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法律合规风险及其风险防范

2020-09-29 07:52黄光敏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1期
关键词:防范对策

摘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不仅能主导经济活动走向,还能加强货币流通,为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随着国民收入的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也有所上涨,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要,银行的贷款业务也逐渐呈多元化趋势。虽然银行一直比较注重不良资产的清收管理工作,但随着近两年经济下行,以及近段时间的新冠疫情影响,借款人收入大幅缩水,还款能力大幅下降,未来有可能出现不良资产集中大面积暴发的情况。基于此,本文将探讨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法律合规风险及其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法律合规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281;D923;D92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1-0153-02

新冠疫情对国内金融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并对我国许多制造业及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而这部分企业多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因此提高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概率,对其现金流量正常经营都带来了影响。很多银行也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状况,来寻找更科学、更有效的资产管理方法。目前一些城市地区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银行的良好发展与经营,限制其补充资本的能力,增加了银行授信风险。因此更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分析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选择更好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与清收方式

1.形成原因

不良资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代背景下的体制与政策的变化息息相关,它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银行、企业、政府都有其相对应的不良资产。按照国际通行的风险判定标准,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指一些正在承担特殊风险损失的资产以及经评估被认为是损失的资产。其形成原因一般和以下三点有关。

一是银行自身经营能力不足。不良资产的形成与银行自身经营能力有直接关系,一些銀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并没有依照市场变化特点探索出较为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导致管理制度混乱,不能明确落实放贷责任,为后期管理埋下了隐患。另外,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模式,也会对金融秩序建立带来影响,导致各大银行间存在信息不对等情况,一些企业会借机向多处银行机构进行贷款,贷取超过其偿还能力的资金。

二是企业自身经营能力不佳。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或企业自身出现决策错误,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出现下滑,其相应能够获取的利润及贷款偿还能力都会下降。对于银行而言,这类不良资产的形成风险是无法预估也无法避免的。而且一些企业在申请贷款后,其不会公布资金使用动向,这也相应增加了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等程度,为银行资产经营带来一定风险。

三是与企业还款意愿有关系。一些企业因为经营能力不够,到还款期限时有一定的还款困难,出现不能及时还款的情况,还有一些企业则是因为管理人的逐利心态,所以出现了恶意拖延、违约的情况,提高了银行催款难度。

2.清收方式

银行带有一定的盈利性质,而且其作为金融运作机构,如果积累的不良资产过多,不仅会产生一定的信用危机,还会对其正常运营带来影响,因此一些银行也成立不良资产清收部门进行不良资产处理。

银行在进行内部处理时,一般包含以下5种模式。⑴诉讼清收。当借贷方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可通过诉讼途径来进行债权实现。当然银行也会先与接待方进行沟通,监督其还款,若沟通无果可依法诉讼进行追回。该方法程序较为复杂,有一定的成本花费,其回收率的保障与诉讼确权关系较大。⑵贷款重组。其主要是针对一些记录良好,长期内有还款能力的借贷人而言,通过与其进行协商,然后以兼收、合并等方式申请减免部分贷款利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来降低借贷方的还款压力。另外依据双方商议情况还可用借新还旧、还旧借新等方式来进行贷款重组,达到双赢目的。⑶不良资产转让。该模式是指将不良资产通过市场转给第三方买家,已达到回收贷款资金的目的。但很多资产公司在进行资产处理时还是存在周期长、回收率低的问题,因此银行在进行转让时只能对资产进行打包处理,这也相应降低了降低自身收益。⑷债转股。借贷方因自身经营不善,无法进行贷款偿还,此时银行可将对接待方持有的债权转为股权,以降低自身资产损失量。依照持有人的种类,又可以将债转股分为以下三种:银行直接持有,银行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银行委托第三方代持股权。⑸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对于一些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可以将其打包处理给SPV,由SPV将其组合成资金池,提高现金流的稳定程度,再经过信用升级变成证券进行资产回收。

二、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中的风险点及合规注意事项

1.诉讼追偿过程中的风险点及合规注意事项

借贷人的恶意逃跑风险,一般分为四种情形。⑴借贷人会与其他人或相关联的公司一起串通,制造假官司、假诉讼等欺骗银行处理人员,并私下进行资产、利润转移,或是造成票据丢失的假象,损害银行合法债权。⑵架空银行债权。一些企业在发现自身经营漏洞后,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资产转移并利用合法的优良资产组建新的公司,并同时保留原先公司进行业务偿还。⑶未经银行同意,擅自处理用于抵押不良资产的实物,如一些企业会将进行债务抵押住房擅自出租,来增加处置争议,进行债务逃避。⑷债务人以各种方式阻碍案件诉讼进程,如提出回避申请,拖延审理日期等。⑸债务人拒不执行生效的判决文书,如一些借贷人有意拖延或是抵抗法律裁决内容,甚至跑路逃废债务。

2.贷款减免的风险点及合规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及时进行足额还款的借贷方,银行为盘活不良资产,提高最终收益,会对其进行部分贷款利息减免的处置方式,从而提升贷方的还款积极性,减轻其一部分负债压力。而且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都会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仔细保存好相应的书面资料档案,因此具有一定的主动权,即使到庭参加诉讼,法院也会依照文书资料支持银行的诉讼请求。

