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开梅 周丹
“宝宝们,注意看哟!不管是鲜肉粽还是腊肉粽,我都给你们放两块肉……”
6月13日23时,打开淘宝直播,“老坛泡菜姐”主播陈章蓉依然在直播包粽子,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达2225人。
这要是放在几年前,陈章蓉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在大晚上直播包粽子,更难以想象,屏幕的另一端,还有这么多人观看。
近几年来,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撬动了乡村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乡村的既定印象。
在以前,高速发展的城市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的嵌入,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可以拿着手机,摇身一变成为“乡村主播”,随时在山间田野直播,展示乡村的生机与活力。
他们将互联网赋予的注意力资源转化成商业资源,不但让自己致富,还带动了村民增收。重庆忠县马灌镇龙肖村村民陈章蓉,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归来:乘上村淘东风
从忠县县城到马灌镇,走的是一条宽敞的高速公路,一路下来,车流逐渐变少。到达马灌镇时,村子里户户大门紧闭,人烟相对稀少。
“近几年村子里的路都修得很好,大部分山路都成了水泥路。但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还是在外务工,所以才留下这么多空房。”陈章蓉说。
相比于留在村子,离开似乎是农村青年的“出路”,和村子里很多人一样,陈章蓉也很早就外出打工了。
2011年,陈章蓉踏上了去云南的火车。外出打工的人把车厢塞得满满当当,操着各地乡音的人们都在期盼:目的地会带给他们机会与希望。
接下来的几年,在云南做皮革加工的陈章蓉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即便如此,她也觉得比待在家里强。
“在家种地,想要变现,还要背着几十斤重的食材到马灌镇赶集,赶集的时间一个月只有几次,而那时从龙肖村到马灌镇步行需要2个多小时。”陈章蓉跟村里的人都相信,种地只能勉强养活自己,只有出去打工才能挣钱。
转机出现在2016年。忠县在全县大力提倡搭建农村网络,农村淘宝(现与手机淘宝合并)到马灌镇设点。借助互联网和物流的高效便捷,陈章蓉回到老家,做起了农村淘宝的代理人。
代购:逐渐建立信任
在村淘开起来之前,快递还到不了村里,村民对网购也知之甚少。
原以为村民会有抵触,可令陈章蓉没想到的是,她刚做上代理人不久,就有好几个村民找她代购家电和肥料。
因为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人,他们会担心商品的售后服务,若打电话找售后,经常会遇见一推再推的情况。
“老人嘛,也不懂如何维权,打电话叫不来人,就没办法了。”陈章蓉觉得,大家害怕被骗,但有了她这个代理人就不一样了,大家不会维权的时候,她可以帮忙跟售后谈,最重要的是,网购时还可以投诉、给差评。
陈章蓉清楚地记得,村淘开起来不久,她给当地一位60多岁的大爷代购一台洗衣机,物流3天就送到了,当时大爷很吃惊地表示,“手机上买东西也太快了吧!”
自从有了网购,大到家电、器械,小到农副产品、日用品,都开始经由陈章蓉的手机“购买”到当地村民手里。
两年时间,村里人大都学会了网购。而陈章蓉也成了当地的“红人”,村民家里缺什么、买什么,差不多都会找到她。
“既然学了淘宝,不如开个淘宝店卖土特产。” 有电商从业经验的弟媳刘梅鼓励陈章蓉去开淘宝店,把家里的农产品和自制泡菜放上去销售。刘梅还允诺提供远程协助,这让缺乏经验的陈章蓉安心了许多。2017年,淘宝店铺“老坛泡菜姐”正式上线。
店铺虽然开起来了,但是一个月就一两个订单。彼时,淘宝直播已经悄然兴起,同为特产店、同在重庆的范秀娟的“秀秀厨房直播”深深吸引了她们。
刘梅又敏锐地嗅到了新的商机——淘宝直播。
直播:重新发现村庄
对于刘梅提出的开淘宝直播的想法,起初,陈章蓉十分排斥,“我一个农村妇女,又不会说普通话,对着镜头不知道做什么呀”。
刘梅劝她,不用刻意说普通话,就把最原始、最朴实的生活展现出来就可以了。
的确,“村播”不同于别的网红主播,他们都是在田间地头做直播,操着一口“土话”,销售的也都是农产品。他们用这种接地气、反映当下农村生活的方式来创造财富。
于是,在刘梅的劝说与鼓励下,2018年2月,陈章蓉以“老坛泡菜姐”的名义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直播。
