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茜
《红楼梦》不仅在中国被奉为圭臬、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学之林,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一代代“红迷”译者穷毕生之力,使《红楼梦》的美名传扬于海外。
据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李晶介绍,《红楼梦》迄今为止外语翻译一共有20 多种,加上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一共迻译入30 多种语言。
亚洲语言里翻译过《红楼梦》的一共有七种,朝韩、日文、越南文、泰文、缅甸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欧洲语言里有《红楼梦》译本的有罗马尼亚文、匈牙利文、希腊文、捷克文、斯洛伐克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德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亚文、瑞典文、法文和英文。其中,俄文是西方语言当中第一个出现《红楼梦》全译本的语言。
此外,《红楼梦》还被译入了满文、藏文、锡伯文、蒙文、维吾尔族文、哈萨克文、彝文和朝鲜文八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在各国译者里,日本译者对待《红楼梦》的翻译最为兢兢业业。“日文版《红楼梦》的标题直接用汉字‘红楼梦’,译者是松枝茂夫先生,他是日本早期比较有影响的一个汉学家。这个译本一共14 册,虽然每一本都比较小,但是放在一起还是很有规模的。这个文本是从1940~1952 年,大概花费12 年时间。”李晶介绍。
据悉,从1971 年开始,松枝茂夫又将日语版《红楼梦》重新修订出版。松枝茂夫先生80 年代到中国访问过,他访华前后还在修订译本。根据统计,他最后的修订版,从1972~1985 年,历时13 年,出了最后的版本。从1940~1985年,松枝茂夫先生花在《红楼梦》翻译时间上前后将近50 年。
但他还不是最勤奋的。修订次数最多、译者投入最深的一个全译本,也是一位日本翻译家伊藤漱平。“他的译本最早是1958~1960年,在东京平凡社出的第一版。1969~1970 年,他又出了全面修改版。1973 年在1969 年版的基础上再次修订,1996~1997 年,到了他晚年再次大规模修订重译。”李晶说。
1978 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先生翻译的《红楼梦》英译的第一卷、第二卷出版,1980 年第三卷出版的,通常称为“杨译本”。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思先生翻译的第一卷1973 年出版,第二卷大概是1977 年出版,又称为“霍译本”,这也是在英文世界里流传最广的《红楼梦》译本。
事实上,正如“杨译本”实际由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一样,“霍译本”亦是由霍克思先生和他在牛津大学的学生闵福德先生共同迻译完成,只是霍克思先生翻译了前八十回,闵福德先生翻译了后四十回。
李晶介绍,“杨译本”和“霍译本”都在20 世纪60 年代初期开始着手翻译。当时《红楼梦》的新校本尚未出版,由于《红楼梦》古抄本繁多,译者只能选择自己认为比较负责任的本子,但是往往哪个本子都不能让他们十分满意。
“他们只能自己动手缝缝补补打造一个新的本子。可以这么说,除了不同的翻译语言的差异之外,差不多每种语言的每一个译本,底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一样。”李晶说。
不同的译者,在译法上亦有所区分。譬如《红楼梦》的英文书名,杨宪益和戴乃迭先生翻译成《A Dream of Red Mansions》。霍克思先生把它翻译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但在英文世界广为人知的、约定俗成的、大家知道最多的,还是早期翻译的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这跟此前王际真先生翻译、同样流传甚广的《红楼梦》节译本直接相关。
学术界之前对《红楼梦》里人物的译名有一些争议。1929 年版的王际真节译本《红楼梦》里,将黛玉的名字翻译成音译和意译两种,音译Tai-yu 不必说,意译则是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如今看看不同的译本也好,不同的工具书也好,黛玉的这个译名一直是音译Daiyu 或者早期的Taiyu和意译Black Jade 并行。
在英文读者的认知里,黛玉是“一位任性的、孤芳自赏的、才华横溢的美人”“这个虽然不是特别符合原著中的形象,但是也相距不远。”李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