3.债权转让方式中的风险点及合规注意事项

一是受让主体可能存在不合规风险,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管理,国家对银行债权受让主体作出了明确规定,申明国家公务人员、政法机构工作人员、金融行业监管部门职员等不具备不良资产购买权利,因此银行在进行资产转让时要注意主体选择。

二是具有违规擅自转让资产的风险。依照相关的法律、批复文件规定,银行在进行资产转让时,必须采取公开竞拍的方式,并且拍卖流程要合乎相关法律规定,拍卖价格也要形成公允,在拍卖前也要先告知银保监会,同时依照《合同法》规定告知债务人,否则资产转让不具备法律效益。因此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银行人员必须做好人员通知公证送达等工作。

三是在进行资产、债券拍卖时也可能出现程序违法的风险。首先存在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一些借贷人为避免资产被拍卖,会故意隐瞒一些实物资产中存有的不良信息,降低其法律效益,而银行又想早日将不良资产进行处理,没有仔细核对检查,因此就会对拍卖过程的有效性带来影响。而且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会涉及招标、投标等多项环节,其中有任一环节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及相关实施条例,都会降低转让过程的有效性。

三、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综合运用诉讼手段

一是针对债务人出现欺诈、逃跑等恶意避债行为时,银行要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权,来提高对自身利益的保障力度,并在收集好债务人相关避债证据后,提出上诉,运用合法手段进行债务追回。二是提高对代位权的利用效率,针对一些不作为刻意推延还债期限的债务人,银行可通过代位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代行债务人的权利,从而减小损失范围。三是银行方面要主动争取对于相关企业或债务人的首封处置权,在进行不良资产处理时保证自身的主动地位。因为不但是采取批量转让还是自主清收方式,能否获得相应的首封处置权都会对资产的最终处理产生直接影响,而且银行方获得首封处置权,还能有效避免债务人进行资产转移或抵押等恶意避债行为。即使银行没有获得首封处置权,也不应该放弃相关轮候查封的权利,尽全力保障自身对借款人核心资产的分配参与力度,减少不良资产损失范围。四是在起诉前银行就应先对债务企业、债务人进行资产评估并向法院申请相关的财产保护措施。

2.实施重点管控措施

银行在面对不同类型的不良资产时,应选择不同的清收方式,并做好侧重分配,实施重点管控。在选择诉讼追偿时,要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通过对往期协议和相关法规的分析确定最佳诉讼时机、主体等,并提高对主债权的监控程度,确保自身行为始终符合法律法规规定。采用催收方式的,应该先进行催收机构、人员的资质审查,确定其催收方案并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违法行为。采取债务重组方式的,应进行书面约定,确定债务重组的有效性,与债务人核对合同内容,重新签订还款计划,并在后期通过采取监管方案,落实相关条款。

3.发挥处置信息价值

信息价值的确定在不良资产的清收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银行人员应在清收过程中做好信息调查与收集工作,严加防范信息不对等情况的出现。充分把握贷后管理环节,与债务人多交流提高自身资产信息掌握程度,并对资产进行有效评估权衡,在其成为不良资产后通过对债务人能力评估选择适宜的清收方式,降低自身损失。另外在确定清收方案后,相关的银行管理部门也要对法律法规进行研究,确保所有相关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保证处置方式的合法性与保护性。在进行实际处置时,也要随时关注各方的处置信息动态,争取资产处理的主动权,缩小价值损失范围。

4.做好资产分类管理

银行在成立相关部门后,应针对现有的不良资产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选择清收方式,提高清收效率。如对于资产金额数量较大,债务人偿债能力较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项目,可采取重组的方式进行清收;对于债务关系明确,相关抵押实物信息完整,价值充足的债务对象,可采取以物抵债、转让等清收方式。

四、总结

随着近几年经济市场的变化,国内金融行业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經营问题,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被迫破产,成为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一部分。相关不良资产越积越多对于银行正常经营也形成了影响,因此要提高对不良资产的重视程度,通过综合运用诉讼手段、查明债务信息、确定信息价值、做好资产分类等多种方式,争取银行处理的主动权,进一步减小自身损失。

参考文献:

[1]王焕春.试析商业银行如何清收化解不良资产[J].商场现代化,2020,(02):124~125.

[2]王子凤.委托代理理论下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中风险代理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9,(31):45~45+49.

[3]杨新瑜.商业银行清收处置不良资产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1):237~237.

[4]林宗辉.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创新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3):195~195+128.

[5]林志颖.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策略[J].时代金融,2019,(10):60~61.

[6]陈曦.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J].纳税,2019,13(08):213~216.

[7]魏思龙.新时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掩盖手法和审计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8,(24):164~165.

[8]徐圣涛,吴卓仪,韩莉.浅析县域商业银行加强信贷资产质量管控的路径[J].现代金融,2018,(08):49~51.

[9]李军.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处置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8,(06):15~17.

作者简介:

黄光敏,供职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

猜你喜欢
防范对策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防范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高铁“走出去”政治风险研究
应收账款审计风险浅议
遗嘱公证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