及时治理,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危及周边草场。”罗日盖指着不远处的一片草地说。
1958年,罗日盖出生于达日县偏远的哈青村,1981年成为一名技术人员。自那时起,罗日盖驾驶拖拉机,在草原的黑土滩上播种草籽,每年种草1000余亩。他这一种,就种了40年。每年五六月份是种草的关键时节,也是罗日盖最忙碌的时候。今年,种草的地方是达日县满掌乡,要种草7万亩,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施工期。
天还没大亮,罗日盖就在草原站的种子仓库门口忙开了。锄头、铁锹、草籽、无纺布,还有小帐篷、茶壶、糌粑、酥油茶,后车斗装满了各种东西。一到施工点,罗日盖便寻找驻扎地,一住就是大半个月。有时候遇到连绵阴雨的天气,被子都被浸湿了。有一天半夜里,大风吹走了他的小帐篷,他只好挤到别人的帐篷里。施工开始了,第一道工序是播撒颗粒有机肥,然后深翻土地将肥料融进土壤中;第二道工序是播撒草籽,这些草籽的种类有中华羊茅草、垂穗披肩草、青海冷地早熟禾;第三道工序是覆盖无纺布。罗日盖说,这三道工序不能出差错,否则前功尽弃。
每次草原站上进草籽时,罗日盖都要严格抽检,只要有不合格的草籽,他会毫不留情地退回去。识别草籽,罗日盖积累了不少经验,看、掂、放到水里观察,发现陈年的草籽他坚决不收。今年,达日县草原站购买了470吨生态修复地草籽和400吨退牧还草地草籽,罗日盖坚决退回去了600吨不达标的草籽。以前种草不施肥,现在施肥;以前种籽不筛选,现在严格筛选,施工时还要铺上无纺布。这样一来,草籽的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
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在草原深处,映入眼帘的满是绿色。走近一看,原来是草地上铺着一层绿色的薄膜。这层薄膜是无纺布,有了无纺布的保护,草才会长得更好。在狂风的冲击下,去年铺上去的无纺布有些破损,但无纺布下面的草芽已露出点点绿意。
罗日盖双膝跪在地上,轻轻地拔起一株草,仔细观察。他说,这草长得好,根部深,抓地也很牢固,这就是无纺布的功劳。无纺布施工作业是达日县新的试点项目,适宜在坡度陡一点的地方使用,可以降解,对草原没有破坏,反而起到了保温保湿、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做草原保护工作,注定要比别人多跑路、多吃苦、多流汗。”罗日盖说。
每年种草的时节也是罗日盖最忙碌的时候,有时候到施工点下乡,一去就是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夏天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到了冬天,罗日盖还奔波在沟沟壑壑,哪里有黑土滩,哪个地方需要开春时种草,他心里都有一本账。2019年10月,罗日盖在下乡途中突发心梗,吓坏了随行的同事,大伙急忙将罗日盖送往西宁治疗。过了几天,身体稍微康复后,大伙劝罗日盖在西宁多调养几天,可是,没过多久罗日盖又悄悄跑回他牵挂的草原。作为一名老草原人,罗日盖总是带头加班,选址、画图、定位、验收草籽、播种监管、牧草管护、围栏验收、草地灭鼠,他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罗日盖长年奔跑在平均海拔4200米的草原,每年在野外工作时长达200余天,摸清了达日县草原家底。粗略一算,2003年至今,達日县草原站共修复黑土滩近80万亩,昔日寸草难生的黑土滩长出翠绿的嫩草。
守着草原心里踏实
多年保护草原,罗日盖积累了许多经验,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草原专家”。40个春秋,罗日盖跑遍了达日县的9乡1镇33个行政村,哪个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哪个山里有多少黑土滩,哪个牧户家有多少草山,罗日盖的心里都一清二楚。
罗日盖成了达日草原的“活档案”,有人想了解达日草原的情况,找罗日盖就不会让人失望。为熟悉掌握每户牧民家的情况,罗日盖从参加工作起就习惯记工作笔记,达日草原的每一片土地都深深烙印在他脑海里。罗日盖也见证了达日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罗日盖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狼、藏野驴、鹿、狐狸等野生动物多起来了。他经常教育周边的群众,教导大家爱护草原,爱护森林,爱护野生动物,不伤害野生动物。当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他每次都会救护。眼里看到垃圾时,他会马上捡起来。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罗日盖依然忙碌着,他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继续为家乡的草原种草。说着,他像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邢大军据《西海都市报》赵俊杰/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