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全
(内蒙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包头)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病具有发病突然、发病急、病情凶险等特点,临床治愈率较低,且具有较高病死率,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引发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3]。目前,胺碘酮已被纳入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而本次研究准备对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的对比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其中的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有室上性心律失常症状。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61.45±1.48)岁;观察组男27例,女 18例,年龄 50~70岁,平均(61.28±1.98)岁。
对照组:普罗帕酮治疗。选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予以治疗,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开展治疗。一般成人的注射量控制在1~1.5 mg/kg,或者以浓度为5%的葡糖糖溶液+70 mg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稀释后再予以静脉注射,注射时间控制在10 min以内。必要时可10~20 min重复1次,注射总量不可超过210 mg。待静脉注射起效后,将治疗方式改为静脉滴注,滴注速度控制在0.5~1.0 mg/min或口服维持[4-5]。
观察组:胺碘酮治疗。选用胺碘酮注射液(150 mg/支)予以注射。初始剂量控制在150 mg,注射时间维持在10 min之内,待药效发挥后,再以0.5~1.5 mg·min-1为先,时间维持在24 h以内,待症状改善后减少给药量。与此同时,选择口服盐酸胺碘酮片积极控制病情(0.2 g/片)0.2 g·d-1,po tid,不间断地服用5~7 d后再将用药剂量控制在0.2 g,po bid,再连续服用5~7 d后将药物剂量维持在0.2 g,po qd[6]。
两组实行药物治疗均在行持续性心电监护的基础上开展,同时确保两组患者在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
①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显效、有效、无效,记录并计算临床有效率。②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PR间期、QRS波时间、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③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低血压、浅静脉炎、心衰加重、转氨酶增高。
利用SPSS 18.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PR间期(s) QRS波时间(s) 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0.135±0.0040.150±0.005 0.136±0.0110.071±0.0091261±102 909±126对照组 45 0.136±0.0030.145±0.006 0.135±0.0780.090±0.0071274±145 918±137注: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关值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n, %)
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
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室上性心律失常实行治疗,可全面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临床疗效。胺碘酮是临床常用且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较强的扩张效用,可抑制钙和钠离子内流,降低并减慢窦房结自律性和心室肌细胞传导速率,积极治疗心律失常,解除室速[7-8]。普罗帕酮的持续作用时间短,无法有效降低病死率,且易诱发心力衰竭,与胺碘酮相比,胺碘酮对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更好,预后更加理想。本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药物治疗,在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予以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积极控制心律失常发生率,这也表明,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普罗帕酮治疗,且有促进治愈率逐步增高的效用。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现象时选用胺碘酮予以治疗,较普罗帕酮的临床疗效更佳,更能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有效治愈率,积极促进病情转归,且具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