第一场直播主题是制作豆腐乳,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从下午5点开始,陈章蓉全程直播自己的制作过程,持续到凌晨2点才结束。一场直播下来,陈章蓉很少说话,只管自己制作,而刘梅则负责在评论里回答粉丝们的问题。就这样,两个人的远程直播团队开始运作起来了。
2018年4月,“老坛泡菜姐”在淘宝直播上报名参加了一次淘宝首页活动,从晚上11点播到凌晨2点,一下子迎来了200多个订单,粉丝增加了好几万。兴奋之余,陈章蓉也发起愁来:200多个订单几乎把家里存下来的食材买空了。
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第二天,陈章蓉用现金现结的方式,到附近的邻居家收购新鲜的食材。久而久之,店铺生意越来越红火,货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附近村民都主动提东西到陈章蓉家来卖,她家也成了龙肖村的“第二个集市”。
直播渐渐步入正轨,陈章蓉做起直播也更加游刃有余。在她的直播镜头里,家乡充满了乡村情趣。去山上挖竹笋、摘果子、砍粽叶,这些稀松平常的乡间活动,却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还有不少粉丝在直播间留言:“想起儿时在山里玩耍的场景”,“羡慕你那里蓝蓝的天空”……
小小的村庄正通过直播镜头被重新发现,让这些特色农产品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陈章蓉的淘宝店铺粉丝数也增长到7万人。
陈章蓉第一次觉得,直播有了成效,但令她更为欣喜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变化:带动村民就业
随着订单量增加,陈章蓉将直播间从龙肖村搬到了马灌镇上,而村里的留守老人们也干起了兼职,成了“老坛泡菜姐”的员工。
以往,留守老人们除了做农活便无事可干。如今,在陈章蓉的直播间,农闲的时候就会看见一群老人坐在门口,洗菜、切菜,挑选质量好的农产品。忙的时候,这个直播间差不多能提供20多个兼职岗位。
有了直播销售后,很多村民家滞销的农产品都会找到陈章蓉帮忙。一次因为连续阴雨,隔壁村一村民家的梨子滞销了几千斤,陈章蓉便立马将直播间搬进梨园,几天时间便卖出了一千多斤。陈章蓉每次讲到这件事,都喜上眉梢。因為在她眼中,能帮助村民变得更好就很幸福。
“涉足淘宝直播的两年多来,年销售额均超过150万元。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效果不如往常,但截至目前,销售额也达到了60多万元。”谈及未来,陈章蓉表示自己即将进军短视频市场。
其实,陈章蓉的成功只是忠县当地电商致富之路的一个缩影。
忠县桥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洪青2016年返乡创业,通过朋友圈、小程序等方式推广销售优质柑橘,2019年销售“忠橙”150吨,实现年销售额近200万元。同时,通过聘请农民务工,带动周边20余名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月。
忠县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其加工生产渣海椒、剁椒、糖醋大蒜等具有鲜明忠县特色的农副产品,通过微信朋友圈、淘宝店等渠道畅销海内外,年销售12余吨,利润30余万元,并通过收购原材料,带动周边2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
截至目前,忠县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20多期,培训1.5万余人次,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全县电商企业从2015年的106家增长至2000多家,网上店铺从2916个增长到18752个。
除此之外,忠县还在构建“高标准”品牌网货体系、“多样化”业态发展模式等方面下足功夫,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快速勃兴,在广阔乡村架设起一个重要的交易平台,创造出数字化新职业,提供众多普惠型的就业机会。
互联网对农村的“进击”,让城乡资源更公平地分布,也让机会向每一个“陈章蓉”敞开。
采访结束时,陈章蓉团队80岁的代淑兰对着镜头说:“感谢‘老坛泡菜姐,让我可以有活儿干,让我种的菜可以被县城里面的人吃到。”
可老人不知道的是,在直播镜头背后,不仅仅是县城里的人能吃到她种的菜,甚至全国各地的人都可能吃到。