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蓁 周神青
6月29日上午,重庆市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以下简称后坪乡)白石村白石坝组。
脱贫户张树学家的厨房特别热闹,淘菜、切肉、烧火、蒸饭……屋里的人分工明确,一切井井有条,午饭也即将上桌。
而张树学因刚动了腰椎手术还在休养期,则侧卧在灶前的长板凳上,像客人一样有说有笑地看着大家忙活。
为什么一个曾经的贫困户家里,人气会如此旺呢?
故事还得从萝卜说起。
“傻萝卜”吃了亏
后坪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曾一直与“偏远”“贫穷”为伴: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外销困难、产业发展滞后,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
白石村是后坪乡的缩影,张树学一家在过去则是村里贫困人口的典型。
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病重需要医治,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供养。前些年,虽然吃苦耐劳的张树学把农活干得很漂亮,但也仅够一家人“糊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丈夫李明江外出打零工。
“做梦都想脱贫呀!”回想起以前,张树学感叹。
贫困不光荣,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就是想早点摆脱贫困。但在巴掌田、鸡窝地的山旮旯里,干什么能脱贫呢?
白石村偏远,但生态环境好、污染少,空气优良,这些资源在商人的眼里就是财富。
2018年初,外地一位专门做蔬菜生意的黄老板走进白石村,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产业,并承诺包种子、包技术、包回收,当地农户只需要出土地、出劳动力。
张树学感到,摆脱贫困的机会来了,于是踊跃加入了该产业发展队伍。
自己家的地不够,张树学又想方设法另租了40亩地,并信心百倍地种上了苦瓜、丝瓜、黄瓜、萝卜、大白菜等多个蔬菜品种。
当年夏天,黄老板兑现承诺,回收了一半的苦瓜、丝瓜、黄瓜等,张树学领到了6000元钱,但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2018年冬,白萝卜要上市了,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萝卜的个头很小,产量也低,但口感好、品质好。张树学还盼着靠萝卜能换点辛苦费,然而,黄老板的身影却再未出现在白石村。
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得知此事后,既怜惜又着急。他跟张树学开玩笑说:“这个萝卜就是‘傻萝卜,长不大是‘傻,卖不出去更是‘傻。”
光顾着种菜的张树学突然明白,自己就像“傻萝卜”,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亏惨了。
怎么辦?蔬菜烂在地里一文不值。杨懿立即联系帮扶单位群策群力,终于解了白石村的“傻萝卜”销售之急。
“菜司令”不服气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2019年春,村民黄光全带头发展蔬菜种植,勤劳的张树学没闲着,又积极加入蔬菜种植队伍务工,挣点工钱。
“都是一个村的,相信他能带领我们一起挣钱。”张树学心想,这一次,蔬菜老板是本村人,家在这里,应该不会跑了。
但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6月,蔬菜刚开始上市,黄光全却远赴非洲打工去了。
又一次遭受打击,张树学郁闷地坐在屋檐下,两眼无光地望着对面的大山,心里憋着一口气:难道种菜真看不到希望吗?
“三嫂(大家对张树学的日常称呼),你来当带头人,我们跟着你干。”“三嫂,你能干,种地是把好手,我们相信你。”村民豆玉淑、李朝碧的安慰话语,让不服输的张树学如梦初醒:虽然带头人走了,但种蔬菜的队伍没散,还可以和乡亲们一起干。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大家的拥护下,张树学当起了“菜司令”。
这支队伍如何发展?“菜司令”作了规定:每个成员都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多少不计算,但每天的劳动按小时计算,15元/小时。同时,蔬菜销售后除去成本再谈分成。
张树学的这些要求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回应。除张树学自家的4亩地外,贫困户李朝碧投入了3亩地,贫困户江学书、江学超也分别将自家的5亩地全部投入了进来。
除贫困户外,非贫困户也加入到种菜队伍,张跃权、许田素、王淑芳、豆玉淑、肖祥淑分别投入土地2亩、3亩、3亩、2亩、3亩。
最后,4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共投入土地30亩。种菜队伍全是清一色的留守妇女,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44岁。
说干就干。2019年7月,“菜司令”张树学带着队伍开始撒包包菜种子。8月,又撒下白萝卜、大白菜种子。
为了方便联系,张树学还创建了蔬菜微信群,每天务工的人、每人的工时都在群里公布,公开透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菜司令”的队伍赢得了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
村民黄光华外出务工不在,直接打电话给张树学:“我家的地免费给你们种菜。”村民陈永辉、陈永超两位老人的孩子都已外出,缺劳力,也纷纷将自家的土地自愿交给了“菜司令”。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到2019年底,“菜司令”张树学带领大家共种植了80亩地的蔬菜,收获白萝卜5万多斤、包包菜1000多斤,白菜500斤,还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红苕干、苕粉等农家土货。
“山嫂子”要出山
丰收了,“菜司令”张树学却高兴不起来。
今年初,白石村的蔬菜大量上市,但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萝卜才销售了1万多斤。
出不去,也进不来,躺在地里的几万斤蔬菜严重滞销,大家纷纷来找“菜司令”张树学商量对策。
“要不……我们全部捐给武汉吧,多少也算我们的一点心意。”看到电视里关于武汉疫情的报道,张树学还是忍不住小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捐给武汉,起码我们白石村的蔬菜还出了趟远门。”
虽是半开玩笑的话语,但张树学却不敢看大家的眼睛,因为几万斤蔬菜是大家辛苦种出来的。捐,就意味着没有一分钱收入,只有倒贴。
然而,大家的反应却让张树学十分意外:“我同意”“我也同意”……
张树学立即将大家的想法告诉了杨懿,还咨询了捐赠方式和捐赠渠道。
杨懿听后备受感动:“三嫂,你带领大家辛苦一年了,蔬菜销售的问题我来想办法。”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帮扶集团的帮扶下,白石村的蔬菜销路终于打通了。同时,大家还主动捐赠了价值4000多元的蔬菜等物资,支援武汉抗疫前线。
“去年平均每家分红15000元,我们这些贫困户都脱了贫。”张树学认为,发展一个产业不容易,目前大家对这样的抱团发展方式有信心,就更要加油干。
今年3月,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张树学又带领大家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山嫂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注册了“九个山嫂”商标。
为什么取名为“九个山嫂”?
“第一,大家都叫‘菜司令张树学‘三嫂,这支蔬菜队伍是她带领起来的;第二,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留守妇女,都是大山里的嫂子,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一共有9户,所以就叫‘九个山嫂。”杨懿解释道。
有了公司和品牌,“山嫂们”干劲更足了。
今年开春后,她们陆续种植了辣椒、西瓜、香瓜、四季豆、豇豆、黄瓜、茄子、南瓜、糯玉米等10个果蔬品种,目前四季豆已销售完毕,其他果蔬也陆续上市。
前不久,张树学自掏腰包2000多元买来烘干机和塑封机,准备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
张树学说,目前来看,大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有销路,附近乡镇的学校、政府食堂,武隆城区、涪陵和南川等周边区县以及重庆主城都有销售渠道,但销售产品单一,未来想走电商这条路,就得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这样也便于运输、储存、销售。只有这样,“九个山嫂”才能真正走出大山。
张树学想带着“山嫂子”走出大山,但丈夫李明江却返家不愿出去,他笑呵呵地说:“一来老婆腰椎不好,刚动手术需要照顾,二来蔬菜种植这条路我也看好,在家也一样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